前阵子看到一篇《巴菲特投资比亚迪犯了“八戒”》的文章,我这里并无意要讨论此文本身,因为把这“八戒”按在巴菲特入股比亚迪身上不值得一驳,都是完美交易的投机思维。本人对比亚迪公司也没有很深的研究,只是对其H股股价表现生出一些延伸的思考,先申明不是对比亚迪个体未来股价表现的看法。
此前我已写过比亚迪H股戴维斯双杀现象,完成了一轮从双高到双低的负循环:2008年是从高PE的下杀,因受巴菲特入股影响,2009年出现了PE的强力回杀;2010年是从高EPS的下杀,引起股价的向下双杀。值得注意的一个情况就是业绩的大幅下降引起的股价下杀并没有创出2008年的新低,当正式公布前一年利润大幅下降时股价则已出现一倍的涨幅。便有了几点启示:
一、股价逆市创新高并不代表什么,甚至很多是双杀前的预演,特别是股价多年高位拉平台,比如花旗,其实国内国外历史上这样的股票比比皆是。后面再详细说说。
二、如果股价在相隔不远的前一阶段已经出现过大幅下降(如下降50%以上),当业绩的大幅下降得到确认后,股价在确认前后并不一定会再创出新低。我们经常说价值投资最好的买入机会是好公司出现坏消息时,无非是为了等待股价的下跌,既然股价已经下跌了很多,有没有坏消息对股价的影响其实不大了。对照A股市场上,很多人最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只有银行出现大量坏帐、利润大幅下降时才有可能是买入机会。所以,假如万一可能保不定有一年,中国的上市银行真的业绩大幅下降甚至亏损,那么也许这些人仍然会失望,银行股股价并不一定会有新低。相似的案例也多,上世纪90年代初期巴菲特买富国银行也是如此,1991年度利润出现大幅下降,到明确时的1992年初,股价已经在上山的路上,上涨50%以上了。
发生戴维斯双杀的股票具有一些共性:多年上涨,通常涨幅在20倍以上(很少数低于20倍),合理的PE,高业绩。彼得.林奇对周期股的描述完全适用于绝大多数的大牛股,其实真正的价值投资没有周期性或非周期性的概念,我们在巴菲特的股东信和所有采访、演讲中没有看到过“周期性”或“非周期性”的词语,所有的股票都有周期性,美国历史上的许多大牛股其实集中上涨的年数也就在15年左右,大多数是10年。上涨几十倍后股价在高位拉大平台(跨越几年),前高点是创造高PE,后高点是等待高业绩磨平市盈率,所以在第2个高点时反而市盈率看上去是很合理的,发生戴维斯双杀的概率非常大,例子有前面已经提到过的花旗。所以以过去10年或20年的大牛股上涨情况和行业来得出规律,也仍是在瞎子摸象。
回到博文的开头,什么是投机思维?投机思维的出发点之一便是“完美交易”。比如一只股票股价从5元涨到50元,有投机思维的会认为如果有人在10元买后跌到5元,那这个买卖是错误的,如果有人在40元卖掉后该股又涨到了50元,那么也是错误的。而价值投资者认为我只要达到目的地,如果去北京,中间列车在南京停了一下还是在武汉停了一下与我无关,我赚了30元并且只要与同期指数涨幅差不多,我这笔投资就是正确的。
如果连此桩入股之事的基本事实和投资的基本概念都没有搞清楚,遑论什么对与错?股市上多的是用菜刀的说明书来证明剪刀不咋滴的人,就是用投机思维来理解投资的事。巴菲特在最新出炉的股东信中又重申了什么是投资:“衡量投资风险高低的指标不应是贝塔值(一个基于波动率的华尔街术语,常用于衡量风险),而是持有期满后投资人出现购买力损失的概率。资产价格可能大幅波动,但只要有理由肯定投资期满后它们带来的购买力能得到提升,这项投资就没有风险。价格没有波动的资产也可能充满风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