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镇海风光·招宝山(4)——主景区(下)

(2009-08-03 07:33:56)
标签:

阿拉摄影

旅游

分类: 阿拉宁波

镇海风光·招宝山(4)——主景区(下)       ↑P1(现在所看到的是历代名将在招宝山题刻的碑林。根据文献记载,原有石碑约有40方,在“文革”中,大部被毁。招宝山历来题词档次很高,相当于现在的地市级以上官员才能题词刻碑。从这些碑上我们可以看到都是当时的重要官员题词的碑,现存石碑共11方。“海天雄镇”由宁绍台道周彦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书。)

 

镇海风光·招宝山(4)——主景区(下)

     ↑P2[擎天鳌柱由钦差大臣都督郭钦于天启七年(1627年)书撑半壁天”碑,由镇浙都督何斌臣于明天启五年(1625年)书;天险崇开”碑由营务处杜冠英于1886年书;“海天清晏”由钦差督抚都督史苏茂相于明天启二年(1622年)书;“永靖四海”碑由浙江提督欧阳利见于1884年书;“天开图画”由总镇两浙太子少保(相当于太子的老师)杜弘域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书。]

 

镇海风光·招宝山(4)——主景区(下)

     ↑P3

 

镇海风光·招宝山(4)——主景区(下)

     ↑P4

 

镇海风光·招宝山(4)——主景区(下)

     ↑P5(镇海炮台,参加过1885年镇海口抗法保卫战。)

 

镇海风光·招宝山(4)——主景区(下)

     ↑P6(这是月城。古代称大的城叫“日城”,小的城称“月城”,即太阳和月亮的意思。大家不要小看这小小的一座城,但在军事上的意义是很大的,它说明了当时军事水平已相当的高。光绪九年(1883年),浙江提督欧阳利见到镇海上任,他首先考察了招宝山海防设施,他认为威远城建得太高,炮台太露,敌人在海上容易发现,一旦威远城被围,山下不能相接应,招宝山就难于久守。因此他在山腰与威远城接续处筑月城一座,与全山统体相连。建造月城时,为达到隐蔽的目的,特设计成又低又矮,使远处海上敌舰无法看到月城,月城上设四座大炮。欧阳利见为此特撰写《增修招宝山月城碑记》,在碑文中我们可以领略欧阳利见的军事才能。城门上“海宇乂安”四字,由欧阳利见书,“海宇乂安”即“海上太平”的意思。月城在中法战争镇海之役中起到很大作用。)

 

镇海风光·招宝山(4)——主景区(下)

     ↑P7

 

镇海风光·招宝山(4)——主景区(下)

     ↑P8

 

镇海风光·招宝山(4)——主景区(下)

    ↑P9 (梵文摩崖石刻。该摩崖石刻为浙江省发现的最早、最大摩崖梵文石刻,是浙东佛教文化引进的历史见证。1984年2月,在整治招宝山环境中发现,当时没有一个人认识此文字,后来有几位热心的文物爱好者进行查阅大量资料,才识别了该文字的含义:原来这是印度最早始用的佛教梵文,汉字译音为:“唵(om)嘛(ma)呢(mi)叭(bato)咪(me)吽(hong)”。是古印度佛教密宗咒语,即喇嘛教的“六字真言”。据印度僧人说,信徒只要每天念百句,能百病消散,菩萨能保佑你万事如意。)

 

镇海风光·招宝山(4)——主景区(下)

    ↑P10古海塘)

                                临时导游/图片/阿拉摄影/2009.7.19

   链接:

   镇海风光·招宝山(4)——主景区(上)

   镇海风光·招宝山(4)——主景区(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