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赟按:三位美国金融经济学家(Frazzini、Kabiller和Pedersen)最近研究发现,巴菲特的投资很成功是源自三个方面:
第一,巴菲特喜欢挑选周期性低(和大市关联度低)、便宜(市盈率或市净率低)、质量高(赚钱、稳定、有增长并分红;有长期的竞争优势;有很宽很深的护城河...)的股票;
第二,巴菲特能够在逆市时坚持其投资理念。更重要的是,由于其卓越的声誉,投资者能够耐心地陪伴他而不是抛弃他;
第三,巴菲特通过保险浮存金和发行债券来放大杠杆。这样一方面增大了波动性,另外一方面也放大了收益。】
一年一度的巴菲特股东大会在5月3日拉开帷幕,全球媒体都疯狂报道。但在国内又有多少人真的知道伯克希尔是怎么样运作的呢?去年,国外有一家权威财经媒体就曾隐秘报导过巴菲特的真正投资思路,曾引起全世界的轩然大波。让众多巴菲特的追随者嗤之以鼻。
不仅在国内,包括在国外,面对巨大的股票投资收益,很多人并不清楚伯克希尔背后的运作体系。而实际上,主导巴菲特敢于大手笔投资——特别是近几年连续大手笔进行股权而非股票投资的背后,其支撑并非仅仅是巴菲特超出常人的投资判断思路,更是伯克希尔完备产业链运作模式下的大量低成本资金供应——拿着大量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资金,放心大胆的进行投资,这才是巴菲特成功的真正秘笈所在。
【赟注:这话显示对巴菲特貌似不是很了解。浮存金是把双刃剑!浮存金貌似仅是巴菲特巨大成功的充分条件,非必要条件,浮存金算是锦上添花吧。原因见上面的按语。另外,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目前净资产超过2000亿美元,投资股票的市值900多亿美元,近几年连续大手笔进行股权投资是否因为资金太庞大而找不到好的低估标的可以购买?如果净资产仅在300-500亿美元是否还如此分配?据俺统计,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最近15年(1989-2013年)的净资产增长了235.35%,而伯克希尔所持股票资产价值最近15年却有3倍多的增长(1999年9月份的228亿美元增长至至2013年9月为止的920多亿美元),说明股票投资好过股权投资!】
可以说,巴菲特的成功在于其企业战略结构而非战术水平。
巴菲特自己也曾经亲口说过,其根基并不在于股票投资,而在于保险业务,并且也曾多次强调,绝不会出售保险业务。因为恰恰是保险,给巴菲特提供了长期的零成本投资资金。
熟悉保险行业的朋友都知道保险浮存金,说白了就是保费,保费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在财务报表中应列入“应付帐款”中,属于公司的债务,当保户出险时,拿出来付给保户进行理赔。这些资金,保险公司在留有一定比例的近期理赔或支付金额后,其余的都可以拿出去进行投资。而投资收益则归于公司所有,也就是说,特别是在早期没有理财性质保险之前,巴菲特保险业务所提供的浮存金,几乎就是零成本的大量优质资金。【赟问:零成本的大量优质资金稳赚不赔的前提是什么?911恐怖事件发生后,这些浮存金拿出再投资就得多考虑一下后果了】
而这些浮存金的投资收益,则同样成为保险企业盈利根本。比如1967年巴菲特以860万美元收购NICO保险公司,当时该公司账面的浮存金仅为1700万美元。40年过去了,2006年伯克希尔保险集团的浮存金高达509亿美元。而浮存金和公司规模快速扩张的背后,保险企业占据了伯克希尔60%的证券投资资产,并且通过证券投资为整个集团贡献了总利润65%左右的利润额。
【赟注:巴菲特在1976-1980年投资GEICO(政府雇员保险公司),收购其1/3股权。这些股权到1995年增值50倍,给巴菲特带来了23亿美元利润。同一年,巴菲特又以23亿美元收购GEICO剩余股权,使其成为旗下全资子公司。GEICO令巴菲特洞悉了保险业的秘密。在此基础上,巴菲特构筑了自己的保险帝国,并进入再保险领域。保险业不仅成为其“利润奶牛”,而且为其提供了巨量的浮存金。更多了解可点击:《巴菲特暴赚的秘密--浮存金
当年的成功能复制吗?》、《巴菲特20岁时写的研报:我最看好的股票-GEICO》 】
但仅仅靠股票投资,难以真正的稳固企业增长,因为保险和股票投资的联动,意味着两条路缺一不可,巴菲特必须要保证保险公司和股票投资都不会遇到重大的失误,特别是在漫长的数十年岁月中。而这种担忧实际上也成为了伯克希尔快速扩张新投资路线的根本。【赟注:伯克希尔50年来仅1-2年特别年份才出现了一点亏损,可见一斑!晚年的巴菲特利用杠杆资金貌似达到100%,总体在60%左右】
所以大家都能看到1995年之后,伯克希尔其实已经开始逐步淡化股票投资,转而进入的是股权投资领域。在1995-2006年的十多年间,公司把更多资产投资在收购上,结果每股投资价值的增长减缓至12%;与之相对,税后收益增长加速了,实现了年均32%的增长,并且这种股权收购的热潮一直延续至今。2006年,公司的股票投资净现金流出为54亿美元,而收购业务的净现金流出额已高达101亿美元,这一数字差在最近几年进一步快速扩大。
玩笑地说,股权投资就是伯克希尔的第三条腿。保险产业为证券投资提供充足而且低成本的资金供应,证券投资盈利成为伯克希尔股权收购的根基,而收购的实业企业盈利,则再度成为了保险扩张营业范围的基础。
在这么整个战略体系中,我们可以看出,最根本的绝对是伯克希尔的保险业务。而恰恰是为了维持保险企业带来的稳定的低成本资金,巴菲特明令禁止手下的保险企业员工,参与其他企业的价格战,用更高的价格牺牲市场份额来保证保险资金的安全性和相对的低成本。
特别是经历了911恐怖袭击之后,巴菲特更是进一步的加大了对于价格战的抵触。很多人误以为保险公司的资金总是很“长期”的,因为实际赔付的发生可能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以后,但问题是一旦定价错误,低估了发生概率,事件很可能会“提前”发生,而保险公司可能在短时间内被要求全额支付,如果准备不足公司就将被迫以低价出售那些很赚钱的股票,而这是巴菲特最不愿意看到的。
特别是在目前的美国资本市场,巴菲特实际上可以很容易的得到充足的资金,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保留自有的保险企业,实际上更重要的意义就在于其成本低廉。
形象点说,保险成为了巴菲特投资大军军火的供应者,而股票和股权投资成为其主要的盈利领域,并且通过股权投资的展开,巴菲特将投资领域快速扩张用以规避单一行业的非系统性风险。
可以说,是良好的投资头脑成就了巴菲特的霸业,而这种头脑,不仅仅体现于我们看到的对于投资标的的选取,更在于其整个投资体系的建设性。我们常说——战术的胜利无法弥补战略的失败,这体现了对于两者关系的辨析。而恰恰巴菲特是一个把投资战略运用到极致的投资人,他曾经多次表达了自己某一投资案例的失败——比如在今年的股东大会上承认了对能源未来控股公司投资失败。然而战术上的失利,无法掩盖战略上的光芒,也恰恰因此,巴菲特能够成就伯克希尔这样的投资集团。(据许一力评论内容整理)
延伸阅读:
《巴菲特投资理论核心》
《巴菲特的真正伟大生意和投资是什么?》
《巴菲特公司为何能成为世界第一高价股?》
《巴菲特1965-2013年每年业绩pk标普指数》
《巴菲特1957-2013年致股东信汇集》
《哪些行业值得长期投资?vs消费品/医药/银行/保险》
《哪些行业能远超平均业绩?vs饮食与医疗保健》
《戴维斯家族为何独喜银行与保险股vs永不过时的行业》
《巴菲特20岁时写的研报:我最看好的股票-GEICO》
《保险企业的盈利模式》
《巴菲特暴赚的秘密--浮存金
当年的成功能复制吗?》
《巴菲特特提醒:无保留审计意见并不代表财报真实性
尤其保险公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