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绿色de兴业银行创新与转型 VS 银行转型是一个宏大的历史进程

(2013-07-24 17:50:45)
标签:

转型

存贷利差

差异化

绿色金融

同业竞争

股票

分类: 银行板块

1. 银行转型是一个宏大的历史进程
  演讲人:兴业银行-李仁杰行长

  转型突破的道路虽很曲折,但是前途光明,达成者将分享转型、改革的红利。

  当前业内的现状是间接融资多,直接融资少;资金多,资本少;银行的存贷利差收入多,其他收入少。对此,社会各界多有抨击,因为经济发展是多元的,是丰富的,现有的金融服务不能够很好地支持、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

  从这个角度看,金融业的转型是必然的,但是道路是曲折的:

  首先从金融业自身看,经济发展的压力、市场变化的压力,要求银行转型,但转型涉及很多工作,包括业务结构、客户结构、体制机制以至文化的变革,都需要一个过程;

  其次,从社会来说,整个社会观念的转变、法律与监管制度、金融体系的安排,包括社会舆论导向的改变,也要有一个过程。

  面对这种大的发展趋势,兴业银行主要从四个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第一,间接融资的比重一直在下降。随着中国金融行业参与主体变得更加丰富,我们一直在努力培育除了传统信贷之外的服务各种市场的能力,比如服务资本市场、货币市场、银行间市场、非银行金融机构市场等的能力。

  第二,在转型过程当中,努力避免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同质化竞争。在如何打造自己的特色业务,进行差异化的转型,这些年我们也做了一些探索。

  第三,在传统的信贷领域,推动服务对象的“重心”下沉,更多地转到为中小企业、小微企业、零售客户服务上来。过去银行为大客户服务得多,随着“金融脱媒”的深化,银行今后在传统业务领域最忠实的客户是中小企业、小微企业、零售客户,银行必须把自己的整个管理、整个服务的对象“重心”下沉。

 第四,面对新兴的业务,努力在内部培育文化、进行制度的安排、系统的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风险防控的能力。

  这些年我们在这四个方面做出了努力,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从我们银行上市6年来看,我们的存贷款业务年均递增20%多,资产规模年均递增30%多,我们的利润年均递增超过了40%。新兴的业务,比如投资银行、托管业务、财富管理、私人银行等发展迅猛。我们的整个中间业务收入,从过去占比不到10%,现在接近了20%因此,我们认为,在转型突破这条路上,尽管道路很曲折,但是前途是光明的。

  我想银行的转型是一个宏大的历史进程,兴业银行在这个过程当中,作为参与的一员,也在孜孜不倦地探索。我们很希望与社会各界、与同人一起同心协力,一起来探索、来共同分享这个转型、改革的红利。

  同时,我们也呼吁社会各界,不论是政府管理部门、金融业监督管理部门还是金融服务的需求部门,对金融业的发展要有更多的包容、更多的理解和更多的支持。

 2. 兴业银行小资料:
  兴业银行差异化经营:兴业银行最具特色的“绿色金融”业务覆盖了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三大领域,项目涵盖提高能效、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碳减排、污水处理和水域治理、二氧化硫减排、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等众多项目类型及涵盖能源、建筑、交通、工业等各个主流行业。

  从2006年首笔能效融资项目落地到2012年末,兴业银行通过运用多种金融工具,累计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了“绿色金融”融资近2000亿元。

  兴业银行的“银银平台”,在国内首家将中小银行类金融同业作为重要的客户群体开展营销和服务。

  透过“银银平台”,通过网点、产品、IT的共享,将平台参与各方分散的区域性网络,建设成一个全国性支付结算服务网络平台;丰富参与方自身的金融产品,提升各自的服务能力和服务品质;超越了同业竞争,建立了实现共生共赢、共同发展的合作模式。

  
或许正是基于对差异化经营的持续探索,2006年至今的7年多,兴业银行每年的ROE始终保持在25%左右。

相关阅读:
《兴业银行6月26日电话会议重点:流动性/同业/风控》
 

近期银行股为何暴跌?民生/兴业很具风险?

《“跑着吃饭”的兴业/民生PK躺着吃饭的招行》

《史玉柱:最看好银行“南帝和北丐”--民生和兴业 

    《兴业银行2012年报与一季

《兴业银行的同业空

  《兴业银行资产托管规模2年翻6 信托与券资托管

               《中性  结果

      《李仁杰行长:利率市场化对兴业银行

      《兴业银行的同业

      《QFII持兴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