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本救援队“无功而返”说明了什么?

(2008-05-21 18:59:25)
标签:

汶川地震

救援

日本

辞职

文化

据新闻媒体报道,参与这次汶川大地震搜救行动的日本救援队五月十九日结束搜救任务返回成都。尽管四川省有关部门对日本搜救队的表现给予高度评价,日本搜救队却因为没有救出一个生还者而感到遗憾。网上有传言说,有一个日本搜救队员因为心情不好而准备辞职。

若是以“成败”论英雄,这次来华参加搜救工作的数支外国搜救队,除了俄罗斯救出一名女性生存者以外,基本上都是“无功而返”。不光是参与四川地震的外国搜救队是这个成果。我们国家参与他国灾难救援的时候也遇到过这种情景。我国是五年前开始参加国际救援的。二○○三年五月,阿尔及利亚发生六点九级地震,我国救援队成功救出一名幸存者。当年年底,我国又参加了伊朗地震的救援行动,结果搜救五天,没有解救一个生还者。一年以后的二○○四年,我国派人参加印尼地震海啸救援行动,历时一个月也没有发现幸存者。紧接着在二○○五年十月,巴基斯坦发生七点八级地,我国救援人员总共救出三名幸存者。

 

国际搜救队的到来到底能帮多大忙,这是一个很多人都关心的问题。不论这些海外来的救援人员有多大能耐,搜救作用终究还是有限的,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受灾者太多了。就拿这次汶川地震来说,受灾面积在十万平方公里以上,仅重灾区就有七八个县,靠几支外国搜救队肯定是来不及的。然而,国际救援从某种程度上讲又是不可缺少的。国际救援队对受灾国的影响就像国际社会的捐助一样,其心理安慰和支持是很重要的。试问一个国家发生灾难,国际社会不闻不问,这对受灾国的民众精神打击是很大的。另外,除了体现国际大家庭的关心与支持以外,相互学习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这对提高受灾国自身的救援水平将会有所帮助。

 

当然,国际救援队的到来毕竟是为救人来的,救人还是第一位的。不过,救人是需要条件的,缺少必要的条件,救援设备再先进,救援人员在本国救援再有经验也很难取得预期效果。

 

首先就是经验是否对口。这次日本派遣的救援队来到中国,用日本媒体的话就是中国对这个地震多发国救援队“有着过高的期待”。等待日本救援队施救的是住着众多少数民族且地处山区的重灾区——北川和青川两县。然而,日本救援队的强项是城市灾害救援。就连日本救援人员都没想到,情况会是这么糟糕。真正轮到他们搜救的时候,仅仅才有两天。在这两天中,要想熟悉山区情况,然后再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那是比较困难的。

其次就是语言。我看电视里播放俄罗斯救援队救人过程,一个翻译就在旁边。如果一个救援队的主要人员不懂受灾国的语言,将一切沟通任务都交给翻译,恐怕也是很难的。不用说外国人,就是说普通话的北京人跟当地受困人员沟通都很困难,可是若是没有救援与被救援人员的沟通,救援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当然,要求救援人员对受灾国的语言都很精通是不现实的,不过救援人员还是应该有个分工,至少从地区上应该如此。这样救援人员平时就要了解相关地区的情况,掌握一些当地语言,这样紧急情况下,会受灾国语言的救援队救起人来会容易得多。

 

再者,受灾国一些经常发生灾害的地区平时要有所准备。准备多种多样,其中一个就是有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另一个就是培养一批不既懂得相关的外国语言,又了解一定的救灾知识的专业人员,这样国际救援合作开展起来就显得容易得多。在这方面,国家有关技术部门应该给有关地区提出这样的咨询意见,让相关地区提早有所准备。自然灾害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生,然而为减少灾害损失而做的准备还是越细致越好。俗话说,家中有粮,心中不慌。这里说的“粮”指的是不论什么准备,只要能提前做到,比什么都强。平时功夫下得多,灾难来临伤亡少。

 

总之,这次地震灾害不仅让我们积累了避险和逃生的经验,还让我们知道了如何进行国际救援合作更有效,更能达到我们的预期目标。

 

二○○八年五月二十一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