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44 1106 伦敦科学博物馆 之 乱转(上)

(2011-05-17 01:46:41)
标签:

伦敦

英国

科学博物馆

自助游

蒸汽机

分类: 英格兰行记—伦敦/剑桥

NHM与SM确实距离很近,即便在路上还停下脚步看了看地图,出那门进这门一共只需要6分钟。

 

1. SM对门就是V&A侧翼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连续参观这两个博物馆,无论先看哪个都有好处:先看NHM,参观者无不会被大自然的宏大绚丽所震撼,从而深深感到自己的渺小无助,那赶快去SM弥补一下吧,那里呈现的人类智慧结晶足以让你的心情平复很多;如果先看SM,NHM则可以有效地打击一下人类参观者自我膨胀的骄傲心态。对于SM和NHM无法联手摆平的狂徒,还有一道曾与两者均密不可分的宗教力量筑起的安全堤坝……要是还拦不住,那就让这脱缰的野狗在灭亡之前暂且疯狂一会儿吧。

从平面图上看,SM比NHM面积小不少,而真相是,SM一共有7层……

 

2. SM楼层安排,右侧蓝色的是惠康翼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SM的地面层(英国人叫Ground Floor的那层)中央大厅的气势和美感都比不上HNM,但展品都是真材实料的大家伙。不见得比迪皮大,但比它重的就多了去了,因为这里是各种蒸汽机和火车头的地盘。

 

SM各楼层展厅分布是这样的:

 

地下一层:

 

The Garden(45 mins):专为儿童安排的互动展厅 

The Secret Life of the Home(30 mins):主要讲了电熨斗、烤面包机、冰箱等等家电及日常家庭生活中其他机器设备的发展史

 

3. 地下一层The Garden里的小菜园子(网上图片)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地面层:

 

Energy Hall(45 mins):蒸汽机是如何帮助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的 

James Watt and our World(15 mins):蒸汽机的改良史及其对人类的意义 

Exploring Space(15 mins):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 

Making the Modern World(60 mins):1750-2000年间150件最具有代表性的发明 

Legend of Apollo(15 mins):位于“惠康翼”,这是一个4D影院,专门介绍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发展历程,观众可以在座位上亲身感受火箭发射的冲力、月球车的颠簸,甚至可以闻到现场的气味。需要购票,成人5镑,儿童4镑,一个大人带两个孩子12镑,两个大人两个孩子16镑。 

Pattern Pod(30 mins):位于“惠康翼”,5-8岁儿童动手操作的展厅 

The Theatre(30 mins):举办各种科普讲座的场地 

IMAX Cinema: 经常上演的3D影片包括空间站、海洋生物、阿波罗11号、远古巨兽、哈勃望远镜、深海世界、红箭特技飞行表演队等主题,片长大约40分钟。成人票10镑、儿童票8镑,一个大人带两个孩子20镑,两个大人两个孩子27镑。

 

此外还有一种套票,成人20镑,儿童17镑。可以在影院看两场3D电影(其中一场指定观看“红箭特技飞行表演队”),看一场阿波罗计划4D电影,得到一本SM指南手册。每张套票中的1镑将作为专款用于支持SM的建设发展。

 

4. 地面层的Energy Hall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一层:

 

Challenge of Materials(30 mins):从古埃及至今的人造材料发展史 

Agriculture(15 mins):农业技术和机械发展史 

Listening Post(30 mins):互联网发展史(2011年年底闭展) 

Cosmos & Culture: how astronomy has shaped our world(45 mins):天文学发展史(2011年年底闭展) 

Measuring Time(30 mins):计时器发展史 

Who Am I?(45 mins):人体的奥秘,智力、性格、语言等等是如何产生的

 

5. 一层Who Am I? 展厅的互动空间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二层:

 

Energy - fuelling the future(30 mins):供7-14岁儿童探索能源知识的展厅 

ERNIE(15 mins):第一台彩票中奖号码生成机是如何在1957年发明出来的,在当时,自动生成随机数是一个重要的技术突破 

Computing(15 mins):计算机设备发展史 

Mathematics(30 mins):数学家使用的计算工具发展史 

Shipping(15 mins):各种类别的船舶发展史 

Marine Engineering(15 mins):海洋工程发展史,从船桨到蒸汽机再到现代航海动力设备 

Docks and Diving(15 mins):码头设施和潜水设备发展史 

Atmosphere: exploring climate science(30 mins):气象学

 

6. 二层的Marine Engineering展厅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三层:

 

Launchpad(60 mins):有50多个可以通电运行的互动展品,参观者可以动手操作,用以了解物理学知识 

Health Matters(30 mins):医疗设备和医药发展史 

Science in the 18th Century(5 mins):18世纪英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史,包括英王乔治三世的一些私人藏品 

Fly Zone simulators(5 mins):模拟飞行体验,国内一些游乐场也有这类东西 

Flight(30 mins):飞行器发展史

 

7. 三层的Launchpad展厅(网上图片)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四层:

 

Glimpses of Medical History(30 mins):医疗历史一瞥,很多模型复原了一个个医疗史上的场景,如11世纪波斯人如何做白内障手术、维多利亚时代如何在家中分娩、军舰手术室是如何工作的,等等。 

Psychology: Mind Your Head(15 mins):心理学

 

8. 四层的Glimpses of Medical History展厅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五层:

 

Veterinary History(5 mins):兽医史 

The Science and Art of Medicine(30 mins):5000多件展品展示了世界各地医学科学与艺术的发展历史,在全世界范围内,这是同主题展馆中规模最大的。这也是能看到中国元素的少数几个展厅之一,不过,展出的某些东西大概会让中国参观者无言以对。

 

9. 五层The Science and Art of Medicine展厅中介绍中医的展板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SM很周到地对每个展厅的参观时间给出了建议,那样算起来,即便什么电影都不看,一刻不停地连续参观下来最少也要14个小时,而SM的日常开馆时间是10点到18点。所以,没人能一次仔细地看完全部展馆,多么令人欣慰的消息……

 

针对这种情况,SM又很周到地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参观者给出了参观建议,其分类之细令人印象深刻。除了16岁以上的成人之外,16岁以下人群被分成12-16岁、8-11岁、5-7岁、5岁以下四个群体,每个群体都有重点参观项目建议,比如5岁以下的幼儿可以到地下一层的The Garden照照哈哈镜、玩玩大型积木等等,初步积累起对声音、光线、水流等物理现象的认识。或者还可以去地面一层的Pattern Pod玩更多的互动教具,比如可以通过触摸屏种下一粒种子,然后观察它长成一棵大树的全过程。

 

与NHM的“博物馆奇妙夜”相比,SM的手笔更大。每个月它为孩子们举办1-2次“在博物馆过夜”活动,到现在为止,7月上旬之前的名额已经被预订一空。这是一项主要面向8-11岁儿童团体的活动,每个团体至少要有5个孩子,并要求有1个大人陪同。每次活动18:45入场,孩子们自备睡袋,博物馆给大家提供野营垫,先是50分钟的安顿和安全教育时间,然后便可以开始参观、观看专业人员操作的科技演示。23:10是预定的睡觉时间,孩子们可以在四周展品的陪伴下入睡。不过正如SM所说的,经验表明,参加这么刺激的活动,想让孩子们按点儿睡觉是不可能的。转天6:45起来后,SM提供早餐,然后继续可以动手操作的参观,看一场3D IMAX电影之后是象征性的颁奖活动,全部活动于10点钟开馆前结束。除了随意性的参观,SM还欢迎孩子们带着问题来,只要在网上报名时注明想解决哪方面的科技问题,官方便会负责安排相应的专业人士来陪同讲解。

 

“在博物馆过夜”的费用相对还是比较高一些,每人45镑。不过,为了让家庭经济不宽裕的孩子也能参加活动,SM的Bursary基金负责提供资助,并且给没有睡袋的孩子提供过夜睡袋。要是参观团体中有孩子需要资助,网上报名的时候集体填个申请表,申请通过之后然后这个团体的票价一律降至每人10镑。

 

还记得NHM里那个坐电动轮椅参观的老太太么,轮椅参观者同样可以毫无障碍地转遍SM的每个展厅。而且,只要提前预约,SM还为“在博物馆过夜”的参加者免费提供英语手语翻译服务。

 

至于成年人参观者,同样有精彩的晚间节目在等待。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三的18:45-22:00,SM为成年人举行名为“LATES”的综合活动,包括参观、主题讲座等等,除了看电影之外其他项目免费,而这个时段的电影票价会优惠到每人3镑,会员免费。4月份“LATES”的主题是“尤里·加加林和美苏太空竞赛”,SM网站上是这么说的“加加林将到场(不是真人)给大家讲解他是如何成为人类第一名宇航员的”。

 

10. 某次LATES的现场(网上图片)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11. LATES现场的乐队演出(网上图片)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12. LATES的活动:如何制作一个火山(网上图片)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13. 参加LATES活动的人们在SM酒吧讨论科学问题(网上图片)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平日里,SM几乎每天都有妙趣横生的主题节目上演。比如,从去年到今年年底的每周六、日,在地面层展厅会举办每次45分钟的“蟑螂之旅”(Cockroach Tour),周六三场,周日两场。届时会出来几个大蟑螂为参观者讲解,作为与恐龙同时代的生物,为何前者灭绝了,而后者却能繁衍至今。然后蟑螂们会带领大家参观Making the Modern World并探讨一下气候变化问题。

 

14. “蟑螂之旅”(网上图片)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15. “蟑螂之旅”(网上图片)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16. 其他的主题节目比如:2011年5月19日,牛顿会出来三次给大家讲解物理学知识(网上图片)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17. 2011年5月27日,琼斯先生会出来三次和大家探讨一下男性怀孕的技术性问题(网上图片)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18. 2011年5月29/31日,瓦特女儿的朋友玛丽·安每天出来两次给大家介绍詹姆斯·瓦特的生平及发明经历(网上图片)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至于每日举办的活动,比如,地面层Energy Hall里的老爷蒸汽机,每天会按时开动两次,让大家了解它们是如何运作的。

 

19. 蒸汽机运作中(网上图片)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SM现有藏品总量超过30万件,2009年举办百年庆典的时候,馆方曾举办评选活动,让大家从SM的展品中选出自己心目中改变人类历史的十大发明或发现。最终,五万多人投票选出了下面这些东西:

 

20.(网上图片)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前三名依次是X射线机(1895年)、青霉素(1928年)和揭开生命奥秘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1953年),其他的有:蒸汽机(1712年)、斯蒂芬孙的“火箭”号机车(1829年)、电子电报机(1837年,这部电报机只能发送20个英文字母,其余6个需要从电文中略掉)、福特T型车(1908年)、纳粹攻击伦敦的V2导弹发动机(1944年)、第一代电子计算机Pilot ACE(1950年,作为当时英国计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Pilot ACE的主频仅为1MHz)、阿波罗10号指令仓(1969年)。

 

生活在首都确实很有优势,其他城市的英国人尚且无法便捷地来参加这些活动,何况一个匆匆过客呢,俺只能饱含艳羡之情、展开想象地与大家分享一下这些文字而已。

 

本想如法炮制走马观花地扫遍各个展厅,但没想到这大多在最近300年内积累的人类科技文明精华,远比NHM中汇聚的46亿年自然历史更耐看。于是,有的展厅俺只能做到亲自出现了一下。显然,算上路途时间,想仔细看看NMSI就得花上一周时间,俺在SM里的这75分钟,实在是杯水车薪,贻笑大方。

 

惭愧,惭愧。

 

 

来看展品吧:

 

21. 托马斯·纽科门于1712年发明了第一台实用蒸汽机,图片里这台是1791年英国工程师弗朗西斯·汤普森按照同种原理制造的蒸汽机,用于在德比郡的一个煤矿里抽水,一直使用到1918年,创下了工作长达127年的纪录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22. 图左边露出一小脸儿的是瓦特亲自改良的蒸汽机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23. Energy Hall中庭悬着一个巨大的金属环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24. 金属环实际上是个LED显示屏,不断有与动力和能源有关的文字以跑马灯方式闪过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25. 直到现在,世界上75%的电力依然是靠蒸汽机产生的,图中那个圆丘状的东西是纽科门锅炉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实就是一个烧水以便产生蒸汽的大锅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26. 1903年英国织厂中使用的蒸汽机,此时的蒸汽机工作状态已经很安全可靠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27. 它是这样工作的(网上图片) 

http://i569.photobucket.com/albums/ss140/llbm1232/Steamengine.gif1106 伦敦科学博物馆 之 乱转(上)" />

欲了解更多蒸汽机的发展历史,请看这个视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A4MDk1NTQ4.html

 

28. 接下来瞅瞅航天展品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29. 阿波罗11号登月舱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30. Exploring Space 展厅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31. 英国第一位宇航员Helen Sharma的宇航服,她于1991年5月乘坐俄罗斯的宇宙飞船到国际空间站里工作了一周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32.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33. 太空食品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34.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35. 又是一个动手项目,参观者可以感受一下戴着宽大的宇航手套干活的感觉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36. 宇航员的随身厕所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37. 阿波罗11号宇航员奥尔德林的出舱宇航服,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二个登月的人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38. 英国科学家于2005年设计制造的人造卫星,它携带的相机精度达到2.8米,可用于军事或救灾等用途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39. “伽利略号”木星探测器的缩小模型,它于1989年随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升空,1995年进入木星轨道,完成使命后于2003年坠毁在木星表面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40. 回到蒸汽机部分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41. 后面那个躺着的锅炉是1813年英国人制造的蒸汽机车“膨化比利”(Puffing Billy ),时速达到8公里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42.Making the Modern World展厅,“1800-1860年的制造业水平”展柜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43.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44.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45.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46.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47. Making the Modern World展厅的很多展品都是按年代分类放入一个展柜的,这里是1950年代的日常生活用品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48. 展柜很大,1950年代的物质生活很丰富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49.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50.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51.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52. 这是1785年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手工磨制的金属凹镜,他制造的这架12米长的天文望远镜是当时的世界之最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53. 斯蒂芬孙制造的火车头“火箭号”,时速大约47公里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54. 1845年在英国运营的火车头“Columbine”号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55. 这是一架一战中英国空军的轰炸机,那时候轰炸好像就是驾驶员直接往下扔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56. 这个大家见过,福斯铁桥的模型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57. 洛克希德公司1930年代制造的飞机,看后面,汽车没地方放都得摞起来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58. V2导弹,火箭的鼻祖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59. V2火箭发动机,“改变人类历史的十大发明”之一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60. 阿波罗10号的指令舱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61. 指令舱里面是这样的(网上图片)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62. 上一层楼,大厅里有些互动项目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63. Who Am I? 展厅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65.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66. 测量脑电波的仪器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67.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68. 人类是否全部来自非洲?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69. 酒吧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70. 空间宽阔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71. Challenge of Materials 展厅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71.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72. 各种人造材料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73. 这是艺术家、设计师Thomas Heatherwick 1999年制作的一个艺术品,叫作“材料房子”(Materials House),这个由213层不同材质的板材堆积起来的展品,要传达的是“材料通用无界限”这么一个概念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74. 反面是这样的(网上图片)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75. 细节也挺有意思(网上图片)

144 <wbr>1106 <wbr>伦敦科学博物馆 <wbr>之 <wbr>乱转(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