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是我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低矮,潮湿。草房的结构很简单,墙体是自家用泥土和麦壳混合后脱坯垒砌的,房梁一般都是采用自家院里生长的榆树或者柳树,房顶则用的是在山边购买的山草铺叙的,除了打点来帮忙盖房的乡亲们花些费用外,买山草便是最大的用度了。即便如此,想要盖一所新草房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积累多年。盖房,是农家一辈子的大事。
对于出生在茅草房的我来说,草房的生活再熟悉不过了。那不仅仅是童年快乐的记忆,更多的是一种怀念和思绪……
有一句话说:少年不知愁滋味,便是我童年的写照吧。记得那时的天很冷很冷,冷到早上醒来屋里脸盆里的水已结了冰。看到我们起来,妈妈便舀一瓢滚水倒进结了冰碴的脸盆里,于是,便混合为温水,正好供家人洗脸用。往往我是第一个享用的,因为妈妈经常将我按在盆前为我洗脸,她怕我洗不干净,殊不知那是我最美,最享受,也是最幸福的时刻。
夏日里,若赶上大雨滂沱,或阴雨连天,而春日又没能凑够钱来买山草,修补房顶缺草的部位,雨水便会大大方方地漏进屋里,此时家里的盆盆罐罐便都派上了用场,滴滴答答的水声合着妈妈的哀叹声奏起了“悦耳”的“水叹交响曲”……
几日前,在东北行车途中,看到还有许多这样的茅草房,人随车前行,灵魂却游荡在坐落在乡间的茅草房,不知他们又是何样的生活情景呢?但愿他们不是生活在我记忆中的茅草房里……
(网上搜得图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