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潘古城,惊鸿一瞥,史海钩沉
图/文
瘦马007
汽车急驰地前进,不知拐过了多少弯,我的目光紧紧地凝视着窗外变幻的一切。但有两个字将我的视线凝固了,那就是“松潘”。一座气势恢弘、斑驳陆离的古城墙呈现眼前,金色的“松州”二字赫然醒目。伫立城墙大门前,透过那圆拱形城门,远处,莽莽大山,连绵起伏,朵朵白云漂浮空中。旁边一座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大理石雕像巍然屹立。迈着轻缓的脚步,触摸那千年老城墙,一座松藩城,演绎着红军历经的沧桑与艰辛,一座大理石雕像,映射出藏汉民族的一段不朽姻缘。那些陈年旧史、烽火硝烟尤如漂浮的云彩,历历在目……。
松潘,古名松州,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自古就是有名的边陲重镇、川西门户,“扼岷岭,控江源,左邻河陇,右达康藏”,“屏蔽天府,锁钥陲”,是兵家必争之地。自汉唐以来,设关屯兵,建置松州,明代置松州、藩州二卫,“松潘”便由此得名。

松潘——最早认识它,是在读中学的时候。红军过草地爬雪山,国民党围追堵截,曾激战松潘。松潘城小而坚固,易守难攻,当下胡宗南部奉蒋介石之命,率部坚守。红军占领毛儿盖后,根据中央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庚即攻打松潘。胡宗南部修筑城堡,占领制高点,顽固抵抗。虽然红军发起数十次进攻,激战十天,大战松潘,均无功而返,退回毛儿盖。松潘战役后,红军的形势更加严峻。北上的大路被胡宗南挡住,西边又是荒无人烟的大草原,南边又被四川军阀所阻塞。面对如此困境,毛泽东带领中央红军毅然北上,爬雪山过草地,冲出重围,历尽坎坷,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老师讲得慷慨激昂,我们听得激情四溢。就此,松潘的印象就牢牢地印记在我的脑海里。而今,伫立城墙下,遥望天际边飘浮的云彩,那未尽的硝烟仿佛仍在弥漫,胸中有一种莫名的惆怅和激荡。
我没有特别的留意那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雕像,而是四处搜寻着红军激战松潘时留下的足迹,那怕是一个弹坑,亦或是一座掩体,或是耸立在战场遗址上的红军塑像。然而,这一切我没有看到,看到的是一座崭新的古城。倘若你游离期间,仿佛是走进法国巴黎十八世纪的浪漫小街,欧氏风格,情调浓浓。是乎有一种失落与茫然。也许红军激战的硝烟早以散尽;也许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更能体现民族团结和人们的信仰;也许……;那只是一种也许!

我凝视着城墙边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大理石雕像以及“汉藏和亲”的碑刻。文成公主亲切温和的面容和松赞干布挥斥方遒的气魄,使我想起青藏高原日月山下汉藏和亲的一段感人的历史佳话。
松潘是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和亲的地方,而日月山则是文成公主远嫁他乡、离愁伤感之地。
西藏古时叫吐蕃,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继位,建立了以拉萨为中心的吐蕃王国。松赞干布自视强大,于贞观十二年亲率吐蕃大军进攻大唐边城松州,即今日的松潘。当时的唐朝在唐太宗的治理下,国富兵强,挠勇善战。于是派将率军讨伐,双方大战松潘,兵马相见,刀光剑影,尸横遍野。松赞干布岂是大唐王朝的对手,俯首称臣于松潘城下。然而,松赞干布并没有落荒而逃,而是对大唐的强盛大加赞赏,并上书谢罪的同时还向大唐王朝求婚,签盟松潘城下。唐太宗为了巩固大唐王朝,一统天下,便巧施谋略,答应了松赞的请求。遂选宗室之女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其目的是安邦定国,扩大疆域。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准备,特别是唐太宗为了宽慰文成公主,特用黄金制作了一面日月宝镜,据说可以通过宝镜看到长安城(今西安)的景色和家中的亲人。这样一支十分壮观、声势浩大的送亲队伍在夏郡王李道宗的率领下,护送文成公主前往吐蕃和亲。
经过十多天的风雨兼程,从长安经陇南进入青海到达日月山。小事休息,文成公主便站在日月山巅,眼前水草茂盛,牛羊成群,远方良田万顷,繁华似锦,不免思乡之情由然而生。公主便拿出唐太宗赠送的日月宝镜观看,镜中出现的长安繁华景色,激起了公主的离愁伤感,遂将日月宝镜抛下,摔成两片。摔在东的是日镜,摔在西的是月镜,历经风霜雪月,大漠风沙把两镜掩埋,逐渐成为今天的日月二山,故名日月山。后人为了纪念文成公主,便在日月山下修建了一座汉白玉的文成公主雕像,成为一大旅游景观。

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联姻,沿途留下了许多美好的传说和史迹,千古流传,至今藏族人民仍然称文成公主为“阿姐甲莎”,意思是汉族姐姐。
漫步在古城,一段红军长征激战松潘、一段联姻和亲的动人故事,回味悠长。因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联姻远嫁,成就了松潘古城历史上耀眼的一章。否则不会在如此黄金地段、古城墙下修建如此高大的大理石雕像。同时也是汉藏民族团结的象征。然而,我也希望能看到当年红军战士们爬坡雪山过草地、激战松潘的历史纪念碑。
阳光依然艳阳,云彩轻轻飘逸。松潘是一座古城,也是一座历史名城,同时也是一座民族团结之城。
P1

P2

P3

P4
P5

P6

P7

P8

P9 松藩县人大常委会所在地

P10

P1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