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不少家长向我咨询,她们反映一个共同问题,就是与青春期孩子沟通困难,孩子对家长顶撞、冲突。她们的孩子多数是高中生,还有初中高年级学生,都是处在青春期的孩子。
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叫孩子怎么做就怎么做,亲子关系的矛盾并不突出。但随着孩子的长大,到了青春期,他们开始走向独立,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思想,他们需要获得尊重和理解。他们不愿再接受指责,不愿意再被“安排”,变得“不听妈妈的话”了。
许多家长发现孩子的变化相应改变了对待孩子的态度,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尽量以平和的态度与孩子说话,但发现还是被孩子抵触,被孩子顶撞。有的家长感叹“我好话好说他就是听不进去,快把我气死了。”
那么,怎样说话才能避免孩子的抵触呢?有一个窍门就是用“我”说话。
我们家长对孩子从小就用“你……”对孩子说话,“你应该……”、“你必须……”、“你不能……”等等,这个“你”字会带有一种责备和支配的味道,我们家长多数一直习惯了用这种语句对孩子说话。受家长管教的经验,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对这种味道能够敏锐地觉察出来,尽管家长已经尽量控制了语气。
被责备和支配是孩子所不能接受的,所以他们自然地产生了抵触情绪。现在,家长要改用“我”字说话,比如:“我想这种方法学习效率会高一点。”、“我的意见是考文科更加适合呢。”、“我觉得是早上在家里吃点心更卫生。”好多时候家长只要说出自己的感受就行了,比如需要孩子早点回家就说:“妈妈(我)等你回家着急死了。”要孩子改变说话态度就说:“听你这样对妈妈说话,妈妈(我)很难过。”需要孩子注意卫生时说:“妈妈(我)闻到你的头发已经臭臭的了。”这样孩子就能够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又没有被支配和责备的感觉。
青春期的孩子不能再象小孩一样管教,需要家长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我们不能指望他们完全接受家长的思想和观点,也许有些问题需要他们经过失败才能接受。也不能指望有些不良习惯能通过一次两次劝说就能够改变,需要我们耐心对待。
大山心理博客(http://blog.sina.com.cn/dashanx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