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力不仅仅是“立即行动”

标签:
中国执行力人脉马太效应能源环保杂谈 |
分类: 轻熟事业 |
11月27日我写了“创业怎么输”之“故事二”,根据博客后台统计,到此刻约有15000人次读过了这个故事。
散落在我们身边的故事很多,如果看完故事而不留下,那就只是看了“热闹”。我曾许诺自己要从生活里读出“热闹”之外的“丰富”。而从“热闹”到“丰富”,只需要几个步骤:经历,思考,然后记取。
因此,我还是要把这“丰富”记取下来,这才是时间流逝之后,会继续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东西。人们通常说的“积淀”也好,“气场”也罢,就是这回事。
------------------------------------“故事二”的分析------------------------------------
执行力不仅仅是“立即行动”
留言里,大家都在说“执行力”和“行动”。没错,这个故事里,“执行力”一定是最大问题。
什么是执行力?执行力就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
判断一个团队执行力的依据,就是要看设定目标后,是否有人及时拿出了计划,是否有人将计划分割成了工作安排,各负责人是否按照安排在推进目标的实现。这么看,“机构”的执行力评分非常惨,我觉得基本就是零。
与上一个故事不同,这个故事里,我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和见证者。7年前的我会因为心灰意冷走掉,7年后的我终于能够开始思考:G君带领我组成的这个“机构”输在没有执行力,但是,为什么会没有执行力?
A 没有明确企业的优先任务。
G君和我是老大与手下的关系。目标与宏伟前景也许在老大心中,然而老大没有告诉我。具体到事务,我就无法知道这每一件事到底是要朝哪里去,无法判断每一个项目的战略位置。这就是为什么企业都应该先确立“愿景、使命、价值观”。
即使微观来看,老大也应该向手下说清必须予以完成的优先任务,这是促进目标按进度阶段性完成的重要力量。优先任务搞清,手下才能明确自己的行为中干什么与不干什么,以及用多快的速度去干。愿景和优先任务的缺失造成了2004年的我持续一头雾水。
B 没有集中优势资源锁定重点项目
找对象儿初期可以施行广撒网,毁灭性捕捞的政策,但后期也得重点捕捞,否则最终容易没有对象儿。做项目就更苛刻了,一开始就不应该散弹枪乱打。弹药和时间有限,发力之前应该有个至少大概计划。就算是创业初期机会导向性多一点儿,几个回合也应该能摸清形势了。G君只顾选址,却不挖井。也许选址选得不错,无奈定点太多,后面又没有小分队跟上。后面只有我,我却又不会挖。。。
C 没有做任务和角色需求管理。
G君一个人的能力终究有限。回想起来,我当时的小小能力其实本来可以做更多有效的工作。
创业之初,人少不是问题。创业团队人不在多,在于精干,在于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比如两人团队,如果G君能够执掌营销和决策,我负责执行和联络,也许各人都在职能模块下推进策略与计划。
但是当时“机构”里两个人的任务与角色统统不确定,我不知道究竟什么我可以负责。我想,当时的G君一直在大机构做事,他也是第一次创业,他也不知道。
D 领导人丧失了威信
如果你已经扮演了老大,成为了整个团队的核心角色,那么你必须身先士卒,给团队以信心。别人可以糊涂不辨方向,但是老大不可以。一只狮子领着一群羊,胜过一只羊领着一群狮子。而G君与我就像一只孔雀领着一只小鹿——孔雀开屏,小鹿乱跳,谁也没有往前走。
当手下开始怀疑他一直敬仰的老大的决策力与能力的时候,这个团队就已经破碎了。打工“跟对人”比结婚“跟对人”更严峻——婚姻里的每一方都可以选择自力更生,但是员工只有仰仗老板,未来当然要托付给一个值得托付的人。
E 被浪费掉的人脉
人脉往往被误读为裙带关系和灰色地带,人脉已经被妖魔化了。
什么叫做真正的人脉?
真正的人脉是:用最大化的平台和机会,让大家知道并信任你的人品和能力。然后在机会来临时,能够第一个想到你,打电话给你。在彼此需要帮助时,欣然的用各自的强项互相帮助。
酒肉朋友和泛泛之交都算不上是人脉,真正的人脉是建立在互相认同之上的感情。而一次以上的“不靠谱”,就会摧毁掉这些真正的人脉。永远不要滥用信任,因为信任是每个人所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从现在回看,中国入世以后,环保产业被市场化,面临无数机遇与挑战。2004年,也就是G君的“机构”建立的那年,能源环保投融资市场实际上充满了机会。尤其G君在行业里已经有十年以上的积累,资金,人脉,政策处处是长板。可惜了G君的人脉和社交圈。可见,只有当资源与能力相匹配的时候,马太效应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