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自古就是一种地理划分的一个单位。在上古时期,我国古代就把全世界分为九州,中国就是其中最牛逼的一个州,也就是我们所谓的“神州”。众所周知的“神州大地”,也就是由此而来的。在东汉全国分为十三州,分别是司隶、豫州、兖州、青州、冀州、幽州、并州、凉州、益州、荆州、扬州、徐州、交州。
与宜昌有关的州是荆州,辖境相当于湖北、湖南大部,及河南、贵州、广东、广西等省的一部分。东汉荆州原辖七郡: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东汉末年,从南阳郡、南郡分出一部分县,设置襄阳、章陵二郡,
于是荆州共辖九郡,这就是后世称“荆襄九郡”的来历。
荆州的南郡,下属县十八:江陵,故楚郢都,楚文王自丹阳徙此。后九世平王城之。后十世秦拔我郢,徙陈。莽曰江陆。临沮,《禹贡》南条荆山在东北,漳水所出,东至江陵入阳水,阳水入沔,行六百里。夷陵。都尉治。莽曰居利。华容,云梦泽在南,荆州薮。夏水首受江,东入沔,行五百里。宜城,故鄢,惠帝三年更名。郢,楚别邑,故郢。莽曰郢亭。邔,当阳,中庐,枝江,故罗国。江沱出西,东入江。襄阳,莽曰相阳。编,有云梦官。莽曰南顺。秭归,归乡,故归国。夷道,莽曰江南。州陵,莽曰江夏。若,楚昭王畏吴。自郢徙此,后复还郢。巫,夷水东至夷道入江,过郡二,行五百四十里。有盐官。高成。洈山,洈水所出。东入繇。繇水南至华容入江,过郡二,行五百里。莽曰言程。
刘表统治时期
我们看看东汉末年荆州最高长官刘表。刘表(142年-208年),字景升,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人。东汉末年宗室、名士,汉末群雄之一,西汉鲁恭王刘余之后。
刘表身长八尺余,姿貌温厚伟壮,少时知名于世,名列“八俊”。早年为大将军何进辟为掾,出任北军中候。后代王睿为荆州刺史,用蒯氏兄弟、蔡瑁等人为辅。李傕等入长安,刘表遣使奉贡,被任命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假节,封成武侯。在荆州期间,刘表恩威并著,招诱有方,使得万里肃清、群民悦服。又开经立学,爱民养士,从容自保。远交袁绍,近结张绣,内纳刘备,据地数千里,带甲十余万,称雄荆江,先杀孙坚,后又常抗曹操。然而刘表为人性多疑忌,好于坐谈,立意自守,而无四方之志,后更宠溺后妻蔡氏,使妻族蔡瑁等得权。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病逝。蔡瑁等人废长立幼,奉表次子刘琮为主;曹操南征,刘琮举州投降,荆州遂没。
曹操控制时期
曹操九月占领江陵后,即率兵东下与孙刘联军作战。这样说来赤壁之战发生的时间就在九十月份。不过“十月”之说存在一个根本性的缺陷,那就是与战争进行时的“盛寒”季节不符。《吴书·周瑜传》记战前周瑜向孙权请求出兵时,谈到当时的季节气候,“又今盛寒,马无蒿草”。南方地暖,所谓盛寒一般出现在入冬之后,即当时的农历十一月廿四以后。所以尹韵公在时间上不能排除发生赤壁大战的可能性。分析当时战况,曹操在荆州把刘备打败,骄傲自满,听不进贾诩等谋臣的逆耳之言。诸将寡谋,更看不起败军的刘备。曹操与诸将都认为孙权不敢对抗,一定会杀了刘备来投降,如同公孙康取袁熙、袁尚首级一样。所以曹操并没有急于攻打孙权,而是留给孙权时间,让他考虑投降。曹操认为孙权新在位,未为海内所惮,认为天下大势已定。曹操本来也没想到孙权会与刘备联盟,也许想过但认为几率不大,所以不顾将士疲乏,不顾后勤短缺,冒进赤壁。由此看来,曹操不急于乘胜追击,也就不会很快与周瑜会战,尹公之说可疑也。
在赤壁之战前,周瑜曾向孙权阐述对曹作战的理由,“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军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夫以疲病之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周瑜的信息来源于打探过曹军虚实的鲁肃,比较可靠。赤壁之战,曹操号称八十万是虚张声势。曹操南下率三十万众,并荆州兵约十万,总计四十万。但曹操驻防信得的荆州,分散了兵势,用在赤壁之战第一线的兵力只有一半,且又是疲敝之师,故曹操赤壁战败,失在于急。贾诩的缓进建议是对的。
孙刘联军这边的兵力也不少,“亮(语权)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不下万人”。孙权对周瑜说:“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众人,多载资粮,为卿后援”。联军方面,刘备有二万人之众驻夏口,孙权有十万之众屯柴桑。联军用于第一线的兵力,周瑜率吴兵三万,刘、关、张率两千人助阵,共三万二千人。孙刘双方都留有大军为后援。赤壁火攻后联军操主动权。曹操所带北方之兵三十万,留守荆州约占半数,所以是十五六万,加上荆州新附之众七八万,曹操用于第二线的兵力二十余万加上后勤支援,即北兵三十万与十万余荆州新附之众,总计共四十余万。孙权“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曹公败于赤壁,引军归邺。先主遂收江南,……”。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随然曹军打败,
赤壁大战后,曹操损失荆州人马、战船及部分本部军队。为防止周瑜乘胜追击攻占荆州,派曹魏第一大将曹仁镇守要冲江陵!而曹仁在江陵为鼓舞士气,打出了个天人之勇、鬼神之名!
反而被刘备趁此良机,吞下了荆南,荆州实则三分!曹操占据荆州最主要的地区,此时从当时情景,宜昌的枝江和当阳、远安、夷陵和秭归依然被曹操控制,而位于江南的宜都和长阳应该归入应该归于江东吴氏。
刘备巧借荆州
话说东吴联合刘备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后,东吴大犒三军,此时周瑜得知刘备已经屯兵油江,想要夺取南郡。南郡地理位置优越,这对于周瑜来说可以说是到嘴的肥肉,怎么可以轻轻松松让别人抢了去?于是带领了一些兵马找到刘备,明着是感谢刘备之前因为赤壁之战胜利而来祝贺表示感谢,实际是为了南郡一事。酒足饭饱,周瑜问刘备屯兵在此有何原因。难道是想要夺取南郡么?刘备当然不会说实话,便说来这是为了帮助周瑜夺取南郡,并且讽刺说如果你不敢去夺取,我便去取。周瑜怎么能受得了这种轻蔑,直言必取南郡。后来两人在诸葛和鲁肃的见证之下定下约定,若是周瑜取不得南郡,刘备就去取了。
周瑜返回军中,召集大将,商讨夺取南郡之策。此时曹仁把守南郡,得知东吴来犯,自是一边请求援兵,一边组织退敌之策。周瑜了解到曹洪把守彝陵,与南郡成掎角之势,于是决定先打彝陵。甘宁率领吴兵到来后,曹仁派援兵曹纯前去彝陵援救,内外夹击,困住了吴兵大将甘宁,周瑜自然不会放弃甘宁,于是亲自率兵前去营救,大破曹军。曹仁得知彝陵失手,焦虑之余想到了曹操离开时曾留下一锦囊,用于危机之时,于是曹仁打开锦囊,得一妙计。
第二天,曹仁命令所有士兵撤退,城内埋伏人马,周瑜见城内无人,便下令进城,不想中了曹军的埋伏,自己深中一箭,将士分力将他救出。以后多日,周瑜都在营中养伤,不敢动怒,怕剑疮复发。不想曹军派人来骂战,周瑜集中不快,便亲自上阵,两军刚一对决,周瑜便口中喷血,从马上坠下,将士们将他送回营中。原来是周瑜故意坠马,为的是欺骗曹军,引诱他们来袭,并且放出奸细告知曹仁,曹仁果然中计,深夜来袭,落得仓皇而逃。周瑜乘胜追击了一程便赶回来要取南郡,不想回来后却发现南郡已经被赵云夺取,随后士兵分别传来消息,荆州,襄阳也都被诸葛亮用计夺取。周瑜听后恼羞成怒,箭疮崩裂而昏迷。刘备不费吹灰之力便夺取了三地,为自己的霸业奠定了基础。此时,宜昌江北除了远安几乎成了刘备地盘。至于民间谣传刘备借荆州,应该只是一种传说,估计是刘备占领南郡后,客气跟东吴打了一声招呼而已。
关羽大意失荆州
后来刘备去了益州,他安排关羽来镇守荆州,关羽的作战经验丰富,而且之前也有独自镇守一个州的经验,无论是能力还是经验,都必须让关羽守好自己的大本营。可是关羽有一个缺陷就是治理能力太差了,他打仗能以一敌百,管理却是个小学生,更何况还要收复人心,所以就必须找个人治理荆州。就这样诸葛亮也留下来了。
诸葛亮后来也进入益州。赤壁之战后,荆州七个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刘备入蜀(四川),留关羽镇守占据的荆州五郡(南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其中南郡是刘备向东吴借的。刘备得到蜀川后,将长沙、桂阳两郡还给了孙权(相当于还了南郡)。后来关羽出兵攻打曹操的襄樊地区,孙权派吕蒙乘虚偷袭荆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失陷,导致荆州三郡失陷。此时,宜昌的江北大部分区域被螳螂在后东吴占领。
夷陵之战
公元221年7月,刘备亲率蜀汉军队数万人,对吴国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当时,两国的国界已西移到巫山附近,长江三峡成为两国之间的主要通道。刘备派遣将军吴班、冯习、张南率领约三万人(后期有沙摩柯等五奚蛮夷加入,总兵力应达到五万)为先头部队,夺取峡口,攻入吴境,在巫地(今湖北巴东)击破吴军李异、刘阿部,占领秭归。为了防范曹魏乘机袭击,刘备派镇北将军黄权驻扎在长江北岸,又派侍中马良到武陵活动,争取当地部族首领沙摩柯起兵协同蜀汉大军作战。
孙权在面临蜀军战略进攻的情况下,奋起应战。他任命右护军、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统率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部共五万人开赴前线,抵御蜀军;同时又遣使向曹丕称臣修好,以避免两线作战(所谓的刘备前军四万人的说法,主要就依据这时孙权向曹丕写的求救信上所说的刘备支党四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