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

标签:
韩桓惠王韩废王荀子赢政李斯 |
分类: 古代名人 |

韩非(公元前280年——前233年),又称韩非子,新郑(今河南新郑)人,韩桓惠王之子,韩废王之弟,荀子学生,战国末期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代表人物。
前257年,韩非目睹韩国贫弱,多次上书父亲韩桓惠王,希望有所改变,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韩非口吃,不善言谈,长于著书,著有《孤愤》、《五蠹》、《内储说》、《外储说》、《说林》、《说难》等文,后人收集整理编纂成《韩非子》一书。韩非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于一身。
前253年,荀子离开稷下后,来到楚国,春申君黄歇任其为兰陵令。后来,韩非投奔荀子门下,同学有李斯、蒙恬、张苍等人。
韩非的书后来传到秦国,秦王赢政非常赞赏韩非的才华,说:“寡人若能见到韩非,与他交往,便是死也没遗憾了。”
前239年,韩桓惠王去世,子韩安继位,史称韩废王。
前233年,韩废王派韩非出使秦国。韩非劝说秦王赢政灭赵存韩,并提出了3点理由:1,韩国对于秦国而言,就像秦国的一个郡县差不多,完全看秦国脸色行事。你秦国去打哪个国家,韩国都出兵跟随,最后秦国获利,而韩国得到的是各诸侯的怨气,这你还不放心?2,应先灭赵,因为赵国实力强,是你秦国的死敌。如果你先把韩国灭了,就成了天下笑话,这等于灭了自己的内臣,而放走了外贼。3,别看韩国弱小,但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韩国,在四面是敌的境遇中也存活了下来。如果秦国攻打韩国,那么韩魏肯定会结盟。韩魏结盟,那就难打些了。韩非不仅主张灭赵,而且还给出了灭赵的策略。派秦使到楚国,稳住楚国。再送人质到魏国,稳住魏国。之后,由秦韩一起攻赵,然后攻齐。等灭了赵齐两国,发一封书信就可以收复韩国,那么,楚魏两国也一定会投降。
廷尉李斯第一个跳出来反对。他说,韩国是秦国的心头之患,距离最近,实力最弱,一旦秦军全力去攻打赵齐两国,没有人能保证韩军不会趁虚而入。
李斯和上卿姚贾认为,身为韩国公子的韩非不会那么好心的帮助秦国的,不能听这个人的,也不能放虎归山。秦王赢政听了,将韩非投入大狱。随后,李斯奉命给昔日的老同学送去毒药,让其自杀。就这样,韩非自尽,终年47岁。后来赢政后悔,派人赦免韩非,但韩非已经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