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认识感觉现象

(2013-03-09 14:56:28)
标签:

人工智能

认识论

心理学

哲学

感觉

分类: 心理学、思维科学

人是通过感觉来认识世界的

 

李泽健

 

人是通过感觉来认识世界的

        

现代的心理学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人们对感觉现象的产生过程,比如视觉现象、听觉现象等等,都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但是在这里,我们暂时还不讨论这些研究成果,我们想要知道的是,作为一个人,自打娘胎里出来以后或者说从娘胎里就已经开始了,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地认识了这个世界的,包括我们在心理学上所取得的这些伟大的成就。

 

在这里,我们将从感觉现象开始,逐步剖析人们的“认识”活动,把人们认识世界的整个过程都晾晒于大家的眼前,以便确保我们能够对人们认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进行细致的检查和分析,从而找出人们在每个认识节点上的分歧所在,搞清楚人们认识上的矛盾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

 

之所以把感觉现象作为我们认识“认识”的起点,主要是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人是通过感觉来认识世界的,没有感觉,人就无法认识这个世界。二、感觉现象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我们的认识成果。感觉现象既不是先天就存在于我们大脑中的东西,也不是后天通过我们的学习得来的东西,它是大脑在外部刺激的作用下产生的,是大脑与外部刺激共同作用的产物,没有刺激就不会产生感觉现象。可以这样说,感觉现象就处在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交接之处,用它作为内、外部世界的分界线是再也合适不过了。

 

非常遗憾的讲,“人是通过感觉来认识世界的”、“感觉现象是大脑与外部刺激共同作用的产物”这样的说法并不能说成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它不一种纯粹“客观”的东西,也不是这个世界上原本就有的东西,这些都只是我们的一种认识,是我们根据一些观察现象得出来的一种结论。

 

这样的开局对民科来讲是非常难以接受的,她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她想要建立的是一种能够准确反映这个世界的、与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完全相符的理论体系。在她的心底,始终都抱有这样的一种坚定的信念:这个世界是不依赖于我们而存在的,它必然拥有着自身的一些东西,只要我们认识了这些东西,那我们就必然能够保证我们的认识是唯一正确的。然而,现在,民科却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一种残酷的现实:她找不到一种纯粹客观的东西,即便是像“人是通过感觉来认识世界的”这种几乎人人皆知的简单的道理她也无法保证它就是绝对客观的。

 

  人是通过感觉来认识世界的,如果没有感觉,我们将无法认识这个世界。如果不信,你可以闭上眼睛,然后原地转五圈,想一想自己眼前的是什么,然后睁开眼睛,看看自己眼前的东西是否与自己想象的一致?在一个热闹的集会上或者是沸腾了的体育赛场上,你闭上眼睛,堵上自己的耳朵,想一想外面发生了什么,然后再看看外面发生的事情是否与自己想象的一致?仅仅是闭上了一会儿眼睛堵上了一会儿耳朵,你就会发现世界变得与我们的想象是如此的不同,如果没有眼睛也没有其它的感觉系统,那我们还能认识这个世界吗?即便就是像我们刚才闭上眼睛时的那样,没有其它的感觉系统我们还可以通过想象来认识这个世界,但是我们通过想象认识的那个世界还是我们感觉到的这个世界吗?在睡着了的时候,你能够知道这个世界上正在发生着什么吗?一个植物人在N多年后被唤醒,他能知道这些年周围都发生了些什么吗?

 

  与此相同的是,“感觉现象是大脑与外部刺激共同作用的产物”这一点似乎也是不容置疑的。刺激存在则感觉现象就存在,刺激消失则感觉现象就消失。虽然说在没有外界刺激作用的情况下我们依然还能够回忆起当时的感觉现象来,虽然说我们也常常有“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的感受,但是我们也还是不得不承认,我们回忆起来的东西与真实刺激下的感觉现象还是有天壤之别的。

 

  “人是通过感觉来认识世界的”、“感觉现象是大脑与外部刺激共同作用的产物”这样的结论正是我们通过类似于上面这样的方法推理出来的一种结论,或者我们也可以说我们是通过归纳法证明出来的。

 

  说实在的,民科感觉到有些担心,她觉得用这样的方法得出的结论有些问题,用这样的结论作为自己理论体系的根基有些不大牢靠:谁又能证明归纳法就是永远可靠的呢?她担心着有那么一天这个根基会像是流沙或者浮云一样悄然逝去,而她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理论大厦也将会在顷刻之间轰然倒塌。不过,民科并不担心先天主义,她觉得先天主义与自己的理论似乎没有什么冲突,因为即便真的就像先天主义所说那样存在着一些关于这个世界的先天的理念或者范畴,那这些先天的理念最终也必须通过感觉经验才能为我们所理解,如果没有感觉经验,我们最终也是无法认识这些理念的。

 

  本来是要寻找“认识”的起点,但结果是这个“认识”的“起点”最终却还要由人的“认识”来确定,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了:民科想要寻找一种纯粹客观的东西作为自己理论体系的根基是不可能的了,她想要把人类的所有认识都统一在同一个平台上的努力也都是徒劳的了。民科明白了:我们不可能建立起一种完全“客观”的、唯一正确的理论体系来,即便是将来自己的理论能够解释了人类认识中的一切现象,那它也不可能是唯一正确的东西。

 

  与其它的任何一种理论一样,民科将来建立起来的理论也只能是人类认识史上众多的理论中的一种而已,只能是波澜壮阔的人类认识长河史中的一朵浪花而已。

 

 

《赶着地球旋转》《整体论》目录

 

第一章困惑

1、背道而驰硕士生不知道1+1为什么等于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01482fb60100d2cp.html

2、诺贝尔奖,上帝的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01482fb60100yxtf.html

3、让哲学去死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01482fb601019dml.html

4、浴火重生的哲学 http://blog.sina.com.cn/s/blog_01482fb601019gcz.html

 

第二章毁灭

 

1、人工智能天空的乌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01482fb601019med.html

2、海市蜃楼 http://blog.sina.com.cn/s/blog_01482fb60101bfyt.html

3、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不同的世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01482fb60100m9n3.html

4、走上绝路的人工智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01482fb60101bisx.html

5、人工智能的突破口 http://blog.sina.com.cn/s/blog_01482fb60101duxb.html

 

第三章 人是怎样认识世界的

 

1、人的认识有起点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01482fb60101f60z.html

2、破釜沉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01482fb60101ffnx.html

3、中美两国的真正差距在哲学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01482fb60101fnx9.html

4、人是通过感觉来认识世界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01482fb60101fqsd.html

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