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阮仪三

文化

分类: 蛇年如意:2013年

刀下留城存印痕 中华文化永传承

张宝珍   2013-12-13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记忆,平遥、丽江、绍兴、苏州等古城保护规划,上海外滩、提篮桥、江南水乡六古镇的保护修复,京杭大运河沿线城镇调研,中国古城古镇古村踏勘……这些中国历史瑰宝给人类世界文化遗产增添了辉煌,而成就这一伟大创举的是与被世人誉为“古城卫士”的阮仪三教授为首的城镇遗产保护团队息息相连。125日至20日,“同济大学城镇遗产保护历程及成果暨阮仪三教授保护研究活动展,分别在上海思南公馆与同济大学举行。阮仪三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引以为自豪的是他没有孤军奋战,有些媒体夸大了他个人挽救了一些古城镇的作用。在这里,他说他只是继承了老师们的衣钵。他先后培养了50名博士、40多名硕士和众多的学生,有不少学生在各自岗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是有历届学子们的努力,形成了同济大学城市遗产保护的梯队和团队,而且青出于蓝胜于蓝,在中国的城市遗产保护事业中,做出了一些卓越的成效,为保护城市遗产,振兴中华文化而不断努力。

  1961年毕业于同济大学的阮仪三,就跟随老师参与了城市古建筑的保护工作,他告诉记者,当时做的毕业设计题目,就是金经昌教授指导的“苏州旧城中心保护与更新规划”,在那个时代,中国还没有城市遗产保护这种提法,而同济的教授们却已有了明确的保护理念。

  阮仪三说,他的老师冯纪中教授早在1978年做九华山规划时,就对历史建筑的整修提出了“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则,并带领他为九华山的发展规划与建设足足干了十年,主持的九华山风景区总体规划在1989年获得安徽省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黄仁主持设计的九华山东崖宾馆获全国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

  进入1980年暑期,山西平遥古城的保护规划当时要拆了重建,正是阮仪三带领学生们奋战平遥,董鉴泓教授亲临具体指导,陈从周教授也专程给平遥县领导写信说:“平遥古城要新旧分开,新的新到底、旧的旧到家。”于是刀下留城。平遥的规划开拓了中国古城保护的先河,以后才有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与实践。

  为了补充《中国城市建设史》的资料,阮仪三先后带领张庭伟、李晓江、孙安军等研究生四处调研,在大漠荒野觅古城(陕西统万城),攀崖越岭渡黄河(陕西佳县),奔赴黑龙江宁安、平遥窑洞等地踏勘了历史遗存的城镇,几十年的坚持不懈,受到大众欢迎。对于古民居、古园林的保护,他更是不忘陈从周先生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在暑假带领学生调查测绘了苏州、扬州的园林和老宅。为园林和古迹的恢复、整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之有了今天的美好风光。老先生们的这种精神,直接教育影响了同济学子们,一代代地传下去。

  阮仪三说,1982年以后江浙地区乡镇工业大发展,那时乡乡办工厂,村村竖烟囱,四处填河拆桥,开路建厂房,许多优秀的江南水乡古镇遭到了无情的拆毁。那时从上海到周庄要走整整一天路程,在周庄得到了当时的知青文化站长庄春地的相助,才促成了中国第一个水乡古镇的保护规划。为此,阮仪三提出了“保护古镇,开发新区,开发旅游,发展经济”的古镇保护与建设的方针,使周庄逐步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而周庄的老百姓也就从保护古镇中得到了实惠。1996年,阮仪三主导保护规划的平遥、丽江两座古城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紧接着阮仪三又马不停蹄地将江南水乡六镇(周庄、同里、甪直、南浔、乌镇、西塘)介绍给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专家们,让他们陆续到水乡考察后,1998年,由阮仪三带领六个镇长到欧洲进行学习,认真听取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著名专家的授课,也看了多个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欧洲历史城镇,使中国乡镇长们的认识有了一个飞跃。2001年江南六镇的保护规划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亚太地区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

  2008512日,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造成重大的灾害,其中最令人沮丧的是大量房屋坍塌形成的人员伤亡。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当时在广元元坝区委苟英明书记的盛情邀请下,2005年始至2007年对四川广元市(属十大地震灾害区之一)的昭化古城作了保护规划,并按规划实施,用传统工艺认真修缮了古城内的历史建筑。这些木结构的房屋在5·12大地震中显示出了卓绝的抗震的作用,全部完好无损,而未修的砖混结构民房大多坍塌了,昭化有赖于新修的传统木构建筑没有一人死亡,给人们以实际的教育与启迪。四川灾后重建,同济大学对口的是四川都江堰市,周俭带领的同济团队在重建中保护遗存,取得瞩目的成绩,获得了褒奖。

  由于同济人多年来在城市遗产保护上的重要作用,建设部规划司和国家文物局在1997年建议在同济大学设立“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它先后完成了五十余个著名城市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像河北山海关城和湖南凤凰城成为我国第100名和101名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阮仪三娓娓道来,在详细规划方面有肖建莉、林林的绍兴八字桥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和相秉军、张琴、林林的苏州平江路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前者获得了2005年建设部优秀规划一等奖,后者获得联合国遗产保护荣誉奖,张松主持的福建土楼群保护规划也获得此奖项并列入世遗名录。

  上海这座著名的近代城市也留有丰富和珍贵的历史遗产,他们早在1992年就关注并主动对外滩、南京路和老城厢地区的保护和规划。同时,又承担了衡山路、溧阳路、思南路、新华路等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在阮仪三大力呼吁和实际运作下,促成了莫干山路50号(M50)和泰康路废弃工厂区(田子坊)的功能转换,使之成为上海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区;也由于名城研究中心的认真调研和及时进行的有效保护工作,使原本要成片拆迁的“北外滩”中的提篮桥地段(二战中犹太难民居留地),成为上海市的第12块历史风貌保护区,成为上海人民和犹太人民在患难中友谊的见证以及最值得纪念的地方。

  20066月,“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第一家民间的基金团体,为祖国的遗产保护事业开拓新的途径。基金会成立后,第一个项目就是阮仪三团队对大运河沿线城镇进行调研,此项成果获得了44届世界规划师大会的特别成就奖;第二个项目是上海石库门遗存情况的调查,现在上海市规划局已经将其进一步深化并将纳入法定程度。

  据阮仪三介绍,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在2002年就开设了历史建筑保护专业。200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在同济大学建立“亚太地区遗产保护培训和研究中心”,这也是对同济大学遗产保护工作的肯定和鼓励。在遗产保护中,同济人走出了坚实的一步,也培养了众多的遗产保护的人才。

  据了解,近百幅图文并茂的展板,30余本学术着作,真实、生动地展现了同济以阮仪三教授为首的城镇遗产保护团队,为祖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在同济大学生根滋长,阮仪三率队建立的国际古建筑修缮事业,已在海内外蓬勃兴起,他们为中华文化传承和城镇历史记载所作的努力,将会给世界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阅读    收藏 
标签:

劳动报

20110317

阮仪三

文化

分类: 银兔满堂:2011年

东余杭路530号——宋耀如故居

孙中山曾于此处谋划广州起义

《劳动报》 2011317

 

东余杭路五三○号,宋庆龄之父宋耀如的故居,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宅。文史爱好者 林妙法先生日前致信本报,称 听闻当年孙中山曾在这座老宅里讨论过广州起义之事宜,由于年久失修,此房已破旧不堪,希望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在本报记者赶到这座老宅前,同济大学著名教授、被称为 老宅守护者 的阮仪三先生已经先行一步,来到这里,把这幢老宅好好地看了一遍。阮教授说: 留存原来的房子,就留存了历史,留存这座城市的记忆。

宋耀如故居 如今只余内壳

(略)

同济大学著名老建筑保护专家阮仪三教授一个月前,来到宋氏老宅,一幢幢老房子看下来。他感慨道:历史是对的,地点也是对的,这个地方应该尽快保护起来。 阮仪三认为,宋家老宅在辛亥革命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视,虽然房屋外观已经有了很大改变,但内部结构完好,只要加以改建,仍将是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

(略)

在日前举办的 中意经验 历史城市修复 论坛上,来自意大利的GiorgioCasacchia教授和同济大学的阮仪三教授分别介绍了各自的工作经验。

意大利的博洛尼亚拥有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博洛尼亚大学已经成立900多年,它坐落在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城的赞鲍尼大街33号。而在那一块区域,有遍布千年以上的古老建筑。1972年,意大利政府决定将公共基金的一部分用于修复老建筑。而如今博洛尼亚依然坚守着其首创[简介 最新动态]的 把人和房子一起保护 所谓 整体性保护 的理念。这使得不仅一个城市的建筑维持着古貌,而里面的生活氛围也没有在改造当中遗失。原来的商户还在做着买卖,居民依然在里面安居乐业,这使现代博罗尼亚人能够生活在一个充满古韵的、城市设施完善的、环境优美的、文化活动丰富的社区里面。

阮仪三教授向本报记者表示,博洛尼亚的保护政策令人羡慕,相比他们,我们的资金则少得可怜。阮教授举例说: 比如英国,民间的资金占到了全国总投入的52%以上。有一家名叫 国家信托的基金会,英国海岸线30%以上的历史遗产和文物的保护都是由他们完成的,在做好保护的同时,国家也给他们开发和经营的权利。所以,英国海岸线三分之一的历史文物的产权归属到了他们名下。 阮教授表示,如果动用民间力量,则必须尊重一个原则,那就是谁维修,谁得利 。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这样的做法还是有颇多政策上的限制。阮教授提出,如果老房子也可以认养,那就不会存在失修或者无故损害的问题了。

阅读    收藏 
标签:

李雪林

20080421

文汇报

阮仪三

周庄论坛

古镇过度商业化

文化

分类: 回顾过去:2008及以前

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在首届古镇保护与发展周庄论坛上指出

古镇过度商业化成致命伤

 

    本报讯  :“小镇的商业旅游发展了,可是水乡闲适有序的生活却变了味道,古镇已不再是生活的家园,而成为都市一族怀古休闲的另类场所。”在昨天举行的首届古镇保护与发展周庄论坛上,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教授表示,旅游资源同质化、空间承载超负荷、商业化发展失控、周边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城镇生活景观消逝等问题,让古镇发展步入“十字街头的踯躅”。

    阮仪三表示,上世纪八十年代正值乡镇大发展之时,同济大学为周庄制定保护规划,开创了江南古镇保护的先河。之后,西塘、乌镇、同里、甪直、南浔等古镇相继编制保护规划,并开始投身于积极的保护实践,走出了一条“不拆古镇也能发展,保护古镇也能有很好经济效益”的发展新路。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如今,古镇发展暴露出一系列问题。”阮仪三教授进一步分析指出,古镇旅游几乎都是走一条或几条老街,看几所大宅、花园,坐一会小船,吃一餐家乡饭,所买的旅游纪念品也无非是松糕、蹄膀、酱菜、米酒、蓝印花布等等,旅游内容雷同,旅游产品相互模仿,古镇趋向同质化竞争;古镇过度商业化成致命伤,店铺泛滥破坏古镇风貌,大量的游客也让古镇不堪承受,周庄每年最佳旅游人数为60万,可2002年就达到了263万人次,2005年同里接待游客220余万人次,2007乌镇东西栅接待游客200余万人次,预计2008年将翻番,这种拥挤不堪的旅游体验,使水乡不再古朴静谧、可亲可近。除了旅游资源开发之外,随着古镇区商业旅游兴旺带来寸土寸金的丰厚利润,旅游度假区、星级宾馆、高尔夫球场都在附近陆续兴建,古镇本身原住民迁出,古镇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一去不返。

    “杜绝短期商业炒作和单一旅游功能的畸形引导,要求我们用更具前瞻性、长效性的眼光,树立遗产类群整体保护,并与时代同步发展的新观念。”阮仪三意味深长地说,水乡古镇的“整体性保护”不只保护历史建筑和城镇空间,更重要的是保护居住于其中的社会阶层,使他们连同他们所创造的精神文化一起,融入到现代社会的生活秩序中来。

    而对于古镇旅游,阮仪三教授也特别提到,新时代的水乡古镇旅游更应当由一镇一家单打独斗、互相比拼,转为联手合作,结成水乡联盟,联合开发、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水乡网络旅游,构建大水乡旅游联合体,“比如周庄小小一个地方,居然有十座四百年至八百年历史的古桥;同里‘老房子’特别多,镇内百分之四十以上都是明清时期的建筑;西塘的廊棚总长一千多米,是众多江南水乡中独一无二的;乌镇特有的‘水阁’让人与水更为亲密……古镇不应该互相效仿,而是应该形成各自特色,从而将其联合起来推向世界。”

 

 

阅读    收藏 
标签:

阮仪三

20080613

人民日报海外版

最完整的古城

平遥

文化

分类: 回顾过去:2008及以前

   “走进平遥,就如同走进一座大型的历史博物馆。”位于晋中平原的平遥,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自公元前221年中国实行“郡县制”以来,这里就一直是县治所在地。今天的古城以明清风貌为特色,保护基本完好的明代城墙是平遥最宝贵之处。平遥古城相传为西周大将尹吉甫所筑,现在看到的城墙为明洪武三年(1370年)在旧城垣基础上重筑扩建,并逐步完善为砖城。城池周长 6163米,墙高10-12上有垛口、敌楼、角楼、魁星楼和瓮城等建筑,形成一个封闭的城池,以市楼为中心,由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经纬交织在一起,它们功能分明,布局井井有条。城内古居民宅全是清一色青砖灰瓦的四合院,轴线明确,左右对称,特别是砖砌窑洞式的民宅更是具有很浓的乡土气息。城池内还建有一些大小庙宇,老式铺面亦是鳞次栉比,这些古色古香的建筑原汁原味地勾勒出明清时期市井繁华的风貌。

    上世纪80年代初,全国各地大兴土木,修马路、建新城,兴起建设高潮。“摧枯拉巧”、“破旧立新”占据人们的大脑,对老城区不分青红皂白一律推倒重建,很多老建筑、老城镇就在这样的建设中被夷为平地,“拆掉旧城建新城,大马路开进去,汽车通进去,现代化了”。如山西省的古城太谷、新绛、介休、祁县、忻县等都拆毁了古城墙,开辟了大马路。山东曲阜也在1978年拆除了明代的城墙。曾经与丽江并列的四川阆中古城,将近1.2平方公里面积的古建筑全部拆除,一批经典街道、院落消失殆尽。在江南,无数水乡古镇迅速面目全非。

    平遥古城也危在旦夕。1981年平遥县制订了一份县城总体规划:开辟东西南北4条大街,城墙上也要相应开挖8个豁口,城市中心要将房屋拆掉,做一个环形的交叉口,“日升昌”票号等明清古建筑都将被新的商业大厦所取代,平遥原有完整的古城风貌就将不复存在。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看到后非常吃惊,亲自到平遥察看。果然城墙已经扒开一个大口子,正在拓宽马路,100多幢明清建筑被夷为平地。阮仪三恳请平遥城建部门“刀下留城”,再三解释发展经济不一定非要拆老城。他争取平遥拆迁停工一个月,完成了“新旧分开、确保老城、开发新区”的规划编制,新的规划既保护古城风貌,又能满足当地人民生活、生产和城市发展的需要,得到当时的文化部文物处处长罗哲文和全国政协城建组组长郑孝燮的支持,他们相继赶到平遥考察,引起了山西省平遥县的重视。文化部拨了维修平遥古城城墙的专款,最终平遥古城得以保留了下来。

    多年后阮教授回想此事,仍感慨地表示:“当时如果不是热心地去管这件事,北京中央领导机关和山西省领导不是认真的支持,平遥古城也会和其他城市一样,在推土机和铁铲下被拆毁,现在见到的只能是千城一貌的宽马路、方楼房,一样的旧城新貌,留下的只能是回忆和遗憾了。”

    1986年,平遥被确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88年,平遥的城墙、双林寺和镇国寺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运用传统建筑材料和传统建筑工艺,遵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平遥城墙墙体复原如故,71座敌楼及魁星楼全部得以修复,3座瓮城均恢复原状,双林寺等文物单位得到维修。1997年以后,又修复了南、北和下西门城门楼。新建了西城墙外一段护城河,对墙体实施加固工程。

    平遥古城的得救,说明知识和科学开始得到重视,文化和人才在社会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阮仪三教授继续以他的方式拼力保护中国古城遗迹。他主持的周庄、同里、甪直、乌镇、西塘、南浔古镇保护规划,被称作中国古城镇保护和利用的“里程碑”。

    平遥古城的得救,开了中国完整保护古城的先例,为全面保护文物和遗产资源吹响了号角。各地从以博物馆为主的馆藏可移动文物保护,全面扩展到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其中包括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世界遗产、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镇(村)等。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文保单位由各级文物机构负责管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由国家文物局提出,报国务院批准。目前已批准了六批共235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由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提出,报国务院批准。截至20079月,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已达110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由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评选、公布。目前已正式公布两批共157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

 

阅读    收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