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娱乐财经 |
江湖上总会有一场场大戏,王宝强的事未了,郭德纲与曹云金--曾经的师徒撕逼大战又开始了。
撕就撕吧,人家是放门羊的,我们是砍柴的。人家撕着,我们看着,人家撕完了,钱照赚。我们看完了就看完了。
1
谁对谁错?这是一个我们总希望得到的答案,诸多评论文章也都想给出一个答案。
这实际是一个扯淡的问题。因为,任何商业的纠纷终归是利益。利益之争,就象是两个拳击手在台上搏斗,胜就胜了,败就败了,一定想用道德标准进行判断,都是无聊的。有人可能说,江湖终归有江湖的规则,拳击手在台上搏击,如果胜之不武,为何不能批判?如果败得冤枉,为何不能声援?
我想说,所谓江湖规则,包括明规则与暗规则,也包括道德规则与法律规则。诸多规则夹杂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当下的规则。记着,这里说的是当下的规则。当下的规则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都是公正的。任何事情只能在当下的规则下来谈,离开这一点,都是扯淡。如果你认同这个前提假设,可以接着往下读,我会继续谈到所有民营企业绕不过的“命门”,也就是成与败的关键节点。如果不认同这个前提假设,就没有必要往下读,读下去,你会觉得我在绕。
2
郭德纲由一个穷演
分类: 管理感悟 |
科技型创业企业,尤其是一些互联网行业的创业企业,在创业之初,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盈利模式和客户获取上面,这当然没有错,但是如果忽视了管理架构的搭建,后面必然会遇到无尽多的麻烦事。
近两周来,我与两家科技创业企业接触,这种感觉尤为突出。这两家都是互联网创业企业,一家是试图做旅游,一家试图做在线教育。按照各自的想法,战略机遇期也就两年,最多三年,在这两三年内,迅速把盈利模式落实了,成功则可必会上市或几轮融资,失败则可能会一无所有。故且不讨论其盈利模式的问题,单就目前的基础来说,真是一穷二白,公司除了一伙研发人员之外,只有一两个办公人员或后期人员,想尽快融资可以连一个象样的商业计划书都拿不出来,甚至其中一家公司,所谓的发展战略,也只是创始人脑子里的一个图画,更枉论数据支撑或模型化。这或许正是创业的魅力吧。可是,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公司要找一个高管,希望是创业合伙人,这必然涉及到股权激励,给多少合适,给了之后以后再来新人该怎么办,这笔帐没有人算。同样的,希望融资,融资哪方面的资,怎么个融法,也没有个套路。那就边走边说吧,可是边走边说,创始人还是隐隐对控制权的担忧。控制
标签:
财经 |
如果说体重是针对总量而言的话,即是指构成身体各部分的重量之和,那么体型就是针对结构而言,即是指
标签:
杂谈 |
很多时候,我们企业所犯的错误,自己感到是运气特别差的结果,在别人眼里可能只是犯了违背常识的错误。所谓管理,实际上是就是常识与直觉的结合。直觉可以天生具备,也可能后天掌握。后来掌握的常识越来越多,直觉也会越来越好。对于大多数非天才的管理者来说,还是要学习,主要是学习常识,学习管理的常识。
管理的常识有三种,就是市场逻辑的常识、组织逻辑的常识、人性逻辑的常识。市场、组织、人性都可以说是有很多逻辑,甚至自相矛盾的逻辑,但是都有些常识。
违背了这些常识就要交学费。譬如,市场的逻辑。这门学科要深奥的多,但也有很多常识,譬如自由交换的常识。企业内部及企业与外部的交往越符合自由交换的常识,越可能进展的顺利。对外,与别人竞争;以内激励员工与别的企业竞争,尤其是营销人员,都要符合市场的逻啊。譬如一个企业要激励自己的加盟商,或者激励自己的销售员,好的激励政策总是符合市场自由交换的,效果也是最佳的。越不符合,越想在中间夹杂太多的企业风险不公平规避,交易越不公平,效果会越差。坊间传说的各种多元化战略、竞争战略、营销之类实际上是讲市场逻辑的常识。
又譬如对于组织的逻辑,组织是一个人与人
标签:
王林 |
分类: 热点乱弹 |
标签:
杂谈 |
标签:
杂谈 |
对于任何弱肉强食的游戏,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以游戏旁观者的态度看待其间的热闹。如果要加以谁对谁错的判断,给予道德上评判,认为是谁因此贻误了行业发展的先机,是谁搅坏了行业良性的竞争秩序,只会让弱肉或强食感到可笑。从游戏旁观者的角度,电商大战实际是电商完善盈利模式的必然。
电商大战,不论其大战是以何种面目出现,首先这就是一场电商的联合炒作行为,有联合,也有炒作。联合上反应出来的是默契,在共同培育消费者电商消费习惯方面有着相当的默契。内部斗争则是内部在斗,对外则是一致的,把所有的人争取到电商消费中来。炒作则是必然的,一切你我所能看到的商业行为在其中都可看到,悄悄涨价、先涨后跌、有价缺货等各种游戏都会轮番上演。其次才是一场自杀式的残酷竞争。自杀式竞争并不是要自己自杀,而是在你死我活的博奕中,在联合炒作中,用绳子去套对方的脖子。
要套住别人,自然各有各的招。
京东恨不得将所有苏宁、国美的地面店都当成自己的体验店,消费者去苏宁、国美的连锁店看好货、记清型号,然后到京东来购物。让苏宁、国美彻底沦为为自己免费打工的傻子。
苏宁、国美则恨不得线
标签:
杂谈 |
微博上一位朋友法不二门的一条微博,让我这两天一直思考着职业素质的话题。
法不二门周六在家闲着无事,孩子出去了,自己便拿起一个心里美萝卜刻成了两朵漂亮的花。当时看到这个微博的时候,我在急匆匆地查找着资料,或者要赶写一份报告,或者是要处理什么事。具体什么事情,记不住了,只记得那时刻我正忙着。在我无意中看到这条微博时,我的第一反应是真美,细节决定成败啊,细节上能处理得这么好的人,做什么都行。可第一反应之后,我又在反问自己,真是细节决定成败吗?如果是细节决定成败,又是什么决定了“细节决定成败”。这样我的思考,不由得由萝卜花转到了,怎么才能做好一份职业?或者说,做好一项好的职业,需要有什么样的素质。这就转到了职业素质上。学管理的思维,就是这样转来转去,成为职业病了。
职业素什么质?这个话题,够人们谈个十天八天的。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就这个问题谈上自己的观点。素质模型之类的学科,也在科学化地研
标签:
杂谈 |
我一度冷冷地听着人们热烈地讨论着的素质模型。我听着人们从素质模型理论的产生到发展,从国际上的流行到中国的流行,然后,目光停留在那些洋不洋土不土的所谓的素质词条上,如战略思维、管控能力、组织洞察力等等,然后再看那些解释。我有时怀疑这些是不是领导力的核心,但想想,这种想法只是一个技术学派对于另一个技术流派的质疑,你说这个词不合适,告诉我一个合适的?这可能就抬扛了。对于我这个从学术圈中逃离出来的人来说,我最不喜欢看的却是那些曲里拐弯的词语联结在一起的解释,或许这正是我不得不逃离学术圈或根本没有能正式进入学术圈的原因。
那么,我心中什么的一个好的领导力模型是什么呢?我也不能清晰地说出来一二三的道理。这可能会令您感到失望,我只是有一些感悟。
我想领导力模型重在通俗的逻辑。
领导力模型重在通俗的逻辑有两层含义。
一是逻辑。这是一个令人枯燥的话题,或者有点半学究的味。这个逻辑是,我们必须说清楚两个问题,一是从领导力到增加企业价值或履行好岗位素质的逻辑。总经理要履行什么责任,这个责任需要什么素质,具备好了这个素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