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14 19:03)
标签:
普林斯顿大学
艺术博物馆
cary
liu
行穰帖
张大同卷
米芾
幼舆丘壑图
文化
|
分类:
在哈佛
|
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的中国书画早有所闻。在方闻教授张罗下,Elliott家族的精品多入藏其中,有《the Embodied
Image》一书为证。此书经常翻阅,怀想不已。去年秋,我于纽约看画,盘桓十数日,期间听说普大秋景甚美,遂前往一游。临时给中国部Cary
Liu先生去信联系看画,惜乎当时他在韩国。普大之行成了纯粹的观光之旅。
此前方闻教授问我有无给Cary
Liu提供list,并建议我哪些画应当一看,他谈到过石涛和张大千。我已给Cary
Liu提供过两次list。这次提供的,是去年秋天的升级版,更好更精更多。Cary
Liu也许意识到我们可能的辛劳,提供的是第一次list上的作品。
Cary
Liu先生中文名为刘怡玮,华裔,谦和内敛,受教于方闻教授门下,获博士学位。关于普大的藏画,我们有过交流。问及来看画的多否,刘说,很少,希望能有更多人来。
(2012-04-03 23:57)
标签:
顾恺之
女史箴图
弗利尔
陈葆真
石守谦
文化
|
分类:
古代书画
|
《洛神赋图》为煊赫剧迹,存世有九卷。分别作成于不同时代,且分藏在各地博物馆,包括辽宁省博物馆一本(简称辽宁本),北京故宫博物院(三本,简称北京甲本、北京乙本、北京丙本),台北故宫博物院(二本,简称台北甲本、台北乙本),弗利尔美术馆(二本,简称弗利尔甲本、弗利尔乙本,也就是白描本),和大英博物馆一本(简称大英本)。除了这件弗利尔甲本之外,我还看过大英博物馆本,弗利尔白描本没有看到。
关于《洛神赋图》,台湾大学陈葆真教授在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时即以此为论文,我曾于哈佛大学美术图书馆借阅,英文,煌煌两大厚册。之后她又有若干论文发表于《台湾大学美术史研究集刊》,《故宫学术集刊》,2011年有专著《洛神赋图与中国古代故事画》由台北石头出版社出版。她主要研究其中的表现类型与叙事问题,认为《洛神赋图》分为三类:六朝、宋代和元代类型。而弗利尔此卷为六朝类型。
陈葆真教授所说的“六朝类型”大致有如下特征:1 全本连续式构图法。2
将故事情节分为五幕十二景。3 原各伴以相关赋文/有的省去赋文。4 背景山水的造形和结构简单。5 人物造形质朴。6
(2011-06-24 08:40)
标签:
湖心亭看雪
张岱
邱才桢
|
分类:
我的书画
|
很多朋友看了我的博客——大概主要是游记部分——以为我整天东游西逛,无所事事,生活相当诗意!其实不然,旅行不过是我生活中少有的点缀。我的日常生活几乎可用单调、乏味来形容:早上七点,我来到工作室;下午七点,离开工作室。只要不外出,几乎天天如此。这样的优良作风,即使在外企,都堪称模范了吧。在工作室,大抵是写字、翻书。每隔两三天,有朋友过来闲谈聊天。
前日,夏至,天气阴,无雨、无风,心情大好,挥毫不辍,达10小时,除午饭午休约一小时外。至少从数量上来说,成果是辉煌的:计有泥金团扇20件、绢本斗方12件、云龙纹手卷10件。昨日一一张之于壁,颇多可观者。敝帚未敢自珍,捡若干陆续贴出,就教于方家。
张岱湖心亭看雪,为书家常书名篇。我注意到,书家多取文中空阔渺远宁静雪景意境,常以小楷书之。而文中人物,实有放旷恣肆之态,颇类世说新语,如王子猷雪夜访戴。昨日观此,发现书写节奏与文辞内容之起伏颇有暗合处,心生窃喜。
江西文港农耕笔庄经典小楷笔
安徽绩溪苍佩室漆烟墨
标签:
陶博吾
大篆
石鼓文
散氏盘
文化
|
分类:
当代书画
|
发表于《中国书法》2011年第3期
提要:本文通过对陶博吾石鼓文、散氏盘大篆书法的形式构成分析研究,并将其置于晚明以来石鼓文、散氏盘书法,以及“写意”篆书中进行比较,同时,对历代篆书师法史进行观照,进而认为,陶博吾为篆书史上“写意”强度最为强烈的篆书家。
关键词:陶博吾 石鼓文 散氏盘 写意 篆书
一、陶博吾石鼓文、散氏盘书法与晚明以来篆书传统
陶博吾被认为是二十世纪重要的书画家之一,他特殊的经历、他在书法、绘画中所显示的强烈风格与个性,其书法、绘画以及其个性之间浑融一体的关系,都给我们带来丰富的思考空间。本文拟从其石鼓文、散氏盘书法入手,探讨陶博吾的书法成就,以及明清以来“写意”篆书演进问题。
(2011-04-20 07:34)
标签:
八大山人
临川十咏
邱才桢
文化
|
分类:
我的书画
|
余素喜八大山人书画,每有博物馆美术馆拍卖会陈列山人之作,必亲往观之。心摹手追,流连徘徊。山人之诗,存世也少,所见已有出版之山人诗偈,常吟哦诵读,陶然忘机。每至会心处,必手自抄录,亦快事也。
庚寅秋,余归临川省母,暇时往临川区图书馆观书。图书馆古籍室简陋陈旧,方可丈许。然亦有临川名人明清刻本可读。得见《康熙临川县志》,为康熙时县令胡亦堂编撰。前有八大山人书风序言,然今存大半,落款已佚。县志中各篇章处,散见八大山人咏临川诗十首,可称《临川十咏》,以铅笔录之而归。
康熙年间,八大山人应临川县令胡亦堂之邀,遂有临川之行。期间游山玩水、诗文雅集。《临川十咏》即作于此时,所咏墨池、王荆公古宅、文昌桥等,或为临川名胜,或与临川名人相关,足可发思古之幽兴。所可宝者,诗风从容阔远,有王、孟意象。
辛卯春,本学期课程暂歇。翻检书箱,见此,抄录一过。
康熙临川县令胡亦堂另编有《临川文献》,辑录有自晏殊、王安石、汤显祖等临川文人十五家诗文,书前亦有八大山人书风序言。书中亦有先祖丘兆麟诗文,丘兆麟曾为云
标签:
王羲之
平安帖
拍卖
天价
文化
|
分类:
古代书画
|
日前,“王羲之”《平安帖》以2亿7千5百万拍出,加上佣金,该作品成交价为3亿零8百万元。
除了价格之外,很多人更关心其价值问题,即,这件作品作品值不值这个价钱?至于值不值,最主要的自然是其品质问题。关于品质问题,一是真伪,二是优劣。
王羲之真迹早已不存于世,唐代的精摹本历来已被当作真迹看待。关于本帖的真伪,据雅昌网报道:“有称为宋摹的,也有疑为米芾所摹的,而更多的则定为唐摹”。这件作品我正好在嘉德拍卖会预展现场看过,在我看来,这件作品线条犹疑,笔法生硬,节奏错乱,它不可能是摹本,所以,它不可能是唐摹、也不可能是宋摹,也不可能是元摹....,这是一件临本,而且是晚明以后的临本。
而乾隆的题签,与大量书画作品上所见的乾隆题签完全不同,笔力羸弱,节奏犹豫。
明代几位书画家的笔迹倒是很靠谱。
作品有多次装裱、拼接的痕迹。
雅昌网报道了“王羲之《平安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