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潘英丽
潘英丽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11
  • 关注人气:84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标签:

财经

目前有一种舆论认为,既然中国政府谋求人民币国际化,那么首先就应实现资本项下完全可兑换,实现资本账户开放,其中隐含着资本项下可兑换、资本账户开放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条件这样一种逻辑。

 

那么,资本项下可兑换、资本账户开放是不是一回事呢?它们与人民币国际化又是怎样一种关系呢?

 

可兑换不等于开放

 

笔者经过较为长期的研究和思考,发现主权货资本项下可兑换、资本账户开放是不是一回事呢币在资本项下的完全可兑换与资本账户的开放可能不是一回事。

 

货币完全可兑换的核心在于本币兑换外币的自由,也即不管是本国资本还是已经流入的外国资本在流出时不存在行政管制。相比较,资本账户开放的核心是国内资本市场对外国资本的开放。

 

货币实现资本项下完全可兑换的国家在资本流入或资本市场开放方面其实是存在很多限制的。这就是将危害国家安全、市场垄断等列入负面清单的做法,而负面清单包括哪些具体项目,其解释权则在东道国政府或司法部门。两者的区别是很明显的。

 

加拿大有个致力于经济自由化程度评估的独

标签:

财经

事情

战略合作

国际贸易

意义

  沪港两地金融发展论坛近日在上海举行,沪港两地专家探讨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上海交通大学现代研究中心主任潘英丽指出,人民币国际化的最低目标,是在全球的贸易、投资、金融交易中发挥计价功能,只有通过货币发挥计价功能,才有可能规避外币计价带来汇率风险,以及美元本位制系统性风险。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的研究,中国从2017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在潘英丽看来,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民币肯定要发展成为国际货币,沪港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都应是很自然发生的事情。

 

  在人民币金融交易中发挥计价功能,潘英丽强调了香港的重要作用。她认为,一方面,香港可以探讨股票市场的新板块,如创业板从小到大做起,并以人币计价。另一方面,沪港合作或可推进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发展。

 

  她还建议,中央可以在香港投放一定的国债,以帮助香港形成一个基本汇率,完善其收益率曲线。在股票市场制度性改革上,中央或授权上海进行相对独立的立法、司法和执法,这个过程中,而香港则利用其完善的法律来帮助上海构建体系。

 

  对于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发

标签:

外汇储备

国家外汇

美国国债

中央银行

财经

  年来随着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在2006年初外汇储备突破1万亿美元并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外汇储备持有国。此后的几年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目前已达3.2万亿美元。其中大约有2/3以美元资产形式持有,其中大部分是美国国债。在美国国债违约风险和美元贬值风险持续上升的背景下,国家外汇储备的安全问题已引起上至中央领导下到平民百姓的全社会关注。在此背景下,有专家建议将外汇储备分给老百姓花掉;也有人主张政府将外汇储备用于社会福利等公共支出,以弥补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不足。这些意见并不正确,因为他们存在对外汇储备性质的错误认识。因此我想在这此讨论三个问题:一、外汇储备是什么?为什么不能分给老百姓?二、当前我国外汇储备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是什么?三,如何应对美元贬值风险,确保国家外汇资产的安全?

 

  一、外汇储备是什么?为什么不能分给老百姓?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一问题:假定境外媒体给我寄来100美元稿费,我把他换给了商业银行,得到650元人民币。商业银行

标签:

人民币国际化

国际储备资产

紧缩政策

特别提款权

sdr

黄金

美元

财经

  ◎潘英丽 
  2011年3月末,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国际会议将在北京召开。目前无论是美国、欧洲还是联合国的相关研究报告中都将扩大SDR的使用作为中短期内可行的方案加以强调。因此本文特对SDR在国际货币体系变革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进行系统的分析,以供政府决策部门参考。
 
  一、解决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根本缺陷的可能途径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根本缺陷是美元霸权,即国际储备货币对单一主权国家货币美元存在过度依赖。而美国在决定其自身货币政策时优先考虑本国目标,导致过剩美元和通货膨胀的输出。特别是金融危机发生后,各国央行和国际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和美元的信心持续滑落。因此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不能完全排除崩溃的可能性。
 
  此外,汇率波动和短期资本流动相互加强的趋势给世界经济和金融带来巨大的不稳定性;国际收支调节具有不对称和不平等性质;而且国际货币体系平衡国际收支的功能基本丧失,世界经济不平衡加剧
标签:

财经

特里芬

美国

国际货币

发展中国家

  ◎潘英丽 上海交通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握人民币的未来战略,把握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首先需要深刻认识当今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综合来看,当今信用本位制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可以从五个方向去认识。

 

  货币体系内在不稳定性越来越明显

 

  第一,以纯粹信用本位制为基础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最重要缺陷是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而且这种不稳定性越来越明显。

 

  这种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为“特里芬难题”所揭示。全球化带来了对国际储备货币需求的不断扩大,但是由于国际货币体系存在对一国主权货币美元的过度依赖,美元的过度扩张必然带来货币的不稳定性以及最终崩溃的可能性。这是“特里芬难题”在新形势下的一种表现。

 

  笔者认为,美国的经济和政治在未来20年

标签:

爱尔兰

内在缺陷

经常项目

财政赤字

出口竞争力

财经

  债危机前途未卜,希腊、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爱尔兰“欧猪”五国命运如何?下一个倒下的多米诺骨牌会是谁?欧元会分崩离析吗?

 

  希腊前途有三:一是教育国民,强力推进体制变革、节衣缩食、勤奋工作、还清欠债;二是宣布国家破产,实现债务重组,让债权人和债务人共同承担责任,并在国际组织的监督和帮助下努力变成欧元区的及格生;三是退出统一货币联盟。目前来看,由第一种过渡到第二种前途的概率要大一些。

 

  爱尔兰情况比希腊好得多。爱尔兰主要受国内银行过度扩张和金融危机的冲击所致。因此通过国际援助和内部财政紧缩方案的实施,及适当的债务展期或减免应能走出危机。

 

  葡萄牙情况比爱尔兰不足,比希腊有余。其主要问题是经常项目逆差长期居高不下,过去10年平均水平大致相当于GDP的8~10%,这是完全不可持续的。因此降低消费、增加投资和出口竞争力应是其未来结构改革的重心。

  以上三国GDP在欧元区占比仅分别为2.6%、1.8%和1.8%,而西班牙和意大利两个大国(合计约占欧元区GDP的29%)何去何从,才对欧元

各位走过路过和专程上门的朋友,早上好!

   十天前新浪的小杨和小崔给我发短信,说是给我在新浪上整理装修了一个门店,我的潘氏文铺可以开张了。由于忙其他事就把开张的事给忘了。前两天处在情绪低潮,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才想起铺子的事。于是进仓库翻腾,看看有哪些没有陈腐变质且有点可看价值的东西可以上架。

   我在第一时间选中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何是国家战略?”这篇文章。这倒不是陈货而是一个新鲜出炉热菜。国际金融中心是我研究了近10年的课题,去年承担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重点课题“上海、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功能定位与协调问题研究”。这篇文章是这个课题春节前交稿的中期报告之一。这是一个理论和实践上都令人困惑的重大问题,需要让各多的人知道其中的道理。我自认这篇文章应该是这个问题的权威解释。期待朋友们也能这么看。对这个领域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近期在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国际金融中心:历史经验与未来中国》上中下三卷本。

    我选的第二篇文章是“欧元的原罪与前途”这是去年欧元大幅贬值时,中国银行国际经济分析师提出金

(2010-03-08 17:31)
标签:

杂谈

最近,由于希腊政府财政危机和国际对冲基金抛空希腊国债的拖累,欧元出现大幅度下挫。关于欧元是否会灭亡的争论再起。我在去年4月给一家奢侈品杂志《至品生活》写专栏文章时写了这样一个标题的文章。近日将它翻出来再看了一遍,基本观点保持不变,固剪贴在此,供大家参考。

欧元的原罪与前途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23日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将2009年美国经济增长从1月所作预测的-1.2%下调到-2.8%,欧元区这一比例则从-2.2%下调到了-4.2%。虽然金融危机源自美国,但欧元区经济受到的伤害要大得多。因此,有些金融机构的市场分析师预言,本轮金融危机将使欧元崩溃或消亡。欧元在金融危机时期暴露出高风险性而未能象美元那样成为安全避风港,很大程度是由欧元的“原罪”造成的。

欧元的根本问题在于它是建立在国际协议基础上的、众多国家的共同货币,这就带来一些与生俱来的结构性缺陷:(1)欧元的稳定与欧元区成员国的宏观经济稳定存在一定的内在矛盾。欧元的统一使欧元区成员国失去了独立的货币政策,各国的宏观经济的稳定只能更多地依赖财政政策,而各

亲爱的朋友:

    欢迎您在新浪博客安家,您的博客地址是:http://blog.sina.com.cn/panyingliblog

    您可以用文字、图片、视频记录和展示最真实的自我,与网友交流,与线上好友聊天,还能通过手机发表博文和上传图片,随时随地记录心情和身边趣闻。

    我们为您提供了丰富的炫酷模板来装点您在网上的家园,强大的音乐播放功能更能陪伴您的网络生活。准备好了吗?现在就开始精彩的博客之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