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常青研究室
中国古代街道的故事…
城市综合体与被综合的城市生…
[译文]海德格尔在本雅明的城…
“后拆迁时代”的一些设想…
秦皇岛城电/道天四联邸
2005-2007
古文书中的一组明代徽州宅院:《万历十五年金濠等丈量基地尺式》研究(2018)
中国传统屋木画中斗栱表达方式的变迁(2017)
从历史图像到建筑信息:以1930-1950年代两位学者以敦煌壁画为素材的研究为例
开埠前的上海——一个港口小城的来龙去脉
北宋东京的街市空间界面探析:以《清明上河图》为例(2012)
宋代彩楼欢门研究(2012)
从《盛世滋生图》管窥中国古代盛城
中国古代城市·危机处理三题
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东京的细部构成(2010)
北宋东京望火楼复原研究(2010)
1.2007年夏天的四篇课程论文
2.历史,历史
3.资料搜集
4.从别人的眼光到自己的视角
5.与拖延症相伴的第一稿写作
6.补充研究
7.收尾工作与五年总结
8.答辩——清明长假前讨论《清明上河图》
再见,世博
(2010.10.22)
世博会杂感(三)双镇记
(2010.6.2)
世博会杂感(二)随想四则
(2010.5.7)
世博会杂感(一)时尚所沉淀下来的
(2010.4.20)
由新奇逐渐变得熟悉的世博园
(2010.7.26)
第二次进入世博园区
(2010.5.25)
亲历上海世博会试运行首日
关于《南萧亭记》的一些回忆
阅读黑塞的日子
四本书与我的建筑观
我的建筑认识历程——2005年给一位网友的e-mail
大学时的几首诗
编校手记|参与制定《威尼斯宪章》的中国人(2017)
世界不是平的——读《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2017)
作者建议的《历代清明上河图——城市与建筑》阅读方法(2014)
40年左右的张力——回望汉宝德《明清建筑二论•斗栱的起源与发展》(2014)
域外学者的辽代情结——《疾驰的草原征服者》书评(2014)
《世界建筑》杂志“读书”栏目短评:《建筑十书》(2014)
40年左右的张力——回望汉宝德《明清建筑二论•斗栱的起源与发展》
域外学者的辽代情结——《疾驰的草原征服者》书评
对梁思成的评论与当今中国建筑史学科的方向
弗里达·卡罗及其他:关于电影、八卦、建筑的碎片粘合
圣约翰大学:还在那里,有些痕迹
《儒林外史》:传统中国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
那些我们不再关注的建筑师和建筑
《故事新编·采薇》:媚俗社会中有所坚持的困境
西方现代文化引进与逆向精英化
黄鹤楼与中国古代的地标
读《味水轩里的闲居者—万历末年嘉兴的书画世界》有感
复旦听会记2009/03
来自建筑学背景的《希望的空间》摘记
天衣无缝与极少主义
《三峡好人》,在缓慢沉默的世界里寻找希望
芯片与制度
ABBS论坛回贴,讨论建筑理论的作用
ABBS上参与对中国修复吴哥古迹——周萨神庙的评论有感
”蝴蝶“与拉奥孔
建筑学的外延
协调
逻辑与艺术
中国古建的屋顶为什么是曲线型
艺术是观察建筑的一个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