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北京

轨道交通

奥林匹克中心

河东站

后沙峪

15号线

杂谈

分类: 每日心情

新年新气象,走访北京心开通的5条地铁新线(二)——15号线一期

接上面的文章,我们今天来走访一下北京轨道交通15号线一期。北京轨道交通15号线总体呈东西走向,西起海淀区西苑,东到顺义区潮白河河东地区。线路全长45.7公里,其中地下线约32公里,高架线约13.7公里;北京轨道交通15号线途经北四环和北五环之间,建成后可以有效缓解奥林匹克中心区和亚运村北部地区的交通压力。整个方案分一期和二期,从望京西站至顺义区河东站的一期工程率先开始建设,全长20.2公里。

 

此次率先开通的轨道交通15号线的一期工程(望京西站到后沙峪站段),具体走向和站名是望京西(与现运行的轨道交通13号线进行换乘)、望京站、崔各庄站、马泉营站、孙河站、国展站、花梨坎站和后沙峪站。

乘坐轨道交通15号线感受与其他前路最大的不同就是速度要快很多。因为是郊区线路,所以站间距要比市区线路大很多,这样也给列车提速创造了便利的条件。轨道交通15号线的列车整体色系为白色和粉紫色,给人一种轻松温馨的感受。

不多说了,还是看图片吧!有机会你也去坐坐吧!








    未完待续!

亦庄线请点击


 

阅读    收藏 
标签:

交通运输

白岩松

北京

宋体

交通拥堵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

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来判断城市的规划!

近日北京市政府在十二五规划案中对于交通拥堵治理方案得到了国务院批准的新闻被曝光,一时间被各大媒体抄的沸沸扬扬,但最终如何治理交通拥堵,采取什么办法来解决,是以长期法规制度来实施还是短时间的政府举措,诸多的问题都像一头的雾水,需要有关部门来权威发布。

就在上周四,中央电视台新新闻频道的《新闻1+1》栏目中,著名新闻人白岩松对此事就做出了一番惊人的评论。这个节目中,白岩松多次以自己的身份(一个私家车车主)来评判北京交通拥堵治理方案如何如何。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谈其现在“北京的快速公交并没有快起来”话题时,居然提出了现在北京的公交线路太多,公交车的数量太多,公交车线路的重叠率太高,所以严重的占用了公路车道,造成了现在的拥堵局面。建议今后城市市区应该减少公交车的数量,让更多的人乘坐地下轨交通或城市轨道交通出行。

想法很好,可现实的问题却是十分严重。估计白岩松没有在上下班的高峰期乘坐过现在北京的地铁和城铁,看看每天被拦在地铁站外,寒风中苦苦等待放行的人们那是焦急的眼神,恐怕开私家车上下班的白岩松是无法体会到的。每天被挤得精疲力竭的上班族们的心情,每天不知被踩几下脚的上班族的身体,每天不知因为人多无法上车而迟到的上班族们的沮丧和无奈,那些决策者,那些评论者们有怎能知晓呢!

白岩松的言论无非就是因为路面上的公交车太多了,严重的挤占了私家车的通行能力。如果路面上没有了公交车,那私家车就可以顺畅的桶行了!路是修给私家车的,你们那些没有车的人就全都跑到地下不惜性命的挤地铁吧。如此狗屁言论怎能坐在国家级电视台说个不停!

更为可笑的是,当女主持人问白岩松现在地铁的人已经拥挤不堪了,甚至有的时段有的线路已经超负荷在运行了,再把地面上乘坐公交车的人分流到地下,那不是会让地下的轨道交通更加的拥挤吗?而白岩松却冷冷的一笑,大言不惭的说这个就是地铁运营部门要考虑的问题了,缩短发车间隔,增加运力等等的科学办不是不能做到的。

作为评论性的栏目,我们的主持人和嘉宾可以发表各自的观点,但身为一名国家级电视台的著名新闻人,一旦在评论事件时从自己考虑问题胜过了客观考虑问题,那就真的有些缺少新闻人的最起码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水准。本人很喜欢白岩松犀利,理性的新闻评论,但这次的言论,真的让我不敢苟同!

阅读    收藏 
(2010-07-23 06:54)
标签:

初恋红豆冰

阿牛

我爱桂花香

节目

录制

休息

杂谈

初恋红豆冰

最近阿牛一直在为自己的电影《初恋红豆冰》做宣传,今天下午借着来到了我们的演播室录制家有开播2周年VCR的时机,也不忘记宣传自己的电影。这是我第二次参与有阿牛参与的活动了,第一次还是在四年前,当时是一个网站举行的公益活动。

阿牛还是一如既往的随和,时不时的做些搞怪的动作或表情。曾经的博文中曾用过阿牛专辑的《我爱桂花香》做题目,那个时候也正是桂花飘香的时节。最近很忙,周末的休息日也都被无情的剥夺了,想休息了!




 



 

阅读    收藏 
标签:

人文

this

style

避暑山庄

中雨

承德

杂谈

分类: 每日心情

周末承德之行——图片版

九月的第一个周末离开北京前往了承德的避暑山庄,记得几次从朋友和家人讲述里都说道了雨中避暑山庄行,这次我也赶上了雨,一连两天的中雨!还是先不多讲了,过两天闲下来后,再发文字版,那个时候给大家多讲点这次承德之行的故事吧!

 

 

了解更多文字信息请打开“承德行”文字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6cd58c0100f9qa.html

阅读    收藏 
标签:

娱乐

谈天说地

湖南卫视

唱功

曾轶可

分类: 每日心情

因为湖南卫视玩现了,所以曾轶可走的很狼狈!

   

    我曾说过,我不喜欢曾轶可的唱歌,因为快乐女声毕竟是歌唱比赛,而不是创作比赛,所以还是要回到最简单的比拼,那就是唱功。我也希望曾轶可早点的离开这次的比赛,因为很多唱功很好的选手因为曾轶可而失去了晋级的机会。可当今天曾轶可真的被淘汰的时候,我还是有些不舍。现在思索曾轶可今天淘汰的主要原因恐怕还是湖南卫视方面没想到自己制造的一个话题女孩却成为了自己的炸弹(俗话说就是这次玩大了也玩现了)。在如此之大的压力下,湖南卫视不得不让一个怀揣音乐梦想的女孩成为自己的牺牲品。

 

    其实如果早在全国十强的时候就早早的把曾轶可放弃,从而使得曾轶可能够更好的安心创作歌曲,能够给曾轶可更多幕后的机会,曾轶可也许就不会这样无助狼狈的离开。

 

    还有,我们看看今天这些所谓的评委,张口闭口都是:“曾轶可,我是来挺你的!”。那还叫评委吗?对于其他的选手还存在着公平吗?我想这些没有素质的评委是不是应该叫做“粉丝”呢?如果是“粉丝”的话就请不要霸占着评委席,回到曾轶可的助威团去吧!请看看你们的力挺,让曾轶可的离开是那样的难看,那样的狼狈。

 

    最后只有说曾轶可很可怜,一个小女生就这样的被无限的利用,无限的炒作,最后又被无情的抛弃。确实,因为湖南卫视玩现了,所以曾轶可走的很狼狈!请大家做件好事吧,不要再对曾轶可做褒贬的评价了,让这个可怜的孩子休息休息吧!

 

阅读    收藏 
标签:

中国音协

中国宪法

普通人

梦想

金兆钧

曾轶可

快乐女声

娱乐

为什么音协的金老师要剥夺五音不全人的唱歌梦想?

   

    最近在网络上看到了一篇报道,作为中国音协流行音乐学会秘书长的金兆钧老师却发表了一番狗屁的话。他说:“他认为在电视上传播五音不全,(这样)的引导就是一种犯罪,简直是把全国人民都当傻子!电视是公众资源,这不是在拿税收去愚人吗?”(了解金兆钧发表此番言论全文)。

 

 

    我到想要问问金兆钧老师了,五音不全违反了中国宪法的哪条法律?五音不全怎么就不能在电视上唱歌?五音不全就可以被你们这些自认为专业的人士歧视吗?五音不全的人难道就没有最基本的人权了吗?答案很简单,五音不全没有违反中国宪法,五音不全可以在电视上歌唱,五音不全不应该被人所歧视,五音不全也要有最基本的人权。

 

    是的,我也很不喜欢曾轶可的歌声,也不会去支持她,但我很佩服这个小姑娘可以在如此大的舆论压力下自由自在的歌唱。也许她只是唱歌给自己听,也许她只是把歌唱给懂得她的人听。也希望她能一直这样的不被外界的嘈杂而打扰的一直唱下去。我们现在生活的是个多元化的时代,各种元素我们都应该去包容,而不是唾弃。作为普通人要做到这一点,作为一个专业协会的秘书长更应该做到这一点啊!

 

    请不要总以中国音协这高高在上的地位去评论或发表什么看法了,请把自己的位置放的低些,再低些来看待事务吧!中国音协所要做的就是为音乐从业者服务,为音乐人和普通听众搭建桥梁,你们不是什么行政机关,你们只是一个服务机构,切记!

 

    最后希望我们的金兆钧老师能够为自己的不妥言语向五音不全的普通人致歉,也希望五音不全的普通人能够比金兆钧老师要大度一些!

 

阅读    收藏 
标签:

地坛医院

n1

h1

北京疾控中心

护士

宣武

杂谈

分类: 每日心情

甲型H1N1流感让我更爱国

因为和北京第五例甲型H1N1确诊患者的一次地铁十号线的“亲密”接触,因为在《北京新闻》和千龙网上看到的地铁监控录像中自己的身影,因为身体发热和喉咙不适的种种巧合,让我和北京疾控中心取得了联系,让我在地坛医院被隔离,让我更爱我的祖国!

2009年的5月26日一上班,我的电脑就出现了一侧近几天一直关注的新闻“北京第五例甲型H1N1确诊病历患者5月22日乘坐地铁监控录像由北京市疾控中心对媒体公布”。我马上点击了此条新闻,因为在之前的新闻中,我已经得知了我在22日所乘坐的地铁时间段和第五例确诊患者相符。

打开新闻链接,我看到了视频画面中不想看到的内容。自己当天恰恰就站在确诊患者的身后,仅仅不到50厘米的距离的位置排队等待地铁。瞬间的恐惧战胜了我的勇敢,不停的抱怨战胜了我的理智,更多的担心战胜了我的平静。我感到了身体开始发热,喉咙干痛,身冒虚汗。(虽然自己再之前几天的媒体上已经知道了甲型H1N1流感是可控、可防、可治的,但不知为什么那个时候还是感到了恐惧)。

时间在我这里好似暂停了10分钟一般,在这个10分钟时间里,我的脑子快速的运转着。我把我可以想到的任何情况和假设都像电影一样的上演了一次。同事看出了我的不适,关心的问我怎么了,我当时立即决定告诉身边的同事这一事实,毕竟他们应该知道,也有权利知道。同事们听过后也来看了视频画面,怕我一时着急看错了,在得到了同事的肯定后,我决定给北京疾控中心打电话,这个时候我唯一可以想到的可以依赖的就是这些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了。

通过电话沟通后我按照北京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的要求步行去了友谊医院的发热门诊。在我说明了自身的情况和检测了我的体温是37.8度后,友谊医院的工作人员立即将我隔离,同时联系了宣武疾控的工作人员。不一会,宣武疾控的工作人员开始了为我采取咽拭子和血样并且联系了地坛医院和急救中心的救护车。

就这样,我在下午的15时左右被送到了地坛医院。在我的想象中,地坛医院应该是万分的恐怖的一个地方,各种的冷冰冰的词汇一拥而出,什么“隔离、传染病等等”。一下急救车,第一个接待我的年轻护士的第一句话就感动了我。她说:“别害怕,没什么的,现在的情况不像你想象的那么严重”。显然她从我的眼神里看出了陌生让我产生的恐惧。在填写了一些相关的信息后,我被另外一名护士接到了隔离病房楼下的电梯门口,我们在等电梯的时候相互问及了一些私人的话题,始终这名护士没有提及任何关于隔离或与甲型H1N1流感方面的任何问题。

电梯打开了,从电梯里走出一个身穿防护服的护士,在两名护士的物品和表格交接后,我被送上了电梯。我很冒昧的问刚才带我来电梯处的护士怎么不一起上来,那名护士冲我微微一笑后说:“我是专门接送前来隔离的患者的,至于里面,就是她们来负责了。”

在电梯从一层上升到五层的时间里,我如同走了五十年一般的感觉。脑子里想象着即将进入的隔离病房的种种情形。一出电梯,站在我身边的护士让我先出电梯,之后她用消毒水将电梯喷洒了一下。再之后,我就被带到了自己隔离时的病房了。在病房里,那名带我上来的护士问了我具体的情况,并耐心的和我交代了一下生活方面的事情(包括怎样叫护士、水卡如何使用、三餐时间等等)最后那名护士对我说:“我就是你今天的护理人员,你有什么需要随时叫我就可!你就叫我“小石”吧。“小石”说实话,因为紧张和陌生,我真的没听清楚她是不是就叫“小石”,但毕竟我还可以用“小石”这个词来称呼她,而更多的为我们护理的人员和大夫却连一个名字都不知道。(说来真是惭愧啊)

下午17点左右,我再次的进行了体温的检测,结果是37.2度,还算是低烧。我更是坐立不安了,为什么会突然的低烧呢?是不是自己真的被感染上了呢?带着种种地问题我开始了抱怨,抱怨那名第五例患者为什么从疫区回来还大摇大摆的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为什么偏偏还被我遇到,为什么自己的抵抗力这么的差等等。现在想来那是真是有些歇斯底里了。可是想来想去还是开始理解第五例患者了,毕竟人家也不知道自己被感染了,人家也有自己的生活,人家也不希望被感染啊!

晚上9点多的时候,宣武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打来了电话,通知我的咽拭子检测为阴性,也就是说我并没有被甲型H1N1流感病毒所感染,至于低烧可能是咽炎所导致的。当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倒是很平静了,平静时因为我不知道该如何的去转换我的心情。平静的是通过一个下午在地坛医院的隔离,我已经对甲型H1N1流感没有任何的恐惧了,因为我很相信中国的医疗水平。

到了第二天, 我的检测结果被传真到了地坛医院,下午的时候我被宣布可以接触隔离,离开地坛医院了。也许你会说我听到这个消息会很高兴,是的,当我听到了这个消息的时候确实很高兴,但高兴之于我还有些不舍,不舍的是为我劳碌了整整20几个小时的这些医生和护士们(包括一直等待我的检测结果的宣武疾控的工作人员)。虽然他们每个人都被隔离服包裹的很臃肿,但通过防护镜中的眼睛,那一双双明亮的眼睛,已经既温柔又有力的话语,我还是能够感受到他们脱下防护服后婀娜的身姿。

同时,我又想到了我身后强大的后盾,我的祖国!我在走出地坛医院大门的时候,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新鲜的空气,然后对着天空看了许久。自己的心理默默地感受着自己的生命,感受着自己生活在中国的幸福和自豪!我更加的爱你了,我的祖国!

 

 

阅读    收藏 
标签:

电影

日本军官

亮点

南京

分类: 时事评论

南京!南京!唯一亮点是“妓女”小江

 

昨天下午和小廖同学一起逃课去看了《南京!南京!》,心中还理直气壮的说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恐怕厌烦了老师所讲的外国文学史才是真正的理由。

最近一段时间对于这部影片的各种报道和宣传不断,所以我本人的期望值还是很高的。一坐进电影院,那种压抑的气氛便环抱我的周围。原本应该熙熙攘攘喧哗不断的电影院里,却是一片的肃静,每个人的神情和面容都十分的平静和严肃。电影开始了,从拉非的日记开始,开始了一段让每个中国人都即沉重又气愤的历史。整个电影3个小时的时间里,电影院里一直是鸦雀无声,唯独可以听到的就是不时会有观众的抽泣声。

整部电影有两个点让我记忆深刻,一个是唐先生原本认为通过出卖给一切情报给日本人可以换回自己和家人的平安,但最终自己的女儿还是被日本军官活活的从楼上扔下时,众多女观众被吓得惊叫起来,甚至有的观众气愤的骂起了街。另一个就是当整部影片即将结束的时刻,字幕配合着画面告送我们小豆子现在还活着的时候,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这个掌声是献给还活着的小豆子的,是献给我们每一个观看了这部电影的人的,是献给这部电影的制作团队的,这个掌声是从电影开始到结束一直压抑着的气氛的一种暴发,一种宣泄!

不过我还是对电影当中的一些表现手法有些遗憾,遗憾的是整部电影的结尾,导演用了将近15分钟的时间讲述了日本士兵在南京是如何的祭奠自己死亡的同伴的。整齐的鼓声和绚丽的舞步,如此的宣扬日本文化确实有些不妥。还有的就是按照电影的讲述,我们南京城的男同胞们全都顺从的接受了日本人的屠杀,没有反抗,没有辱骂,没有任何的声音。是想,如果当时我们的这些被捕的男人们,试图反抗这些日本军官,我们是不是还不至于牺牲那么多的生命。既然已是死亡,那为什么不给自己搏一搏的机会呢?

当然,如果说整部电影最感动我的地方是什么的话,那么最感动我的场景就是在面临牺牲自己而可以保全其他同胞的时刻,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一个“妓女”小江(这里我把妓女两字用引号括起,主要是想说明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请不要看不起妓女的人格,请不要带有任何有色眼镜来看待这个群体),却第一个站起来勇敢的去担负着拯救同胞的重任。在电影中清略的交代了被日本军官带走的100名中国慰安妇最终只存活了5名,牺牲了95名!

南京!它原本只是中国的一个地名,但因为历史的缘故,南京这个词已经不再是地名那么简单的一个词汇了!希望每个中国人,每个热爱和平的人,都不要忘记南京这个词汇!

 

 

 

阅读    收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