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健康教育文化心理心态杂谈庄子 |
分类: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
在《庄子。人世间》中有一段孔子教育弟子颜渊的小故事,颜渊要到卫国去,觉得自己有责任拯救苦难之中的卫国人民,来向孔子告别。孔子对弟子的告诫中有一条是“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
在很长一段时间中,现代社会的舆论导向都是鼓励人民学习颜渊一样的思想,即在一些涉及到公众利益的时候,无论自己的微薄之力多么有限,也应该尽量的去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这就是“先人后己”的精神。这种精神在涉及到利益分配的时候显得尤为重要,“先人后己”已经成了一种表达美好风范和品格的姿态,在他人遇到困境中,做出了为了帮助他人而牺牲自己利益的行为,不仅符合人类社会的道德基本准则,同时也增加了自我的存在价值感,使得施善者在心理上获得一种愉悦和满足。在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这样的事例层出不穷。许多收入低微的人,拿出自己终生的积蓄捐助给灾区,全球各地的志愿者主动地涌向灾区,提供各种无偿的服务,这些都可以被拿来作为社会道德进步的典范。然而,就在地震救灾的同时,进入灾区的志愿者人数也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得以进入的志愿者多半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可以最大的效率发挥某一方面救助的能力,同时减少给灾区的次发压力。在这里,庄子思想中
标签:
杂谈 |
做到每个行业的圣人都不简单。孔子是大圣人,诗圣杜甫,酒圣杜康,武圣关羽。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茶圣陆羽等名称为圣人者在每个行业历史上只能有一个。圣人寓意着道德高尚,专业水平出神入化,所以,一直也没出个“贼圣”,做贼可以很高超,难道做贼者有道德吗?这大概是人们不封贼圣的因由。
我倒觉得,有人贼做得水平不但很高超,而且其道德水准也不一定低。选出这样的大师们,可以封一个圣也未尝不可。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本没有知识产权保护的概念,因此,思想的传播不需要征得专利人的许可,也不用版权费。可是如果你引用外国专家的思想,最好标明白,出自哪本书,哪一版,哪一页。因为在西方文化中有这个习惯。即便是引用古人的思想,不再需要版权费,作为一个严谨的学者,也要声明一下。
可最近我读了一些精神分析的书,如比昂,还有一些完形心理学的书,感觉他们在以不同的语言说同一个事情,好像是高水准的《老子》研究心得。
可以说近一百年来的哲学、社会、文化发展,包括心理学从字里行间都渗透着道家的智慧,有很多大师都是明确地说明了这一点。但是也有一些学者,造出一套套符号系统,用独特的一些名词概念,创造了一
分类: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
随意的言语表达反映了无意识中的联结,和朋友讨论“言语”的合理与不合理性之间的相对关系时,蹦出的一句话“流氓心理”觉得很有意思,请大家分享。
记得小时候说别人 “流氓”是很严重的事,可能有欺负或侵犯女孩子的行为,意味着道德品质败坏,缺乏家庭教养,不值得别人尊重。中学时期,男女同学界限很严格,无意中碰一下女同学,她条件反射般说“流氓!”,男生的小脸就马上通红。
有不喜欢读书的孩子逃学,在外面打架和闲逛,被称为“小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