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晋商故里春和景明
晋商故里春和景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8,836
  • 关注人气:3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2007-08-31 13:17)
标签:

旅行/见闻

王昭君

爱情

美图

婚姻

两性

旅行

见闻

晋商故里

女性

分类: 文图回忆--境内外旅游杂记

  

    昭君墓,蒙古语叫做“特木尔乌尔虎”,坐落在呼和浩特市南大黑河南岸,其高三十余米,是一座人工筑成的大土丘。

    进门首先看到的是董必武同志1963年写下的一首讴歌民族友好的绝句:
  昭君自有千秋在,

 

  胡汉和亲识见高;

 

  词客各摅胸臆懑,

 

  舞文弄墨总徒劳。


   

 

 

 

   

    王昭君,西汉时南郡秭归人(今湖北省兴山县)

 

    当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和亲,王昭君自愿请行出嫁匈奴,为汉匈两族的和平友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王昭君出塞和亲,符合汉匈两族人民多年的愿望,所以汉文帝下诏将这一年的年号改为“竟宁元年”,表示边境安宁,民族友情世代相传。

    后王昭君受封为“宁胡阙氏”。昭君出塞和亲,为汉匈人民和睦相处的幸福生活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再往里走,就看见昭君同呼韩邪单于二人并骑的青铜塑像,亲切感人,塑像后面就是青冢。

 


    这个青冢的传说很多,据传说,每到深秋时分四野草木枯黄,惟独昭君墓上仍嫩黄黛绿,草青如茵,因而昭君墓有“青冢拥黛”之艳称,又传说昭君墓的形状一日三变,这自然是一种民间传说。

 

    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曾说:“在内蒙古人民心中,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座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 
阅读    收藏 
标签:

美图

休闲

旅行

榆社

文峰塔

分类: 文图回忆--境内外旅游杂记

从左权县出来向西进入榆社县。榆社的两大看点:一是第三纪的化石(在化石馆大开眼界,由于不许拍照,故未有记录),二是文峰塔。

榆社原有端阳踏柳以祛除不祥的风俗,后逐渐被游塔所取代。那日去登塔,恰逢五月端午,比肩接踵,游人如织。不论传说是否是纪念屈原的,赏景,铭祖,望文风蔚起,总是心志了。

 

 

文峰塔是榆社的一个文化图腾。位于榆社县城东南一公里的巽山之上。东连山岭,西对漳川。南面之山,形如笔架,因而成名.高约38米,内径3米,共13层,为入角锥形砖木结构的空心体,清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起建,于雍正三年(1725年)告成。

据说,明末清初,榆社文化不振,由清而起七八十年没有人登进士第,被称为天荒,于是人们在这儿筑塔以期振兴文风。令人惊奇的是,雍正二年,塔修到一半时,竟然旗铃报捷,乡中试子一举登第。从此流传下文峰塔“开百里之风气,一事而留万载之功德”的说法。在榆社人心里,教育有着特殊的意义,从商朝纣王的叔父箕子分封到榆社,便有了文化的肇始,而文峰塔也就成了榆社人心中对文明教化的尊崇。

文峰塔其实是沿用了榆社历史上另一座塔的名称。县城原有大同寺,寺里有座舍利塔就叫文峰塔,是佛家说的天下第十九塔。榆社佛教文化的流布源远流长,蕴积博大深沉。出土的文物证明,大同寺的兴建比号称释源祖庭的洛阳白马寺还要早一年,可称中华第一佛寺!据说塔中的佛祖真身舍利,价值和闻名中外的法门寺舍利相当。

   远望文峰塔,让人充满神幻的遐思。透过青翠层叠的树梢,不能不赞叹古人对其精绝的描绘:“如虹饮池,如笔饱墨”;不禁油生出一份清幽雅静与宁谧安详。 
阅读    收藏 

山西省洪洞县广胜寺创建于东汉建和元年(公元147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它比中国的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只晚80年,可见它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

广胜寺原名俱卢舍寺(也叫阿育王塔院),到了唐代大历四年(769年)经汾阳王郭子仪推崇,扩建并改名为广胜寺。

广胜寺有两个含义:广的含义是佛法无边,广大于天;胜的意思是广胜寺建在风景优美之地,其美无与伦比,总结一下广胜寺就是广大于天,名胜于寺的意思。晋商认为这里有三个看点。

一,七彩琉璃塔

 

国内首屈一指七彩琉璃塔是广胜寺的一绝,该塔始建于明代正德十年(1515年)至明嘉靖六年(1527年)竣工,塔的造型是八角十三层,塔高 47.31米,自一层往上逐层都有明显的收缩,最上一层只及底层的三分之一,塔形为锥形,全部砖砌,底层设有回廊,回廊南设有入口处.

 

 

往上看,塔的外表全部镶嵌着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的琉璃构件,有花鸟、金刚、房屋、斗拱、角柱、望柱、垂莲柱、莲花、佛像、花卉、写兽等,形式多样,色彩绚丽,一层一组图案,从上到下没有重复的内容。

 

 

该塔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飞虹塔,这是因为塔上的琉璃构件受到阳光的折射后在塔的周围形成一道道飞动的彩虹,远远看去非常美丽,所以称之为飞虹塔,在塔的每个角上都挂有铃铛,当有风吹动的时候它就会发出悦耳的音响,使人爽心悦耳。广胜寺的飞虹塔被推崇为中国琉璃第一塔,堪称国宝。

 

 

二,孤本金版藏经处

在佛教经典史上闻名中外的罕世孤本金版藏经(俗称赵城经藏)就曾存放在这里,现在这部藏经做为国家一级文物收藏在北京图书馆。这部浩瀚的佛教典籍是东汉至北宋年间的著名高僧积数代辛苦而写成的。参加编撰、翻译的中外高僧多达三百多人,其中最著名的有安世高、鸠摩罗什、玄奘、义净等人。这部经典编写完后,在金皇统九年(1149年)由以山西平水县(今临汾)的尼姑崔法珍断臂盟誓,化缘募捐长达三下余年,共请名师高手篆刻了二十五年,才使世界第一个七千卷的大型巨典式大藏经典得以问世,当时共印刷了43部,每部七千卷,但现在只留下一部,也就是曾经存放在这里的<赵城金藏>汇集了佛经、史料,并且字刚劲,雕刻工整,纸质优良,印刷清楚,是极为珍贵的罕世孤本。

三,雍正墨宝

 

大雄宝殿前面的这二棵柏树,它们都是唐柏,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左侧的柏树向右扭,右侧的柏树向左扭,被称为广胜寺一奇究竟是什么原因,至今没有科学的答案。

大雄宝殿殿内中间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两侧是文殊和普贤菩萨,这几尊佛像是木雕的,佛像体态丰满,形象逼真,再请看这佛龛木雕的花卉等图案都是非常精美的,这些都是明代的木雕精品,顶上有块光辉万古的牌匾,这是清朝的第三个皇帝雍正亲笔书写的,雍正留下的笔墨不多,因此这是该寺的镇山之宝。

 

 

广胜寺的下寺主殿是大佛殿,殿堂体形庞大,气势威严,单檐歇山顶式的建筑,门额上挂有巨大匾额,匾上有赵城知县李寿芝于清朝光绪十八年(1892年)根据李白的一首诗的内容而所书的<宝筏金绳>四个浑圆的大字,可惜我们去的时候已接近下午6点,铁将军把门,留些遗憾待下次。

 

 

阅读    收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