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01 16:49)
标签:
it
拟物化
扁平化
ios
|
分类:
科技娱乐评
|
苹果在iOS7中使用的扁平化设计,一度被很多“忠实”的苹果粉丝和设计大师们骂了个狗血喷头。有的说真的太难看,有的说背离了乔布斯的祖训。
但是如果看的更远一些,iOS在7.0版本走向扁平化设计是对的,因为拟物化设计是没有未来的。
(2013-01-11 12:06)
高通公司CEO雅各布带来了CES的主题演讲,名为“生而移动”。没错,移动设备、移动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正在成为消费电子的主流,掀起一场浩荡的移动产业大潮。
不过如果透过现场观察本质,与其说“生而移动”,不如说“生而融合”。我们在使用这些可以移动的设备,但其实多数时候,我们在使用这些移动设备的同时,人并未移动。你在会议室里用超极本展示PPT的时候,没有移动;你在咖啡厅等人的时候用手机刷微博,没有移动;你晚上在床头用iPad看淘宝,没有移动,这时设备甚至从来也没移动过,它或许一直在你的床头。
这周有机会参观华为深圳的总部,用几个关键词记录一下感受。
(2012-08-16 15:10)
-
以下为雅虎中国区前任总裁周鸿一作答普鲁斯特问卷内容/京华时报(2005年):
- 你认为最理想的快乐是什么样的?
- 做自己爱做的事情,不受外在约束,尤其是不为五斗米而忙碌。
- 你最害怕的是什么?
- 年轻的时候怕死,现在觉得最可怕的是事业突然死亡。3721曾经走在生死线上,那种感觉比死亡还恐怖。
- 还在世的人中你最钦佩的是谁?
- 任正非(华为公司总裁)。
(2012-04-23 15:48)
与凯文•凯利(简称K.K)的上一本《失控》比起来,他的最新著作《科技想要什么》在国内引起的反响显然要小一些。一方面,凯文•凯利在《失控》中文版发行时,亲自到中国布道宣传;另一方面,领教过《失控》晦涩难懂的读者,可能对这本《科技想要什么》望而生畏。
作为《连线》杂志的联合创始人,凯文•凯利一直走在互联网文化与创新的思想前沿,但无论是《失控》还是《科技想要什么》,严格意义上都很难定义为一本互联网业的著作,更像是一本关于科技和哲学的未来学著作。
凯文•凯利创作本书的初衷来自他对科技发展的矛盾心态。科技在为人类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效应。如核电之前被认为是安全和清洁的下一代能源,但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又让人们重新意识到,一旦科技失控,它带来的负面结果可能是难以承受的。
拒绝科技发展,回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现在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人生目标。在这种背景下,科技向何处发展,科技的未来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最终将带给人类和地球什么样
(2012-02-29 09:50)
以
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
Service),改变了未来人类社会沟通的方式。Facebook它不仅是一个科技话题,更是社会话题。在Facebook出现之前,互联网的人本一面并不明显。但随着Facebook等社交网络的兴起,互联网将越来越表现出人本的一面,人将代替机器,成为互联网对话的主体。
&
(2012-01-11 10:41)
标签:
科技想要什么
凯文·凯利
it
|
分类:
科技娱乐评
|
文/高飞
与凯文•凯利(简称K.K)的上一本《失控》比起来,他的最新著作《科技想要什么》在国内引起的反响显然要小一些。一方面,凯文•凯利在《失控》中文版发行时,亲自到中国布道宣传;另一方面,领教过《失控》晦涩难懂的读者,可能对这本《科技想要什么》望而生畏。
(2011-03-03 10:16)
这是一个哗众取宠的标题,实际上,iPad2已经不可能被真正打败。
原因很简单,不论iPad2,实际上iPad2的前身iPad1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遇到真正的对手。自ipad1发布以来,苹果占据了超过80%平板电脑市场份额,在过去的一年中,iPad一直是消费者在平板设备的第一选择。
而在有力竞争对手刚刚要浮现之时(比如摩托罗拉基于Android3.0的xoom)而更薄、更快、更轻的iPad2快马杀到,再次在硬件各种指标上秒杀对手,更不用说庞大的应用商店的软件支持,这是竞争对手完全无法比拟的。
所
以尽管竞争对手正蜂拥而至,苹果在平板电脑的市场占有率可能会下降,但是iPad2的第一选择地位丝毫不会被动摇。不过,消费者的选择总是千变万化,虽然
iPad2无法被打败,但还是有一些方法可以让消费者稍稍从iPad2这里移开些目光,下边是竞争对手的一些机会所在。
方法一:更多颜色的Pad
白色iPhone让消费者等了1年仍然不见踪影。iPad2千呼万唤只有两种颜色,黑与白。就像很多人买车一样,有时候看配置、看发动机、看底盘,研究了半个月,最终选择了一款唯一的红色款。竞争对手可以一开始就推出7款颜色可供选择。颜色只是一个方向,
(2010-07-22 10:45)
百度虽然财报依然表现不错,但是李彦宏的内心可能并不平静,一方面CCTV正掀起一轮又一轮的质疑,另一方面它在中国的老对手谷歌,在业务创新已经走的很远。
百度依然非常依赖搜索关键词广告,谷歌也如此。但谷歌正在逐渐超越纯粹的搜索,而是变身为一家云计算公司。
谷歌正通过一系列免费服务,占领用户的PC和手机,未来还会有电视,没准包括路牌广告,然后再考虑植入谷歌的广告服务。从这个角度讲,百度目前的业务确实有点out,起码在此时,百度的框计算面目仍不清晰
所以,百度涉足手机操作系统、浏览器或者中间件市场都不奇怪,百度需要它的蓝海。但是如果百度真的进军手机OS,问题的关键在于市场定位。
在这个领域,苹果的iPhone平台和黑莓的专有平台独占鳌头,在通用平台,谷歌Android已经占据半壁江山,其余的则被诺基亚继续控制。
从产业链的影响力来看,百度很难有机会撼动国外手机巨头。唯一的机会存在中低端市场,百度有机会利用在国内的影响力和资本实力,覆盖一部分中小手机厂商,说的更直接一点,是中低端国产手机+山寨机。
从中国网民的构成来看,这部分市场当然是水面下的
(2010-06-29 10:49)
标签:
隐私
应聘者
人肉搜索
web2.0
it
|
分类:
科技娱乐评
|
2003年之后出生的一代人,无可避免的成为互联网一代。他们不再剪报查资料,而是到互联网上去搜索;他们多数人不再有通过中国邮政的笔友,更多的是QQ上的好友。更重要的是,他们也将是没有隐私的一代。
Tim O' Reilly在2004年召开第一次Web
2.0大会之后,Blog、视频分享、图片分享和SNS这些概念逐渐流行,相关网站也越来越多。毫无疑问,这些工具都是易用和好用的。所以,这一代人的父母,就是在用这些Web
2.0手段记录互联网一代的成长。这些记录事无巨细,包括他们的名字、小名、年龄和家庭成员的关系,他们的饮食习惯,他们的兴趣爱好,以及对他们的未来期待。
这些信息不仅是文字的,也有图片和视频。尽管这些互联网一代的网上信息并不是像名人一样有甚高的收视率,更多是亲友之间的一种快捷方便的分享,但是在好事者那里,通过这些信息定位到真实世界中的人完全不是一件难事。目前社会中目前存在普遍的警惕性和不信任感,如果在公众场合,有人被问及相关信息,肯定不会给提问者如此详细的回答。但是在互联网世界中,并没有这种警惕性存在。
这是事情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互联网一代在成长过程中,娱乐和教育的媒介将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