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2019-12-31 12:50)
       白落梅的书我只看过一本,就是题主看的那本《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我从头至尾地读完了,我还读得挺认真的。慕名而读,只为了解一种不同的文字风格。看得出白落梅很用心地在雕琢词句,她把很多古典诗词融进自己的文字。试看这句“一剪闲云一溪月,一程山水一年华”,“一剪”来自周邦彦的词句“一剪梅花万样娇”,“一溪月”出自无名氏的《杂诗》“一树梨花一溪月”,“一程山水”化自纳兰性德的词句“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由此可见,白落梅有着很好的古典文学修养。

       但是,白落梅的书我读完第一本就不会再读第二本了,据说她一共出了15本书,还是畅销书作家。白落梅写的都是散文,但她的文字十分华丽,内容十分苍白。若干文字串成一篇文章,表达出来的是思想和情感,文字本身只是载体。优美的文字有助于内容的表达,但没有内容的文字犹如没
(2019-11-30 10:53)
分类: 真情美文

我在北京生活了20多年,坦率地说,北京冬天的雪是越来越少了,有的冬天甚至不下雪。去年冬天,北京久不下雪,而妻子是很喜欢看雪的人,元旦期间,我们竟然坐高铁去南京看雪了。跨越1000多公里的路程,从北方跑到南方去看雪,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然而这事却是真的。

在我的记忆里,北京很少下大雪,一个冬天的几场雪都是小雪或者中雪。没膝深的大雪,很多年没有遇到过了,我只在童年时代见过那样的大雪。北京难得下一场雪,偶尔下雪了,就会成为新闻,一不小心还上了热搜。

 

分类: 真情美文



第一次住在一家临海的宾馆,昨晚听店老板说起,只要起得早,就可以看海上日出。早晨四点多就醒了,想起自己靠海那么近,几乎可以听得见涛声,然后又想起小时候念过的课文《海上日出》,顿时就睡意全无了。

(2017-10-11 12:14)
分类: 生活感悟
    父亲突发脑梗,住进了市人民医院。接到弟弟的电话,我火速从北京赶往家乡的城市。弟弟工作很忙,我义不容辞地接过了在医院陪护父亲的任务。夜晚10点,父亲已经睡下,拥挤的病房里并没有陪护家属睡觉的地方,我只能靠在一张椅子上休息。为了度过漫漫长夜,平日只是偶尔吸烟的我很想去买一盒香烟来提提神。

    看看窗外,正在下雨,我顾不得那么多了,拿起一把雨伞就朝与医院只有一街之隔的小超市走去,那里还亮着灯。如愿以偿地买了一盒烟,回到医院,站在住院部大楼前的门口,我点起一支烟,看夜幕中的雨越下越大,暗自庆幸自己动作快,才没有淋湿。

    这时,一位30多岁的女子从医院走出来,望着大雨发愁。她突然发现
(2017-08-22 16:47)
分类: 真情美文


       筹备已久的大学毕业20周年聚会定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在这个8月,我应约携拙荆来到了青岛。下了高铁,去聚会所在的宾馆报到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去栈桥看海。

 

       栈桥,是青岛的名片。青岛湾略呈弧形,有如一张弓,栈桥笔直地伸向海中,好像即将射出的箭,不远处的琴岛,就是箭头所指的标靶。夕阳西下,碧海蓝天,绿树红瓦

(2017-03-01 15:35)
分类: 生活感悟

哑巴三爷

三爷是我家邻居,他是我们村里两个哑巴之一,另一个哑巴是三爷的弟弟,叫六爷。三爷有兄弟三人,他还有一个弟弟叫五爷,不仅身体健全,还聪明能干,当过村长,是村里德高望重的老辈。

(2017-02-01 16:47)
分类: 心灵驿站

逃 票

      最近常逛知乎,看到在军旅话题下有人提问:“当军人们穿着军装上街时会有哪些趣事发生呢”?我毕竟穿过多年的军装,有许多亲身的经历,就忍不住答了一发。故事不具正能量,却在我身上真实地发生过,算是军旅生活中的一个小小插曲吧。

 

     1994年寒假返校,我独自乘火车从长沙到南京。那时没有直达车,途中需要在上海转车,这个转车还很麻烦,得出了站重新买票再进站上车。我当时是军校学员,身着蓝色海军学员服。

 

      那一次,我突发奇想,能否不出站,就在站内直接换乘呢?在站台张望徘徊了一会儿,果然看到有上海开往南京的火车,我上了其中一趟,没发现任何异常,也没有人来检票,心中窃喜。

(2016-10-10 15:52)
标签:

小街

撤迁

百分百

约会

不舍

分类: 生活感悟

小街记忆

一条自西向东长约500米的小街,贯穿整个都市里的村庄。今年,这个不知存在了多少年的被高楼大厦包围的城中村终于要整体拆迁了。村民们自然是欢呼雀跃,他们早就期盼洗脚上楼,分上几套房子,立马身家上千万。对于北京的拆迁户来说,一夜暴富真的不是梦。

 

 

(2016-03-25 16:03)
标签:

庆源

春天

古村

桃溪

婺源

分类: 真情美文



庆源春色

标签:

穹顶

柴静

蓝天

雾霾

美丽中国

分类: 时事点评



穹顶之下的中国不是美丽中国

这几天,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火了。而制作人柴静也再一次在网络上成为话题人物,被推上风口浪尖,支持者有之,反对者有之,双方吵得不可开交。我想,柴静对于我国雾霾的成因以及治理方法,大家有争议,这很正常,因为柴静只是一个学会计出身的电视台记者,她不是环境专家,她的知识面很有限。但是,雾霾客观存在,雾霾很严重,雾霾危害人们的健康,雾霾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雾霾是可以治理的,这些是大家没有异议的。作为一个生活在雾霾制造的穹顶之下的受害者,我支持柴静,她至少唤醒了无数中国人对雾霾的危机意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