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大讲堂:城市女性与短篇小说写作(2)

2012年06月08日15:50  新浪博客 微博

蒋一谈认为文字需要想象力蒋一谈认为文字需要想象力

    精彩语录

    文学是追忆时间的艺术,它必须通过回望,或者展望未来,魅力才能体现。

    心静之后,越来越沉浸在写作里,我突然发现别人对我的质疑都远远达不到我对自己的质疑。

    作为写作者我不太相信现实

  主持人:您想写的城市文学应该就是这种,摒弃掉城市符号的城市文学?

  蒋一谈:不,这只是一种技法。光怪陆离的东西,披着绚烂外衣的东西是不行的。这需要技法,需要训练,把无用的东西去掉,把有用的浮现出来。

  主持人:您会写小城镇甚至于农村或者乡村题材的作品吗?

  蒋一谈:过去写过,但是这两三年我的文学理解和观念也在发生变化。有时候表达一个观点的时候,只能用极端的方法去表达。我的理解是没有人群的地方,这个地方故事基本上消亡了,因为故事是由人创造出来的。中国农村人员大量流失,未来我对农村的关注会越来越少,即使去关注,也把它当做背景,是外来人进入这个地方,而不会从原始的地方去挖掘,那个地方对我来讲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了。

  主持人:我发现现在市面上比较畅销的小说,以穿越题材或者说架空历史的题材,比较多一些。但是您的作品是现实主义的,我们经常也提到这样的说法,作家应该关注当下,您怎么来理解或者理解所谓的现实主义?您会看架空历史小说或者穿越小说吗?

  蒋一谈:分几块来说。首先对穿越小说,我是很赞赏的。我认为一个写作者或者年轻的写作者,要摒弃以前的文学思路。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这种写作观念其实是老套的。要写自己不熟悉的,有兴趣的。两天前我和一位年轻的写作者聊天,他写他的经历,写了很多,最后发现写不下去了,怎么办?我也给他出了一个主意,你就写你的梦吧,你在梦里可以和你爱的人,你恨的人,可以和他们发生任何关系,甚至和你的偶像做爱,谈恋爱,这些都可以写,可以写你的梦。他说他受到一点启发。而穿越这种东西,文字的想象力,在中国当代文学里是绝对需要的,包括科幻文学。

  主持人:对想象力本身要有欣赏和赞赏。

  蒋一谈:它是新的启发点。

  主持人:但是他们的路子跟您不同。

  蒋一谈:文学的样式非常多,就像电影一样,类型电影非常多,中国太闭塞了。还有一点,现实也是一个问题。每个人的现实是不一样的,作为写作者而言,我不太相信现实和当下,我不相信。

  主持人:可是您写的就是现实和当下。

  蒋一谈:我写的作品是现实主义,那是别人对我的评价,是别人说我的作品是现实主义。

  主持人:您怎么理解现实和当下?

  蒋一谈:这点我比较悲观,现实都是虚幻的,都是漂浮物,都不是真正的现实。

  主持人:是一个梦?

  蒋一谈:也不是梦,看到的是这样的,但实际上真相不是这样的,我们真正的现实可能就在我们脚下。而对文学而言,文学是追忆时间的艺术,它必须通过回望,或者展望未来,魅力才能体现。也就是说现在,此时此刻,我们的访谈也好,都是虚幻的,它的价值所在,它有没有真正存在过,只有经过时间,只有尘埃落定之后,它才能变为真实,当然也可能什么都没留下。

  主持人:所以您认为当代流行的现实文学,没有经过时间的考验或者经过历史的锤炼,还不称其为现实?

  蒋一谈:不,这个理解有误。每个人对现实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有些人是那样理解现实,我是这样理解现实。我有这样的理解,就用这样笔法去写。“当下”和现实一样,我从来不相信。作为写作者要强调当下之“心”,用文学之心去感受,这个“心”需要有。关于人生的命运,古人早就说透了,大悲剧。我们活在当下,这只是我们的小感受,我们把我们的感受抒发出来,如果我们的文字感受有魅力,它们也只是一面镜子而已。

  主持人:您是悲观的,一切都得回归大地,人最后都得难免一死,这才是真正的现实。

  蒋一谈:但是要抱着荣幸的心态面对生活。既然已经存在了,那就好好努力,去活一把。

  主持人:看来您的人生观和您笔下的世界有点不一样。

  蒋一谈:其实是一样的,我作品的调子是比较低的。

  主持人:您在三年多的时间里,成为一位被读者和文坛广泛关注的作家,这其中有赞扬,也有质疑。我们知道任何一个作品都有质疑,任何作家都有人批判他,您怎么面对这些质疑的?

  蒋一谈:刚开始有点烦。写《鲁迅的胡子》的时候,写《赫本啊赫本》的时候,有人说我拿名人作秀,后来这种声音慢慢少了。后来心静之后,越来越沉浸在写作里,我突然发现别人对我的质疑都远远达不到我对自己的质疑。

  主持人:您都质疑自己什么?

  蒋一谈:写作。

  主持人:跟别人质疑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蒋一谈:《栖》出版十二、三天,出版社跟我说准备加印了,我说等两天。

  主持人:你想改?

  蒋一谈:已经改了。我认为某些段落文字可以调整一下,包括句式,主要修改的是《温暖的南极》。

  主持人:我看已经改了很多。

  蒋一谈:第二版印出来的时候,《温暖的南极》跟第一版相比有改动。还有《另一个世界》第36页这样一句话:“是这样吗?是这样——空间会改变时间的味道。”这句就删掉了,因为是多余的话。作者主观意识强,也没必要存在,这也是批评家朋友给我的指点。对这些意见,朋友会跟我说。对了,还发现一个错别字,196页,“不小心”写成了“不下心”。

  主持人:这才刚印好。

  蒋一谈:要重印了。

  主持人:这也是自我质疑。

  蒋一谈:我还有几个作品都在重新写,像《鲁迅的胡子》,《Chinastory》,《中国鲤》等,我认为还有不满意的地方,都有必要重新写一遍。

  主持人:这种自我反思和自我完善,我是能理解的。你是怎样心态面对别人对你的挑剔,甚至有些你可能不太认同,但是他又在质疑你,你说一开始很烦,后面用什么心态去面对呢?

  蒋一谈:中国人讲究的是圈子文化。现在接触文学圈,已经接收不到太多营养,大家在一起就是聊天、喝酒、喝茶,没有几个人谈文学,谈写作,我不太喜欢。别人质疑,现在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质疑反而是动力。

上一页123下一页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