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文联主席巴特尔、电影家协会主席麦丽丝(麦丽丝微博)、知名演员娜仁花(娜仁花微博)等做客新浪网,介绍内蒙古民族电影的发展与现状、去戛纳电影节展映的相关情况,并对中国民族电影的未来、电影文化的国际交流等问题,发表了见解,表达了期待。以下为访谈实录。
中国民族电影期待走向世界
主持人:各位亲爱的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新浪网上大讲堂,我是讲堂主持人尹俊(尹俊微博)。今天聊的同样是民族电影。今天请到了很多位贵宾,他们依次来到我们演播室,跟大家对民族电影发展和民族电影最新动向进行会谈。首先介绍请到演播室的三位嘉宾,第一位坐在我旁边的是内蒙古自治区文联的巴特尔主席,欢迎您。
巴特尔:大家好。
主持人:第二位,很多网友看过她表演的电影。欢迎影后娜仁花,蒙古族知名的表演者。
娜仁花:大家好。
主持人:第三位是著名编剧冉平(冉平微博)先生。
冉平:大家好。
主持人:今天请到三位是一个机会,三位马上要跟内蒙古电影工作者,把民族电影带到戛纳。请巴特尔主席介绍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活动?
巴特尔:这次是内蒙古文联电影家协会代表团组织准备八部片子,《老哨卡》、《长调》等,到戛纳电影节。这在内蒙古是第一次组织优秀民族影片到国际上展示宣传。这些年内蒙古影视应该说有很大的发展,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涌现出一批像娜仁花、冉平这样的优秀的演员、编剧包括导演,在这个圈子我们已经是比较有影响的影视军团。
民族电影,是我们内蒙古一直致力发展和推广,特别是内蒙古进行民族大区建设(形势下),民族电影是我们重点发展的一个艺术种类。我们也是响应全国电影走出去的战略,组织我们一批优秀的电影去国际上去展示。同时,我们也想通过这么一种方式,寻找一条民族电影走向世界,向世界推广展影、销售的这样一个渠道。这回我们觉得是很好的一个机会,我们能有优秀的一批编导、演员、编剧和我们一同出去参加这个活动,是非常好的事情。
主持人:我也在想,戛纳电影节它在我心目中,是国际最顶级的几个电影节之一。如此高端的电影节,民族电影去展映会不会有压力?
巴特尔:应该说有压力,但我们也有很好的期待,这次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我们定的八部片子展映,做了一些宣传,现在反响非常不错,现在已经有五个国家和我们进一步交流,有三个国家已经准备购买我们三部影片,包括《唐卡》、《月亮之上》。我们民族电影(集中)国际展示是第一次,有(一定)压力。
另外,我们想通过这次活动,把民族电影在国际上作一个很好的推广。现在有三个国家有意向(购买),我们想进一步洽谈,这样把民族电影通过更好的渠道推广出去。
主持人:还有一个问题想听听巴特尔主席聊一聊,您觉得内蒙古民族电影发展情况怎么样,在国内的地位怎么样?特色在哪里呢?
巴特尔:内蒙古民族电影,从五个自治区来讲发展是比较早的,在全国应该也是从五、六十年代开始占比较靠前的位置,包括最开始的《草原上的人们》、《牧人之子》等等,我们民族电影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是很好的,民族特点很浓厚,很好的扣住了民族和地方特色。我们民族电影社会效益方面比较好,(但)经济效益特别在票房这方面,应该说它受题材的限制,还是有点不太尽如人意。想通过这次戛纳电影节把我们的电影向国际推广一下,除了社会效益以外,在经济效益也取得一定的进步。
我觉得我们民族电影是有这个优势的,不论从它的质量也好品种也好,从它的独特性方面,在国际上应该是有一定影响的。另外蒙古民族是有世界影响的民族,曾经辉煌过。有这些因素影响,民族电影应该有比较好的推广空间。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要对话的是内蒙古的影后娜仁花。你通过《额吉》这部戏成了影后,你也在国外推荐过民族电影,这次去戛纳现在心情怎样?对戛纳有怎样的期待?
娜仁花:这次机会非常好,作为蒙古族,能说是我最大的理想。我特别愿意把自己民族的电影推出去,为此也拍了很多影片,包括《额吉》。说到《额吉》,像这样的一个大爱的主题,它是带有国际性的,是一个人类的主题,它应该推出去,应该让更多的观众看到这部影片。
其实我作为一个演员,很少去关注经济效益、票房。,其实有时票房跟观众连得很近,票房高,看的人多。作为演员我最大的愿望,我塑造的人物也好,我参与的影片也好,希望很多的观众看到。你做这件事你就是为他们做的。比如说国内的很多观众能看到,能够将这部片子推到国外去。其实在国外,这个片子已经在伊朗国际电影节得过金奖,而且也去过釜山电影节,很多国际电影节都参加过了。你能感觉到这个题材,真的带有人类共通的主题。
我觉得像戛纳这样的A类电影节,有很多的片商,全世界的电影同仁们都在关注。我觉得我们能把内蒙古的电影带出去,包括我的影片《额吉》,能让那么多人看到这部影片,真的太好了。
主持人:这次《额吉》要去戛纳,你会不会有媳妇要见公婆的忐忑?
娜仁花:可能因为是演员吧,我没有那种东西。(笑)这次去戛纳电影节,导演为我们打造了非常好的民族晚礼服,真的很漂亮,我们准备用民族服装出现在戛纳电影节上。
主持人:对于电影节,您个人还有怎样的期待呢?
娜仁花:我参加电影节很多,戛纳电影节没有去过,真的是很向往,我觉得可能回来谈可能更好一点,现在脑子肯定是一片空白。
主持人:相反忐忑没有那么多?
娜仁花:没有。很期待,很兴奋。
主持人:蒙古族人的心态,很平和但也有期待。我们很期待您,让欧洲的人、世界各地的人,认识我们中国的影后,同时也是我们蒙古族的影后,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娜仁花。
接下来我们对话的是编剧冉平,冉平这次有两部作品要去戛纳。您是一直笔耕不辍的编剧,您觉得民族题材的电影,在创作方面的基本情况怎么样?会不会也有一些困难?比如说商业的考量等等对你们也会有影响?
冉平:民族题材是特别丰富的一个矿藏,但是很多年我们对它的开掘,题材上的把握还不够充分,尤其是我们一开始就满足于自我表达。跟世界潮流接轨,涉及到更深的文化和人性的层次,甚至于说进行类型片的创作,我们做得还不太够。
我当年写《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入围了奥斯卡,后来《长调》科隆电影节获金奖,我觉得跟我们蒙古文化、民族文化秘结合起来表现,期待获得更多观众(的认同)。这次去戛纳,我们内蒙(电影界)集体亮相,表达一下这个决心,要使民族电影走向世界,要跟世界接轨,要从自我表达变成一个更大范围的国际上的,能有一席之地。
主持人:您有没有预想过,自己的作品到戛纳后,可能受到怎样的评论或反馈?
冉平:我前一阵子把《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又看了一遍,还是觉得很强悍。有这个野心,我们的民族文化要推出去,当时是1998年,10多年前以前(拍的)。
主持人:欧洲人对成吉思汗应该比较有认识。
冉平:我听很多人说这个味是比较正的。拍过很多成吉思汗的电影,我们蒙古人看不太像,味不太正,应该把蒙古文化更深层的东西传达出去,这需要大家的努力。
主持人:现在是不编剧人才比较缺乏,特别文学人才比较匮乏?
冉平:对,我大部分写小说,写电影,现在写了几个类型片,想在这方面做努力。编剧是一个寂寞的劳动,如果写类型片的话,恐怕还要有票房的压力面对,面对市场包括国际环境,包括我们国内的主流意识形态的这个政策各个方面。
主持人:咱们冉平编剧和娜仁花两位都提到了一点,能被大众不管国内大众,或跨民族的大众,所接受的都是反映人性共通的东西,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
冉平:娜仁花这个说得比较准确。用一句话来说,民族文化蒙古族文化最底层的东西是什么,应该先说它“不是什么”,(蒙古文化)不是我们通常说的黑车、蓝帐、蓝天、白云,载歌载舞热情好客,不仅仅是这样的,那只是一种旅游文化。我特别喜欢疾风中的马,我还写了一篇文章。我说苦难中滋生出来这个民族,他坚韧的耐性、耐力,它的那种对苦难的记忆,不畏强暴,那种大爱,是很难一句话概括的,要抽丝剥茧一点一点捕捉出来。
它后面有很深刻的东西,比如说寂寞,写的叫做寂寞之声,母亲那种母爱,不仅仅一个女性对自己孩子的爱,包括疾风中的马,我也很喜欢。
主持人:都能反映出内蒙古文化共通的一点。
冉平:还有它现在的状况,现在濒临各种比如说经济的冲突、环境的变化等状况。
主持人:了解。娜仁花再补充一下。
娜仁花:说到《额吉》,我们讲《额吉》这部影片是表现大爱的,因为草原上的牧人曾经养育了三千个孤儿。包括我的片子中的额吉,她养育了自己的孩子养育了孤儿,最重要的是她对这种大爱的反映是如此的自然。她觉得就不算什么,就是人类和自然的那种融合,就是大家彼此的爱。就是我自己的孩子,我把他养大和我去抚养别人的孤儿,是人应该做的,人该有的爱,她觉得人之常情,正常得不能再正常。我觉得她的伟大之处在这。
主持人:巴特尔主席,您这次和内蒙古的电影工作者一起把内蒙古电影介绍给全世界,展现内蒙的文化精髓。待会儿我们还有更多的内蒙古电影工作者来到我们直播间跟大家对话。谢谢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