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8日,知名电影人程青松做客新浪网,介绍中国电影、香港电影发展现状,自己推出的“金扫帚奖”,并对电影批评、独立电影、青年人如何从事电影行业等,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以下为访谈实录。
电影产量多了质量却下降了
主持人:各位亲爱的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新浪网上大讲堂,我是讲堂主持人尹俊(尹俊微博)。今天要跟大家聊的话题是关于中国电影的现状,同时给大家普及一些电影的知识。今天做客大讲堂的嘉宾,是《青年电影手册》主编程青松(程青松博客 程青松微博)老师,程老师,欢迎您!
程青松:尹俊你好!
主持人:今天我们要在大讲堂这个网络节目里来专门聊电影这个话题。您是怎么跟电影结缘,进入电影行业的?因为您的身份是多重的,当过导演、编剧、影评人,现在又是电影杂志的主编,您的身份是多重的,但是都跟电影结缘。
程青松:对,我从小就喜欢看电影,机缘巧合吧,高中之后我第一份工作是在电影院放电影,工作了九年,然后从电影院考到了北京电影学院编剧专业,成为一个电影工作者。其实成为一个专业电影人之前,有很长的时间是在基层放电影,每天跟普通的观众打交道,每天要把一部电影重复地放很多遍,往往一天八场两天就十六场。其他同事就很厌倦,把胶片放上就织毛衣、聊天了,我是每次放都看一遍。
主持人:您那时候放的电影都是哪些?
程青松:八十年代经典的电影都放过。
主持人:那个时候中国电影质量还是很高的。
程青松:对,经典的时候。
主持人:现在您转型为影评人、电影批评家了。
程青松:不管是导演还是表演考试的时候都会考到影评这个科目,因为你如果看不懂电影的话就没有办法参与创作,所以影评课是进入这个行业绕不开的门槛。
主持人:从您的角度来看,中国电影这几年发展情况是怎么样的?
程青松:去年和前年中国电影的产量都达到了500部以上,今年据说是可以达到800部,电影产量是一个迅速崛起的时期。我们也知道在这之前,1997-2001年左右中国电影是一个低谷,最低产量只有40部。现在中国电影的产量是迅速地得到了提高,曾经在九十年代中后期,各个二三线城市关闭的电影院现在又全部恢复了,又重建新的电影院,全国每天的影院数都在迅速增长。现在大环境来说,是电影产量最多的一个时期。但是在产量多的时期,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果,就是说质量好的电影不是那么多。
主持人:所以您说现在产量上来了,质量没有那么好。
程青松:相对八十年代质量是下降了。
主持人:您指的下降是哪方面,艺术方面还是说(其他方面)?因为我看现在好像大片还挺多的,我不知道指哪方面?
程青松:艺术方面肯定是下降了,很多大片里面缺乏人文关怀、真善美的体现,缺乏一些艺术的手段,没有创新。举个简单的例子,今年有一部影片票房很好,就是《孤岛惊魂》,是惊悚片,我知道明年立项的电影惊悚片就有50部以上,就是追风,看到某一个电影类型起来了,大家并不是通过市场调研看观众喜欢哪一种口味,天天给观众吃生猛的东西也会拉肚子的。
主持人:现在都是比较急功近利。
程青松:我们好不容易把市场培育起来了,要提供更好的品种,更丰富的类型。
主持人: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就是商业化成功了,艺术(水平)下降了?
程青松:台湾著名影评人焦雄屏他就说,盲目产业化过程影响了电影的质量,我们也看到了今年7月份以后,所有的国产片票房相对去年都下降了很多。如果口碑没有上去,因为电影跟电视收视完全不一样,那五六十块钱是他自己掏腰包,他可以选择不买这张票。
主持人:我最近想去看电影,但是我看最近上映的片子没有我想看的,进口片子也不怎么样,虽然产量上来了,银幕数增加了,但是艺术方面并没有做得太好。
程青松:关心中国电影的人要用健康的电影批评对电影进行评判,促使投资人和电影导演拍出质量好的电影。
主持人:您心目中什么样的电影是质量好的,符合您心中优秀电影的标准?
程青松:其实非常简单。通俗意义上来说,商业意义上来说,我认为票房又好、口碑又好的影片。举个国外的例子,像《泰坦尼克号》这样的影片,艺术上大部分人是认可的,票房上有更大的体现,是该年度票房最高的,里面歌颂为爱牺牲的价值观也是有普世意义的。
主持人:我看去年有一个片子,就是姜文的作品《让子弹飞》票房很高,反正我周围看过的人普遍都说好看,但是这个片子官方可能对它不是那么地认可。这个片子我们到底应该觉得它好,还是说它真的不太好?
程青松:姜文导演的这部片子我这么看待,《让子弹飞》不是姜文导演个人最好的作品,但是绝对是2010年度中国电影中的领衔之作,因为它整体的电影手法、表演、质量、票房上大家都认可,它并没有包场、集体观看,都是观众掏钱去看的。这个里面有很丰富的原因,一个是姜文导演上一部电影票房不是很理想,但是他的第一部电影是当年度中国电影的票房冠军,所以大家还有一个期待,所以出来的时候大家去观看。再一个原因是影片节奏很快,符合现代人观看的节奏,所以很多人都会口口相传,口碑很好。当然也有人从思想角度批评,但是总体好评指数还是比较高的。
主持人:应该算是一部好片吧?
程青松:应该算是一部好片。
主持人:但是没有得奖。
程青松:金杯银杯不如观众的口碑。(笑)
主持人:现在大片挺多的,每个月都有几部,大片多了为什么大家看完之后满意的并不多?这也是一个问题。
程青松:好莱坞电影工业是世界上最成熟的电影工业,它经过了很多年的积累,比如说《辛德勒的名单》、《盗梦空间》并不是买来以后马上就拍,要准备很多年,《阿凡达》准备了13年,他们是成熟对待电影的东西。我们的大片是把5个明星档期敲定了聚集在一起,剧本本身质量是没有达到的。这样快餐式的生产方式,也没有对观众现在的趣味、口味进行调查、研究就生产出来,当然不会满意。
主持人:很多片子拍的时候对手戏两个演员都没在一起拍,有这样情况吗?
程青松:有。《观音山》里面的范冰冰,她上一部电影是演发廊妹,她给剧组每个工作人员按摩,她要呈现出来的动作是真实的,这样体验生活、塑造人物的演员非常好。
主持人:《观音山》也是去年给我很大震撼的片子,离场的时候观众都被那个情绪影响到了,就是还沉浸在电影情绪的延续当中,我回家隔了好久才从那个情绪中解脱出来。但是这个片子不是大片也不是大制作。
程青松:是小制作,也是文艺片,票房也创了文艺片很高的记录。这里面有很多重要的东西,他写了几个年轻一代人和失去儿子的老一代人沟通的故事。其实他们的沟通非常简单,三个年轻人租房子,有一个房东,他们彼此心灵是隔膜的,怎么交流、理解,后来他们到山上郊游,心灵上有一些理解、碰触。这种东西看的人会受到影响,好电影会让你的情绪进去,这是电影的魔力,如果看到了进不去这种电影非常烂。
主持人:特别是张艾嘉消失的时候,大家都在想人呢,另外这部电影演员的演技也很好。
程青松:对,很多演员串组,今天在这个剧组,明天到那个剧组。
主持人:张艾嘉的哭让很多人受不了。但是也发现一个现象,有些大片制作真大,配角都是国际一流大腕,但是主角不认识。
程青松:这也是中国特色的,为想要推出来的演员量身定做的,这种电影也没有达到观众的要求。
主持人:您怎么看待这种一级大腕做“绿叶”情况?
程青松:我认为好的导演、制作人不会选择这样的方式,会选择合适的人扮演合适的角色。因为如果一个人导致整个影片不被观众接受,受损的还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