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 > 正文

8月25日下午13:30,最牛历史老师、百家讲坛主讲人袁腾飞(blog)独家做客“新浪网上大讲堂”,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妙评中国历史,回应各方质疑,谈新书《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博友热议最牛历史老师袁腾飞] [点击此处发表评论]
精彩语录:
我可以讲两宋,但是比不上宋史专家。我也可以讲二战,但是比不上军事史专家。可是军事史专家不一定能讲两宋,宋史专家不一定会讲二战。实际上在我看来,因为中学老师必须从古讲到今,从中讲到外,很有可能形成一种样样都通但是样样都松。
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亲爱的新浪网的网友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新浪视频,我是主持人王莹(blog)。这里是新浪博客为您带来的“网上大讲堂”节目,今天非常荣幸我们在演播室里请到“史上最牛的老师”袁腾飞(blog)老师,欢迎袁老师,请您在这里跟各位网友打声招呼。
袁腾飞:新浪的各位网友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袁老师,我特别想叫您牛老师,不知道您的学生怎么称呼您?
袁腾飞:还是叫袁老师。
主持人:您的粉丝呢?
袁腾飞:粉丝也叫袁老师。
袁腾飞:成为“最牛老师”绝对是偶然
主持人:您跟学生面对面的授课是一种语言方式,到了《百家讲坛》的节目当中您的语言方式有所收敛,这次您又出了一本书,这个语言方式是不是又改变了?
袁腾飞:书就是讲课内容的实录,等于把口语的东西变成书面语,内容没有什么区别。
主持人:还是您的风格,大家喜欢袁氏风格,袁老师讲课时神采飞扬的样子。
袁腾飞:受众不一样,《百家讲坛》的受众可能不只是学生,还有成年人。上课因为你的受众主要是学生,所以面对不同的受众,当然就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这个很正常。
主持人:袁老师,您怎么那么牛,一下子让那么多人喜欢您?
您没上《百家讲坛》的时候学生是不是也特别爱戴您?那会儿是更爱戴您是吗?
袁腾飞:怎么说呢?很偶然的一件事。因为去年我的视频被放到了网上,所以可能点击的人一多,慢慢认识的人就多了。其实像我这样讲历史的历史老师有很多。如果把他们的视频放到网上,“最牛的老师”就不定是花落谁家了。很偶然,绝对是一种偶然。
主持人:袁老师,稍微停一下,真的像您这样讲历史的历史老师有很多吗?
袁腾飞:我认识的就不少。
主持人:很您的风格是一样的?
袁腾飞:对,我认识的就有很多。
主持人:您知道我们的学生说什么呢?学生说哎呀我们早怎么没有这样的历史老师来教我们,要不然我们的历史成绩早就提高上去了。
袁腾飞:可能是本身来讲,像中国的老师里边女老师比较多,尤其是历史属于文科,其实文科更是女孩多,所以女老师比较多,可能女老师跟男老师讲课的风格也不太一样,包括像咱们的历史书,过去的历史教材比较侧重于还是政治史这种东西,里边又大量涉及到战争的东西。讲到这些东西,可能女老师的优势不如男老师。但是比如讲到经济、文化女老师还是有一定的优势。
袁腾飞:我连26个字母都记不全
主持人:您个人来说,袁老师,那么多历史史实记住没有问题,包括那么多年代您怎么记得那么清楚?还有战争的人数?
袁腾飞:那个很简单,你在某些地方是长项,可能在某些地方就一定有短板,我连26个字母都记不全。所以,自然等于我的大脑里边全记这些东西,自然这些东西就能记住。
主持人:就是擅长?
袁腾飞:也不是擅长,就是兴趣。比如说26个字母,我非得从头背下来才能知道那个字母是什么,比如随便让我拿出一个字母来,我可能就不行了,我都记不全。就是因为没兴趣,不愿意记这些东西,没兴趣。
主持人:您是因为喜欢历史,然后学的历史,然后当的历史老师。
袁腾飞:对,对,完全是这样。
主持人:那是不是也是因为喜欢,你才觉得在历史的空间,您教历史课的过程中,有很多个人发挥的空间呢?
袁腾飞:有很多乐观。
主持人:教出乐来了?
袁腾飞:对。
主持人:大家都觉得教书很枯燥,您怎么就教出乐来了?
袁腾飞: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想,我也不好对这件事做一种评价,反正我觉得甭管遇到生活当中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比如你走上讲台面对底下的学生,把你看的这些东西,按照学生能接受的方式讲给学生听,他们会心地微笑或者哄堂大笑,我就感觉到有一种满足感。
主持人:随着这种满足感不断地在增长,您的课教得越来越好。
袁腾飞:有这种可能。
袁腾飞:请不要把我当成历史学家
主持人:袁老师,从您到百家讲坛,有更多人关注你,随之而来有很多质疑声音,有些是对您的历史观点有质疑,有的是对您的授课方式,咱们先说授课方式,您一般听到的声音是什么?
袁腾飞:我是这么想,凡是对我支持的朋友们,我当然是表示由衷的感谢。你对我的观点不认同,或者说你能够指出我的错误的朋友们,我也表示由衷的感谢。因为毕竟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学历史老师,我不是历史学家,我也不是学者,我上大学的时候,我们学的是师范专业历史教育学,严格意义上来讲,我们学的不是历史学,而是历史教育学,我们学的是怎么教历史。
我可以讲两宋,但是比不上宋史专家。我也可以讲二战,但是比不上军事史专家。可是军事史专家不一定能讲两宋,宋史专家不一定会讲二战。实际上在我看来,因为中学老师必须从古讲到今,从中讲到外,很有可能形成一种样样都通但是样样都松。比如说《两宋风云》这本书,30讲,一讲42分钟,就是1200多分钟。可是那点东西如果在中学教科书上,十分钟可能都不到就讲完了。你要把这么点东西扩充到这么多,出现疏漏是难免的,出现错误是难免的。所以,比如谁要给我指出来哪个年代讲错了,哪个人名念错了,哪个地点说错了,哪个史料引用错了,这是我提高的机会,我也得看很多书才能去准备这30讲。比如我原来喜欢两宋,但是并没有深入了解,在这里我也表示感谢。
主持人:袁老师在这里也要原谅自己,因为需要知道的东西太多。
袁腾飞:至于攻击、谩骂我就不想评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