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 > 正文
揭秘中山舰事件的历史真相
主持人王莹:最后的结果怎么样?有没有一个定论?
张帆:直到现在专家们还在争论。但是它的过程其实说起来也比较简单,当时中山舰的代理舰长是一个中共党员,他叫李之龙,29岁,海军中将军衔,是一个比较高的军衔。当时国民政府有一个海军局,海军局的局长是一个苏联人,苏联顾问叫斯琳洛夫(音),他因故离开广州,回国的时候,蒋介石选中一个代理斯米洛夫的一个人,这个人叫欧阳琳。他既是海军局的代理局长,同时他又是参谋厅长,还是中山舰的舰长,中山舰当时在国民政府里最大的一艘军舰。
主持人王莹:当时它的规模还是可以的。
张帆:在当时这艘军舰还是主力军舰,等于欧阳琳把国民政府海军三个重要的职务都集于一身。但是有一个人试图剥夺他的一部分权力归为己有,这个人就是欧阳琳的弟弟欧阳格,这是一个非常阴险的小人,阴谋家,他就跟他的堂兄说蒋介石要杀你,因为你参与了走私,欧阳琳就害怕了,就弃之逃跑了,遗留下来的职务欧阳格认为肯定轮到他,没想到蒋介石再次任命的时候就不是他,就是谁?就是李之龙。李之龙是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老党员,虽然当年只有29岁,这个人长得非常英俊,而且还是血花剧社的社长,当时和他一起办血花剧社,包括大将陈赓这样的人都在里面。
主持人王莹:这个人还是一个很有情趣的人。
张帆:很有情趣,很有才气的人,蒋介石就选他作为海军局的代局长、中山舰的舰长。欧阳格通过阴谋把他哥哥吓走以后,可是权力并没有落在他身上,他等于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时他就开始散布一些谣言,包括采取一些非常的手段,像假传命令这样的手段。3月19号的时候李之龙接到一个命令,广州有一个白天鹅宾馆,大概就是那一带,沿着珠江往下开,往珠海口开,一直开到黄埔。去干什么呢?去缉私,抓海盗。因为当时国共合作,不管军人持有什么政治观念,总要执行命令,李之龙就让副舰长带着这些人到黄埔,但是到了之后发现没有什么任务,他就打电话给蒋介石,说我能不能回来,把军舰再重新开回珠江的上游。这个时候蒋介石没有给他特别明确的回答,当天晚上有人敲他家的门,就把他抓起来了,这就是所谓的“3·20事件”,中山舰事件,把李之龙抓起来,理由是他私自调动军队,准备绑架蒋介石。
中山舰事件其实还算不上是民国海军史的大事件
主持人王莹:欲加之罪。
张帆: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一句话、两句话说不清楚,最后3·20的事件闹出来的结果,从民国史来讲这是一个重大的事件。当时蒋介石和汪精卫互相在争权夺势,3·20之后汪精卫就被迫离职,到法国去了,蒋介石就成为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一个重要的人物了。
民国史是一段重要的历史,但是依我看,如果作为海军史的话,它是一个偶然事件,它并不是民国海军史上一个重大的事件。在民国海军史上,我个人感觉,这段历史严重被忽略了,其实民国海军史应该说波澜起伏,有很多鲜为人知的历史阶段。甚至于在辛亥革命以后,每一次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都有中国海军的身影,这一点常常是不被人重视的。如果这么看的话,中山舰事件在海军史上应该算是一个比较小的事件,和整个中国历史进程相关的那些东西,那些大的事件,其实反而没有被人关注。
主持人王莹:蒋介石当时对民国海军有没有一个建设的设想呢?
张帆:在那个时代,在中山舰的时候,他还没有来得及规划整个海军的建设,因为北伐还没有开始,国民政府还没有取得北伐的胜利,没有在南京建都,在此之前中国海军处在一种分裂的状态,国民政府这边,南方有一部分海军,北洋军阀那边也有好几个舰队在北方,中间这个过程非常复杂。
是海军起义成就了辛亥革命
主持人王莹:这段历史常常被忽略,是不是也同时因为中国海军当时一个是力量不够强。再有确实没有什么作用发挥呢?
张帆:其实作用还是非常大的,应该说人对历史的认识也有一个误区。因为没有关注到海军史,所以影响他对整个民国史研究的一些周延性不是很周延。其实中国海军从辛亥革命开始1911年到1949年的38年间,有很多重要事件真的是值得研究的,我可以给你举几个阶段的例子。
比如辛亥革命的时候,在武昌首先发动武昌起义,清政府就派军队南下,在长江北岸和武昌起义的部队对峙,双方也有一些交战。在这个时候民国海军的主力军舰沿着长江上溯到武汉三镇江面,这段时间如果说清末的海军坚决地执行清王朝镇压起义的意图,整个辛亥革命的形势就会发生逆转。而恰恰在这个历史关键时刻,清王朝的海军部队不断地爆发起义,首先是从上海爆发起义,九江、南京、武汉,不断地爆发起来,清王朝、清政府和武昌的起义部队之间敌我力量对比的态势就发生转变了。那时为什么海军会有这么多人发动起义?很关键的一条就是当时在清末海军的那一批军官之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曾经留学国外的,他们有很强烈的社会变革的意愿,也有很强烈的民主思想。我可以给你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最早在上海发动起义的这个人叫王时泽,只有20几岁,刚刚在日本留学回来,在日本就认识了秋瑾,两个人拜把兄弟,秋瑾虽然是女的,但是管秋瑾叫兄长,秋瑾管他叫弟弟,两个人就直接有非常密切的接触。虽然他们选择的革命道路不一样,比如秋瑾回来搞暗杀什么的,在最后被清王朝镇压,但王时泽选择另外一条道路,直接参加海军,在辛亥革命的关键时刻,就是这么一个年轻人首先发动起义,一下子上海的形势就发生了转变。这个人已经去世了,我曾经采访过他的后人,目前是我们国家鲁迅研究界著名的专家,叫陈漱渝先生,就是王时泽的外孙。
主持人王莹:他怎么评价他的先人。
张帆:实际上我在接触陈先生的时候曾经问过他,您对您外公组织起义的这个过程了解不了解?实际上他这么近的亲属,对那段历史也不是很了解,我们还是从很多历史资料中发现这个人物,按照历史研究的方法编那个时间的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