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震:李清照诗词里的人生秘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6日16:14 新浪博客
康震:
康震:读这首词能感觉到她不仅是为情所伤,而是有一生的伤心泪都蕴含其中。

    精彩语录:

    正是因为在词里边,在诗里边我们读到了这种味儿,我们再结合她的经历就感觉这个词里边有文章,应该是先从历史出发,然后文学作品里边才能找出其中一些答案。

  从诗词窥见李清照夫妻之间的裂痕

    主持人:也没有历史资料。

  康震:对。也是一个推测,但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推测。我们其实很愿意他们是见过面的,因为我们希望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为数不多的好婚姻里面,尤其是郎才女也才的好婚姻里面,他们两个感情的基础应该是比较美满的,倒不是说真的是空穴来风,就从这词里头愣给读出来,不是这样的。

  主持人:另外一首比较有名的词,就是《凤凰台上忆吹箫》,也是李清照非常有名的一首,您也在里面谈到一段故事,说赵明诚可能是因为纳妾,然后李清照夫妻之间就有一些裂痕在里面。

  康震:对,你这个用词还是很准确的,就是发生了一些问题。

  主持人:那您可以讲讲这里面一些故事吗?以前大家印象里面觉得这两个人婚姻非常美满,但这首词里面可能就体现出了一些问题。

  康震:如果单纯从词本身来看,是看不出来什么问题的。因为这样的词在李清照的词作里面很多,都表达一种忧伤、幽怨,凭什么这首词表达这个意思?我们首先确定,他们的婚姻存在一种裂痕的可能性,首先肯定没有儿子;第二个,甚至没有子嗣,就是说连女儿也没有。这个是因为北宋和南宋的人在写著作的过程当中,顺便提了一句,谈到赵明诚,说他的文物很多,收藏很全,可惜没有人继承它。还有的人说到李清照的时候,说她前边嫁的是赵明诚,后边又再嫁了,再嫁之后和前面嫁的都没有留下孩子。就是顺便提及。

  因为这个可以推断出来,在中国封建社会你没有儿子,甚至连女儿也没有,没有孩子,那就是牵扯到没有后代,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这肯定就是他们的婚姻上如果说有裂痕,就是一个伏笔,最重要的原因。

  再一个,在北宋养妻妾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是很正常的现象,不是反常现象,由于这些原因,而这首词我们可以确定的是第一点,她肯定是在写赵明诚不在她身边,表现一种幽怨的情怀。这里边用了两个意象很有意思,一个就是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这两个典故都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跟离别有关。特别是武陵人远,来自一个神话传说:两个人采药迷路,碰到两个美丽的仙女,乐而忘返,跟她们一起生活大半年才回去。

  你想,在词里面这么短的篇幅却用了两个典故,而且跟离别有关,跟女人有关,这就很值得我们去怀疑它。然后再结合她跟赵明诚之间在婚姻上存在这样一种可能的裂痕,我们就有理由推断这首词是在抱怨、埋怨他们两个人的婚姻出现了一些问题。而且后面我们还引了一首诗,来到莱州之后,她一个人孤单单呆在房子里边,她有几个朋友,就叫子虚和乌有。这首诗不是很幽怨的问题,而是感觉到有一种被抛在一边不闻不问的孤单和落寞。这首词跟她那些表达和赵明诚离别相思的不是一回事,好像被搁置起来了。正是因为在词里边,在诗里边我们读到了这种味儿,我们再结合她的经历就感觉这个词里边有文章,应该是先从历史出发,然后文学作品里边才能找出其中一些答案。

  怨愤与无奈

  主持人:另外一首也是很有名的,《声声慢》这首词。

  康震:那太有名了。

  主持人:学术界有很多关于它的争论,陈祖美教授觉得她应该是前期之作,但是另外有人觉得是后期,您怎么看?

  康震:大部分人认为是后期的,陈先生那个我看了,他认为是他们夫妻感情不好的时候写的,被搁置的时候写的。陈老师认为他这里边用了很多典故,这些典故是采自《诗经》里的。我感觉这首词没那么悬。这首词为什么特别有名呢?是因为它琅琅上口,几乎成了我们的口头禅,我觉得这首词是一口气写出来的,是一气呵成的。因为这种开头本身就非常奇特,不是坐那儿苦思冥想半天。所以我觉得里边不可能包含很多典故,这是一首性情之作,它里边有一些用典故的,再比如刚才那首词,你发现没有,凡是用了典故的词读着都不顺畅,她把那个东西嵌在里边。但是这个寻寻觅觅是一气读完,而且这首词超级沉痛,里边包含的不只是一个愁字了得,里边有很多很多内容。所以,读这首词,你一看就能感觉到不仅仅是为情所伤的问题,而是感觉到有一生的伤心泪都蕴含其中。

  而且这首词有一个特点,比较长,是一首慢词,《声声慢》,而李清照早期的词都是短的,之所以篇幅变长了,一方面是词本身发展到南宋的时候长调就比较多了,慢词比较多;另一方面,要说的话很多,这就跟短篇小说、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一样。等到晚年的时候,因为北方已经被占领了,所以我觉得从种种角度来看,这首词都应该是晚期所作,而且这也不是我个人观点,很多大家都这么认为。

  主持人:我觉得您这本书里边不仅是讲李清照,大部分还是提到很多关于赵明诚一些故事,因为他是对李清照影响最深的一个男人,他几乎所有的词都会跟他有一些关系,他们俩青梅竹马就认识了?

  康震:青梅竹马不太准确,赵明诚跟她认识的时候大概也就十五、六岁的时候,青梅竹马是发小在一起长大。

  主持人:赵明诚这个人里边提到一段历史,原来觉得赵明诚这一点还不错,温文尔雅,跟李清照挺配的,应该也是琴棋书画个个精通,后来发现里边有一段不光彩的历史。讲他当一个官。

  康震:等于是南京市市长。

  主持人:后来弃城而逃了,也不顾李清照,不顾一家老小逃走了。后来在李清照词里边很少提及这段历史,她也没有什么怨言吗?

  康震:问题是什么呢?我这书上讲了四点理由,就是为什么李清照的词和诗里边,包括文章里边几乎没有提。后边只提了一句,就是说某年某月某日他做了金陵知府,某年某月某日罢官就完了。这个是非常客观的,没有一个描述。我觉得对于赵明诚这种行为,李清照肯定气得够呛,这个事对她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刺激,而且他被罢官了,这个事情朝廷已经对他做出处理。作为妻子来讲,我想可能最主要的是安慰他、宽慰他,而不是在伤口上撒盐,这是一个。

  再有一个,赵明诚毕竟在当时是他们家的台柱子,因为李清照没有工作,也不可能去工作,所以我觉得家里边出了这样不光彩的事,李清照总不可能在词里边,在诗里边,在文章里边再痛骂一通,再大肆宣扬。而且,在时局那么动荡的情况下,她尤其要保障这个家庭的稳定。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夫人,作为一个家庭主妇在对待这个事件上跟我们作为读者,作为后代人所要采取的愤慨的态度是应该有所区别的,她首先要保证家庭。好比说你有一个弟弟考试不及格,你到外头院子里头喊,我弟弟考了不及格,在家里边用棒子打他,鸡飞狗跳的,那怎么可能呢?

  主持人:家丑不可外扬。

  康震:对,而且老师已经对你的弟弟做出了处分,这就行了,更何况是自己的丈夫呢?所以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李清照肯定会采取一个真正比较实际的态度,我们不能指责她一有个事就在诗里边反映,但是赵明诚这个事做的确实太次了,在这个问题上肯定鄙视他。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点击进入网上大讲堂往期精彩回顾

中华书局:《康震评说李清照》
发表评论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