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博客首页 > 正文
周国平:过日子不懂得回味就太可惜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9日16:19 新浪博客
周国平:
周国平:人的精神生活如果实现了善良、丰富、高贵,他既是幸福的,又是有档次的。

    精彩语录:

  真正有读书风气的时代,读书不是大众化的事情,而是个人的事情,读书人有自己的阅读爱好,选择和他性情相合的书。现在读书成了一种大众消费,媒体向大家推荐书,大家都去读畅销书,这是很可悲的。

    尼采的痛苦在于信仰缺失

    主持人:您以前是研究尼采的,很多人对尼采并不是很熟,您能不能简单谈一下您对尼采的理解?

  周国平:尼采的东西不能简单谈(笑),一简单谈就走样了。对于任何大思想家,简单地去谈他都是很难办的事。勉强地做一做,只能概括地说一说尼采伟大在什么地方。第一,他作为一个人是很伟大的,因为他是一个很真实的人,他敢于面对自己的内心,敢于面对时代的问题。

  主持人:他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周国平:因为他是19世纪下半期的人,1844年到1900年,是19世纪的后半叶。这个时候是西方开始普遍对他们哲学的观念开始产生怀疑了,对历来的形而上学开始产生怀疑,还有一些人对基督教本身产生怀疑、提出批判。尼采就提出一个口号“上帝死了”。实际上是他们原来相信的最高价值发生了问题。尼采自己在精神上是一个很真诚的人,他也发现自己没有信仰。但是他又感觉人是需要信仰的。这样一种矛盾让他很辛苦,他认为人生需要有一种意义,但是他又找不到这种意义。他研究哲学的出发点是这个,为自己解决问题。但是同时他又发现,他的问题也是时代的问题,时代也没有信仰。这种个人精神上的困惑和时代的困惑合拍了,这是他的哲学能够产生巨大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

  单从哲学这个学科来讲,他的影响也非常大。应该说20世纪的哲学基本上都绕不开他,当然具体讲起来就比较复杂了。

    不要一边过日子一边把它消费掉

  主持人:您最近出了一本新书——《善良丰富高贵》,为什么会起这样一个书名?

  周国平:这个书名实际上是我近年来想的比较多的问题,也和今天我们这个话题有关。因为今天的话题讲幸福问题,其实我觉得从我刚才说的灵魂的快乐这个层面来说,我这三个概念应该也都是包含在里面了。善良、高贵指的是人的道德方面,道德最重要的是这两条。我们以前讲道德问题比较表面,都是讲一些具体的规范,集体主义、爱国主义、遵守纪律等等表面的规范。其实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他应该是善良和高贵的。所谓善良,是说他作为一个生命,能同情其他的生命,这是善良。所谓高贵,他作为一个有灵魂的人,应该有自尊心,同时也尊重其他人,把其他人看作是有灵魂的人,这两件事是最重要的。这是从道德来说。

  从幸福这一点来说就是丰富,丰富和人的幸福关系很大。因为你这个人真正享受精神上的快乐就应该是一个丰富的人,有好奇心、爱思考问题的人,一个情感体验比较广阔的人,比较细腻的人。这一点也很重要。我特别强调一点,人对于自己的生活,对于自己的经历,不要一边过一边就把它消费掉。我的意思是,你过完以后不去想它,你也不去回味它,过去就算了,这挺可惜的。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生活,你应该一边生活一边去体会你的生活,去感受你的生活,最好还能回味,写日记、写点东西。这个过程实际上你是把你外面的经历转变成你内在财富的过程,这样你的内心就会越来越丰富。

  所以,丰富、善良、高贵主要是指这个人的灵魂、精神生活。人的精神生活如果有这么几个重要的价值实现了的话,他既是幸福的,又是有档次的,比较高雅的。

    畅销书榜诞生后读书变得有些可悲

  主持人:您自己提倡一些大众来读一些哲学的书吗?

  周国平:应该读。但是我要强调一点,不要去读那些哲学的入门书,什么《什么是哲学》、《怎么学习哲学》、《哲学的教科书》,不要读那些书。应该去读原著。我是反对一个人以大众的身份去读书,读书绝对不是一个大众化的事情,是个人的事情。现在读书成了一种大众消费,这是很可悲的。现在读书往往是什么呢?媒体向大家推荐一本书,一本书成了畅销书,大家都去读同一本书,这是很可悲的。以前不是这样的,一个真正有读书爱好的时代,真正有读书风气的时代不是这样的。真正有读书风气的时代,读书是个人的事情。有一批很多爱读书的人,但是他们都是作为单个的个人,有自己的爱好,自己喜欢读哪些书,有他的选择,和他的性情相合的书,他有选择。不是大家都在读同一本书,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现象,很可悲。把读书从个人的精神生活变成了一种大众文化消费,我是反对这个东西。

  主持人:您觉得应该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

  周国平:从自己的兴趣,从自己的性情,应该把读书的过程变成自己的精神生长过程,自己变得越来越丰富。那是一个有机的过程,也和你自己的经历、你自己的爱好融合在一起的,你不可能从外面强加进去一个东西,必然是有自己的选择,应该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所以,我比较反对媒体畅销书榜推销的办法,我不太赞同。

    和自己的灵魂对话非常有趣

  主持人:我记得您曾经说过因为痛苦所以哲学,您觉得哲学究竟是让人痛苦还是让人幸福的?

  周国平:因为痛苦所以哲学这是媒体在整理那次杨澜访谈中的内容,他们整理时给了一个标题,不是我自己整理的。好像是在《四川日报》还是什么报纸里转过来,转到我的博客里。那个节目做完以后我也没有文字稿。

  主持人:这个标题还是他们起的。

  周国平:后来我在网上搜索,就搜索到四川日报整理之后登出来的文字,当然我也做了一点变化,但是省了我的事就拿过来了,是他们给的标题。

  讲的也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实际上人为什么需要哲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痛苦,是因为有困惑,想解决自己的困惑,所以去思考。这个思考解决困惑的过程就是一个哲学思考的过程。

  主持人:今天时间也差不多了,最后一个环节,您要给网友推荐一本书,有助于寻找灵魂的书,您会推荐哪本书?

  周国平:其实和灵魂有关的书很多,我所看到的书,和灵魂关系最紧密,直接谈灵魂的书应该说就是《圣经》。

  主持人:您为什么不推荐您自己的书呢(笑)?

  周国平:我的书无非是读那些灵魂导师们书的一个体会而已,应该去直接读那些导师们的书。我刚才说《圣经》,因为我不是一个基督徒,并不是把《圣经》看作是一个宗教的读本去读的,我是把它看作真是一个灵魂的读本,一个有灵魂的人应该怎么生活。从这个角度我觉得耶稣的很多说法都是非常好的。

  当然《圣经》是光灵魂,没有肉体了。然而有一个人,他又有灵魂,又有肉体,冲突很厉害,但是始终灵魂清醒地在反省自己,这个人就是托尔斯泰。我读托尔斯泰的日记,觉得他对灵魂的关注,自己和灵魂之间天天进行对话,真是非常真实。可以读一读《托尔斯泰日记》。

  主持人:谢谢网友的收看,也谢谢周老师给我们精彩的演讲。谢谢周老师!

  周国平:谢谢。

  (聊天结束)

[上一页] [1] [2] [3] [4]

  点击进入网上大讲堂往期精彩回顾


发表评论
新浪博客搜索   帮助 │ 爱问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4相关链接
·周国平:我为什么不喜欢做演讲(2007-04-19 15:53:44 )
·周国平: 无法告别的告别(悼文二篇)(2007-04-04 16:53:41 )
·周国平:成功给我带来的最大便利(2007-03-23 11:06:49 )
·周国平:人一生应该知道的七个哲理(2007-03-02 10:35:38 )
·周国平凭什么说女人不能搞哲学(2007-01-10 10:20:26 )
·周国平:女人缺少逻辑性不宜搞哲学(2007-01-09 16:13:35 )
·周国平:女人更具有人性 比男人更是人(2007-01-02 14:17:03 )
·周国平谈家庭教育:怎样做成功的家长(2006-12-25 15:07: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