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玉良:在深圳完成了自己的一些积累 |
---|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5日18:22 新浪博客 |
主持人:这是一个主题,随意发挥? 杜大恺:对。 刘牧:应该说是一个很宽泛的主题和概念,刚才玉良说重彩,我觉得彩墨比重彩更宽泛,我们都是使用水、使用墨,就是彩,我跟杜老师可能偏于淡彩多一些,颜色比较淡一些,他们几位颜色多一些,所以我们没有用淡彩重彩这个说法,所以这个说法更多是考虑使用的材料,这样更宽泛,刚才杜老师说了,彩墨这个提法最早是由徐悲鸿提出来的,我们也没有想更多地从学术上努力界定它,我觉得这样可能会受到一些限制,实际上更多是用材料开始,我们都有彩墨,我们组织一个展览,还是按照各自的语言探索和发展,对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或者语言样式上发展。 主持人:彩墨二月四个人在一起联展是您第一次提的? 刘牧:不是不是,我们四个人都应该算是发起人,但是我跟玉良沟通得多,跟关老师沟通得多一点,最先跟关老师有了一个沟通,还有另外一个策展人,然后我跟杜老师沟通,跟钟老师凑在了一起,再说老早就认识,都是老朋友,不光是好朋友,时间很长了。 主持人:关老师觉得四个人一起联展,和个人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关玉良:四人联展是一种推动,一个人展是渗透你一个人的思想,传播你一个人的思想,我们昨天看到杜老师的几张彩画,是现场画的,还是写生画的,有一个学术交流的空间,更主要的四个人能形成一种,从学术上讲能形成一种规模,形成一种共识,这个共识传播开就比你一个人的风格要有一种提炼感和面积感。 主持人:咱们聊了半天彩墨二月,接下来聊一些比较私人的一些问题,我知道关老师您是东北人是吗? 关玉良:我黑龙江人。 主持人:是生在黑龙江还是长在黑龙江? 关玉良:生在黑龙江长在黑龙江。 主持人:后来在深圳待了八年? 关玉良:十年了。 主持人:我看到留言板有一些问题,您觉得深圳的八年对您的艺术创作灵感重要还是黑龙江重要? 关玉良:不同的,黑龙江给了我原汁原味的回忆,深圳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时间个空间,让我静下心来,抛开商业的气场,完善自己以前在黑龙江积累下来没有完成的一些东西,在深圳都完成了。但是要融入深圳里面去,商业性比较强的话,也没有达到你想要的目标,你要排除它的商业性,你画的画比北方好。 主持人:您最初说过在中央美院的风格,您的风格是比较唯美主义的,后来变得非常冷峻或者比较酷那种。 关玉良:这个我想可能根据人的年岁、对社会的不同看法,对行内、行外,自身的检讨,我30岁的时候画北方都是大山大水,自然的东西,到了西藏又画了一些民族土著风格的原始风,到深圳就关注人性的状态,城市里人生活的状态,和自然的状态,从这里边画的东西不是客观的了,很大程度主观占的比例比较大,通过反思想人性,今天我跟杜老师还探讨人活的价值观的问题,意义的问题。基本是这样的,一个画要转变要根据自身心性的转变。
主持人:钟老师今年四月份会在中国美术馆有一个个人展览是吗? 钟孺乾:是。 主持人:这个是什么样的主题? 钟孺乾:《迹像境》,这个是谈绘画的基础语言的,这三点我自己的探索和我思考有关系,整个展览与我的名称,后面加上绘画学术研究展。 主持人:我看到好多网友在说,您以前创作了很多有一种大胆记系列的主题,感觉像庙会里的那些。 钟孺乾:对。 主持人:好像很多网友非常喜欢您的那个系列。 钟孺乾:画面上有一种舞台的感觉,我总是希望、魔术、杂技跟我生活有关系,我有一段时间生活在杂技团,我爱人在杂技团工作,杂技团的舞美设计、我前后五年时间生活在这样的职业群体里头,但是我的杂技的题材,还不是去直接画了一种生活,因为我了解他们的职业的艰辛,还不是这样一种东西,也不是唯美理想化杂技有多美,想通过这个作为一种象征性的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