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博访谈35期 我们要让大家知道真正的西藏文化 |
|---|
|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5日17:09 新浪博客 |
视频页:藏人文化网创始人谈西藏文化 西藏的宗教色彩 主持人:大家都感觉宗教色彩也比较神秘。 网友:如果拿藏族百科全书《格萨尔王》和其他著作相比的话,最合适的是哪一部?比如荷马史诗? 才旺瑙乳:从史诗的角度来说比较多,有荷马史诗,还有其他一些民族的史诗,但是从百科全书这个角度来说的话,还没有其他的史诗能拿来跟我们《格萨尔王传》做比较。 主持人:可能也是比较的角度不一样。 旺秀才丹:我们所提别的史诗都是已经出书成册完整的,但是《格萨尔王传》是被称为活的史诗,到现在这个史诗还没有唱完,而且现在据我们所知大概有一百多部,现有发掘到的可能有一百多万行,但还没有结束,不断有新的版本被唱出来,所以被称为活的史诗。像荷马史诗这些,已经是一个死去的一个史诗了,等于一个完成的成熟的一个,但是《格萨尔王传》是活的,不断有新内容补充进去。 才旺瑙乳:去年在青海发现《格萨尔王传》的说唱艺人,很年轻,20多岁,他现在能够说唱一百多部。 主持人:数量很惊人了,会不会有一个什么形式出现在咱们面前?比如说CD? 旺秀才丹:我估计出CD可能够呛,因为据我所知西藏大学原来有一个叫玉梅的一个格萨尔人,他每天拿录音机录,可能要录二三十年时间才能把所有东西录完,录完以后再做成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主持人:近来西藏热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西藏的图书热,我们现在看到好多书店都有介绍西藏的书,但大多都是旅游和文化这方面的,可能旅游的更多一些。这方面现在以文化类为主的,是不是也可能为了销路,会打上一些旅游的烙印?有没有这种情况? 旺秀才丹:现在是这样,现在西藏热涌现出的图书确实是越来越多,这里面藏族人写的书比较少,有很多旅游者到藏地旅游之后拍一些照片出书,这种现象非常多。这里面比较有代表性的像《藏地牛皮书》,很多人热爱西藏,到西藏去了一趟以后确实内心感受特别多,他就把这些东西写下来出版,这种书市场上确实比较多。 主持人:咱们文化类的,刚刚您二位提到以书养网,我注意到也拿来几本书,这是不是就完全是文化类的? 旺秀才丹:可以说我们出版的这些书都是藏族学者写的关于西藏的书,这些书可以说在市场上占的份额不大,大概有四五十本,其中有一些书在市场上非常有影响。你比如说像我们出版的《爱心中爆发的智慧》,这本书原来已经有好几个版本了。 主持人:这个是不是类似于“心灵鸡汤”那个意思? 旺秀才丹:差不多,智慧和慈悲,跟佛教有关系。 才旺瑙乳:其他的这些主要就是我们西藏的文化和历史书籍。 旺秀才丹:这两本都是我哥写的,他写的一个《西藏创世之书》,藏族的历史应该说在几千年之前文字记载的非常少,在文字记载很少的情况下我哥利用不多的资料,对藏族的历史进行了一个诗意的再次阐述。 主持人:“藏人笔下真实的西藏”,藏族人写西藏,大家关注兴趣点最大的可能还在这儿? 旺秀才丹:是,我们所做的这个除了网站工作之外,也就是我们网站赖以生存的图书这一块,我们主要还是出版藏族作家学者写的一些图书,因为这样的书是能够反映真实的西藏情况。 主持人:最近有什么打算? 旺秀才丹:西藏热升温,我们发现实际上对藏文化的了解,在基础层面上很多普及性的图书比较稀缺,我们现在已经编选出了,像《藏族文化常识三百题》、《藏传佛教常识三百题》等,这些图书就是针对热爱西藏文化的群体,向他们传授一些最基本的西藏文化知识。 主持人:像我看到这种封面头就晕,所以需要普及(笑)。我记得在藏人文化网上有一行字,每个读者所买的是正版图书,他花这个钱的1%会捐助给藏区的一些老人和小孩? 旺秀才丹:对,这个也是我们去年年底开始逐渐在推广的一个项目。我们原来做图书,在藏人文化网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慈善这一块,我们也是想着把图书也好,包括以后网站也好,包括以后慈善活动募集来的这些资金,还是想着给藏区贫穷落后的一些地区给那些父老乡亲们一些资助。 主持人:为什么会有面向藏区的公益慈善服务平台这个定位呢?我觉得藏人文化网是一个文化方面的东西,为什么要加入一个慈善平台这样一个定位?怎么想的? 才旺瑙乳:慈善应该说是我们西藏人的一个传统信仰,藏族大多有补给的习惯,所有有钱人向乞丐补给的一个节日,这是我们西藏人的一个传统人生准则。 网友:主持人学一句藏语。 主持人:有特别简单的吗?扎西德勒? 旺秀才丹:这是对对方的一句问候和祝福,吉祥如意,见面和分手的时候都会用到扎西德勒。 主持人:我也只知道这个(笑) 网友:二位老师为大家现场演唱一小段藏族歌曲。 旺秀才丹:唱歌不是我们的特长,不过可以唱两句。在我们家乡,我的家乡是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那一带父辈们传统聚会娱乐的时候坐在一起会唱歌敬酒,实际上多的我们也不会。 主持人:简单的来几句。 (旺秀才丹唱藏歌) 主持人:感觉特别好。 才旺瑙乳:我给大家说一句藏族的谚语,这是近几年藏人文化网的网友知道的一句,在牛的眼睛里再美的鲜花也是一把草。 主持人:各取所需,有点儿意思。咱们再回到问题中。 网友::每一个去过或者是向往西藏的人,对西藏的地域或者文化都带有一种非常敬畏的这么一种感觉,这种敬畏会不会在交流上有一些隔阂的存在?比如说我可能不会平等的去感受这些文化?我总是在仰视,会不会有一些这样的隔阂? 才旺瑙乳:这个应该说有几种情况,一种就是旅行者他的这种观念,旅游一圈回来,他了解一些表面的情况,另外有一种人可能他去不了西藏,可能对西藏文化有一种敬畏感,说起这个,我记得著名诗人于坚说过,他对西藏抱有一种敬畏的感觉。但是我觉得这些都不是文化,我们办藏人文化网就是让大家了解,把这个所谓的神秘面纱揭开,让更多的人来了解真正的西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