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博客首页 > 正文
高峰:我把《俺爹俺娘》的纪录片剧情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3日21:27 新浪博客


焦波(BLOG):30年前我亲手给爹娘留下第一张照片。

  焦波:我和高峰为主题歌掉泪

  焦波:他说焦波,我已经把曲子改了,是用山东民歌《一枝花》改的曲子,我填的词。他说我唱给你听一听,我说你唱给我听听,他就在电话里唱一遍,当时没唱完的时候我已经热泪盈眶,想哭,马上想到爹娘,爹娘的画面直接伴随着乐曲展现出来。过一会儿我说你再唱一遍,我觉得高台在唱的时候也是已经掉泪了,他在那边掉泪,我在这边掉泪。

  主持人:那是2004年11月4日,那一天晚上没有人见证,两个人也不在一起,看不到感动。那天晚上每个人的感动都是源自于自己爹娘的,牵引这份感情的是那根电话线。很多网友说能不能在今天请高台长在这里原音重现一下。

  高峰:没问题,虽然唱歌唱不好,但是可以唱。原曲大家相对熟悉,最早山东电视台有一个电视剧《武松》曾经用过这个曲调,但是不一样。山东一个民歌叫《一枝花》,是山东梁山一代的民歌。有一次我参加梁山艺术节,将近上百只唢呐,农民一起吹《一枝花》,我真的是热泪盈眶,没有见过这个阵势,一百只唢呐普通的老百姓齐奏,我当时就觉得非常震撼。后来我们觉得做《俺爹俺娘》这个电视剧,首先想到是山东味的,肯定是山东,我们是原生态的,我想必须在我熟悉的山东的旋律当中找一个旋律。

  主持人:爹是山东的爹,娘是山东的娘,这个曲子一定是山东的曲子。

  高峰:而且我觉得唱的味也应该是山东的味,这个曲子我稍微改了改,就在我的脑子里定型了,赶紧填词,赶紧给他打电话。

  主持人:三个小时之后电话接通了,《俺爹俺娘》的曲调就这样飘出来,这样我们时隔两年多之后,再原音重现一下那个通电话的夜晚。

  高峰:大概的词我是这么写的,因为我还是受到焦波故事的影响。“秋风叶儿黄,山冈上吹熟了五谷粮。俺爹俺娘站在那山冈上,春风雁儿忙,河岸上送走了啷哩啷,俺爹俺娘站在那河岸上”。

  一个是我小时候的情景,感觉到爹娘在养育你的时候,你大了的情景,爹娘送你的时候,最后结尾好像有点自己老了以后自己的情景,给大家唱一下。(鼓掌)

  (高峰现场唱《俺爹俺娘》)

  主持人:昨天我上午的时候看焦老师的那个画册,当时我特别有感触,因为当时我的电脑里就一直放着这首MP3《俺爹俺娘》,其实之前我听高台长唱过一次,那一次特别不一样,那一次是在一个非常普通的聚会场合里。当时高台长唱第一句的时候,我一直拿手机的摄影功能在记录。回家就把它拿给爸爸妈妈听,我爸爸妈妈因为听到这首歌想到他们的爸爸妈妈。所以今天开始的时候,高台长的定位是特别对的,说今天无论是在这里做访谈还是在线上听访谈、看访谈的人,都首先是爹娘的儿子、爹娘的女儿。

  我们每一次听这首曲子感受是不同的,而且我觉得用一个又一个的画面。包括刚才高台长说到的送儿站在高岗上,我昨天翻开焦老师的书有一个图片,俺娘站在路口上,底下题了一排小字:每一次走的时候都告诉娘不要送,娘也答应不送,但是每次都会走在这条小路上。

    昨天是我妈妈的生日,昨天看到这个画面就抑制不住想哭。我想今天在线上看节目的有很多人是不在家乡,在外求学、在外工作、在外漂泊。《俺爹俺娘》之所以会引起这么多人关注,是因为它触动了我们心里最简单,也是最原始、最真切的那份对亲情的感悟。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有想法把它拍成电视剧可能很容易,但是要把电视剧实现,这个过程很多人会有很多疑问。刚才一个线上的网友说我一直想象不出来一部纪录片和电视剧的结合是什么样的形态。是啊,大家都看过电视剧也看过纪录片,电视剧就是找几个演员演,纪录片是真实的,它们是怎么结合的?

  高峰:为何要把纪录片剧情化

  高峰:我是把焦波给爹娘拍的纪录片剧情化。因为你不得不承认,纪录片的拍摄和电视剧的拍摄是不一样的。我觉得不一样主要的特点在于剧情化,因为电视剧总是通过冲突展示生活的,纪录片总是一个情节、片段。为了把它剧情化我就设了一种姑且称为藤缠树的方式。把这些素材作为一个树,我要绕一个藤从底往上盘起来,但是不能损坏这个树。这个藤应该是包着树往上走,也就是我的剧情弥补过去所拍摄的不足。过去肯定是没有考虑到剧情,看到这些素材之后就找到一些可能发生的剧情。

     当然也设计了那么几个人物。首先这个片子的主角就是俺爹、俺娘,但是为了剧情化又设计了一些人物在里面。但是无论从表演和导演方式和摄影的要求上,必须找回到原来纪录片的感觉,让它好像是一回事。有些朋友看了以后突然问,这个人现在还是村委会主任吗,其实不是,他是在剧情里。但是达到的效果就是,他还是纪录片里的状态,只是使纪录片更剧情化了。我就把这些剧情和人物的补充当做藤,紧紧围绕过去拍摄素材的树,用这种方法。无论是内容和形式都是视为藤,去缠着这棵树。


焦波(BLOG):《俺爹俺娘》这部戏有很多都是真实的东西。

  主持人:不是两条平行线,而是交织在一起的?

  高峰:对。主角肯定是俺爹俺娘,俺爹俺娘已经去世很多年了,从第一集到最后一集,爹去世后娘还在。从第一集到二十多集,娘一直在,她毫无疑问是主角。

  我为什么说是原生态的电视剧呢?因为主要的人物都去世了。过世以后根据这个素材编的电视剧,还是以他们为主的,真是原生态。当时爹娘什么时候想过能变成电视剧。

  主持人:就是真实的生活。

  高峰:就是真实的生活,非常真实,这些素材使我震撼就是因为真实。除了爹娘之外加了其它素材,包括焦波的大哥,因为从小智障,但是特别纯朴,是一个劳动者。他也很幸福,尽管是一个智障的人,但是他长期生活在娘的身边,活了70岁。像焦波远在北京,他怎么能照顾娘?我倒觉得尽管大哥是一个智障的人,但是因为他在娘的身边,娘感到很幸福,大哥也感到很幸福,从片子中都能体现。而且这个片子从大哥开始,婚事呀什么的,就是这么一个智障的人,不可能在电视剧里有这么真实的人。

  主持人:他也是被当时拍摄和记录下来?

  高峰:对。有些状态是演员演不出来。我为什么感兴趣?为什么做这么一个藤缠树的概念?很多事情演员演不出来,真的太真实了。我呼吁我们的演员有一天能够演出爹娘那种状态,但是很难。我相信也能够演出来,但确实是很难。

  主持人:所有演员扮演角色希望达到的至高境界就是回归到生活,但是这个的确……

  高峰:这是一种境界,这是一种追求。我们搞这个剧,实际上我也不是做剧的。我就是想站出来,让这个剧更真实,也让人觉得电视剧应该更加真实,应该有这样的一个品种。

  主持人:可是当你说完我脑子里有很多很多问号,这种藤缠树,因为主角已经不在了,爹娘已经离开了,拍摄中一定有很多困难。因为藤缠树,没有办法交流,遇到哪些比较具体的困难和解决困难当中的故事?

  高峰:如何剧情化这是最大的困难。在我们编撰剧本时,因为已经是剧了,就应该有剧本,实际上有一个提纲。把这些提纲抛出去之后,导演也好演员也好,让他们自己处理。而我们的演员往往又都是这个村里的人。

  主持人:也是原生态的人。

  高峰:一定要换成自己的语言说话。很多就是告诉你一个意思。

  主持人:给我们举一个例子。

  高峰:比如这个里面有一个村委会主任,实际上他不是村委会主任,他是焦波的朋友,为什么他必须在里边?他以前是焦波的朋友。焦波不在的时候,爹娘一有病,一住院,一有什么困难,他总在身边,总背着爹娘上医院,老在镜头里,包括上北京他也是推着轮椅车,他是避不开的人。

  主持人:他是树里的人,所以拿出来当藤。

    高峰:村里人在拍摄时都挺自然

  高峰:你避不开,我想既然避不开,就在里边,怎么办?必须是里边的人物,就在这里边假定他是一个村委会主任。这么一个人成为村委会主任以后,语言方式、各方面都是村委会的样子。很多语言都是你自己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他就按照他的状态去表演。

  主持人:作为纪录片里,他当时被纪录的时候应该是很自然,可是一旦拍电视剧还会那么自然吗?

  高峰:真是挺自然。焦波那个村里的人,可能这么多年看焦波拍太多了,他们的确非常自然。

  主持人:不晕镜头。

  高峰:焦新知道我们组织村委会开会的场景,村长召集全村人开会。我不敢说这个剧会怎么样,我敢说这些群众演员肯定是所有的农村戏里最真实的群众演员,不怵,状态特别好,就是农村开会,知道是拍戏,但状态非常好。

  主持人:但是也像正常拍电视剧光都要布起来吗?

  高峰:要求的氛围一样,而且开村委会点名,这个人,那个人,真点名,一看焦什么,焦什么,张什么,然后就开始议论一些事情,的确特别真实。

点击进入名博访谈录往期精彩回顾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新浪博客搜索   帮助 │ 爱问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4相关链接
·《俺爹俺娘》无数次感动中国日前推出终结版(2006-11-21 11:44:58)
·图文典藏版《俺爹俺娘》作者亲情互动(2006-11-15 13:46:53)
·最感人视频:俺爹俺娘第一次上电视(2006-11-02 16:34:58)
·著名摄影家焦波连续剧《俺爹俺娘》淄博开机(2006-02-10 12:17:53)
·纪实的另一种可能 采访《俺爹俺娘》作者焦波(2005-08-09 10:57:06)
·看《俺爹俺娘》 为父母潸然流泪(2005-04-22 15:17:24)
·组图:患难见真情--俺爹俺娘一次次战胜病魔(2005-01-31 14:11:51)
·焦波《俺爹俺娘》清远摄影展(2005-01-28 16: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