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小平聊人生规划:成功不是一门学问(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1日12:42 新浪博客 |
徐小平:我从来不用成功学这个概念,成功学至少不称一门学,成功智慧是有的,成功经验是有的,如何办一个新浪,如何办一个新东方,如何成为一个托福老师,这个是有的,如何提高博客的点击量,这个归纳起来成为不了一个学科,成功学一定是有问题的,我不用这个说法的。 但是,比如我做的工作,也没有到顶点,只是在许多人的前面。还有一个问题,我做的工作是关于教育和职业发展方面的东西,有人问我自己治疗他的性冷淡,我就不知道了,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除非我经历过这个痛苦。 主持人马骧:希望下篇博客中看到您这方面的论述。 徐小平:博客上也人专门论述这方面的内容的。怎么才能成为这样一个角色的话,你怎么也得有教育学完整的教育,完整的教育意味着本科学位,硕士学位,因为有一个资格的东西,我本人没有学过,我是经验,我是智慧,我是威望,如果你想成为这个角色的话,我说你做过任何和教育有关的工作吗,没有,那就免谈。如果你在新东方看大门,听过所有老师的演讲,看过所有新东方的书,你是可以给人家咨询,很多的名师就是给人家看教室的。所以职业咨询是一种专业,教育咨询,职业咨询,下午我要开一个会,就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委员会,作为专家出席了,学心理学,学人力资源学,这是一个学科,尽管不是科学意义上的学科,管理学,我说要想成为这个,我这样的角色,教育和职业咨询的话,心理学,教育学,人力资源学,或者文史功底特别深,比如我的助手,他跟我两年了,我说过所有的话,写过所有的文字他都知道,学生来咨询,他基本可以给百分之八九十的咨询。 主持人马骧:您从什么时候被别人认为著名的职业咨询师? 徐小平:我在音乐学院毕业的时候,我想去文化部工作,还是北京大学工作,这个时候假如有人愿意提供指导的话!我愿意付他钱,五块钱,当时是挺高的,当时我左右为难,也有出版社让我去,电视台也让我去,当然现在知道的话,我就去电视台了,后来我不知道怎么弄,我去北大看看,去文化部看看,文化部看了一下我就不想去了,每个办公室放了一张床,特别无聊,我去北大了,我去看了有一件事让我又不想去了,八个人一个宿舍,还有隐私吗,八个人一起,你只有分享的隐私,没有绝对隐私,但是我还是喜欢北大,尽管住房条件很恶劣,这个选择是根据直觉来的,我觉得很对的。但是到新东方以后,我也没有想做职业咨询师,我回来以后,俞敏洪告诉我,有大量的学生拿不到签证,想做出国咨询,那个时候移民刚刚开始,我做了移民咨询,留学咨询,这个时候我发现,许多人是不能够留学的,他留学对他没好处,许多人不能移民,许多人必须移民,他不想移,许多人不能移民他疯狂想移,我就意识到我的咨询关系到人家的命运。这个时候你想想,他不是人生咨询是什么,不是人生设计是什么,我刚回来的时候,劝一对夫妇不要去意大利移民,他们就拿着钱,我不是小骗子,俞敏洪让我回来,我要对得起人家,我就开始有意的,为人家三年五年负责的一个咨询,慢慢的就构成了我的咨询体系。 主持人马骧:明白了这个过程,明白这个过程以后,就涉及到相对具体的问题,每个人都不一样,我要找您咨询,我有我的情况,我的同事有他的情况,您根据什么原则给他们指导? 徐小平:比如三四年前,就新浪,当然不能说什么人的名字,我当时写了一个采访,后来没有发表,叫大专问题采访,结果新浪来了一个女生,03年的时候吧,她当时是大专,但是当时97、98年的时候做了一个版主,后来成了新浪的一个第一代的论坛版主。还有一个,新浪的一个员工,他要出国,我说不要,暂时别走,再等一两年,我说你这20几万,离开新浪你能不能挣到,他说不能,我说你带有偶然性,你没有具备行业竞争力,你知道吗,你知道这个意思,假如你万一离开新浪,你挣不到这么多钱,你的成就感继续下降,你就什么事都干了。每个人确实不一样,但是我有几个原则,你学到的东西,是不是得到的应用,是不是得到充分的应用,得到满意的运用,第二个你的收入是不是达到心灵的平衡,你知道吗?我假如在这里为你工作,我免费义工,你觉得很幸福,可以啊,这种人很多,但是你吃什么啊,小白脸可以吃老娘们的,这个比较粗俗,你从有一个平衡点,第一,你的知识运用是不是得到满足,你对物质的需求是不是得到平衡,第三你的心灵是不是均衡的,我有一次去寺庙里去,他们说这里面的住持是北大一个哲学博士,我听人说同一个地方,还有一个北大哲学系的,历史系的,他们在那里至少是没有异性的,但是他得到了心灵的平衡,所以我就看,你心灵是不是平衡,你是不是感觉到幸福成功,我问你一个问题,把你问崩溃了,证明你是假象,如果你有坚定的信念,我就会推荐你去做,我咨询的时候是以你的信念,以你的心灵为依据,经过旁敲侧击给每个人找到归宿。 主持人马骧:学以致用,心灵平衡。 徐小平:学以致用,学以致酬。 主持人马骧:其实您给他们做咨询的过程中,就把他们研究透了? 徐小平:心理分析这个词准确,但是许多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士,会对这个词有特定的定义,因为弗洛伊德的心理咨询书,我是做的是价值分析,被咨询者来求教者的心灵深处的价值观的分析,这是不是你想要的,比如真的本科生是你要的吗,有一个学生跟我咨询,写了一篇文章叫我是他妈的大专生,她骂的是社会对大专的歧视,这个女生已经挣十几万了,过得也不错,也结婚了,婚姻也可以,长得也还好,她是大专生,我说你已经获得很多博士生得成功,知识是无限的,你可以天天读我的书,或者黑格尔,或者随便谁写的书,你这个年龄,三十岁左右的人,你得工作,你得挣钱,你得养孩子,你去专升本,你把这些毁了,你要出国,你是要的吗,我遇到过一个,他就要毁掉这个家庭,我说赶紧吧,我帮你。 比如考研你真的想考研吗,你想干什么,社会地位,俞敏洪比我社会地位高,工资高,你不读研你能到更多的工资吗,答案有的时候,至少是很多时候,至少一般的时候,是超过那个研究生的,这是中国特色。所以我把这些问题讲清楚以后,他就觉得有道理,我们社会里面存在一个问题,叫跟风现象,人云亦云。我有本书讲的是考研学历,学历也是一个手段,也是一个工具,我读物理学博士,我想成为杨振宁,数学的独立天才多得是,陈景润也没有博士学位。 有个博友,她想做网络编辑,为了这个目标她要去读编辑的研究生。当时把我气得够戗。当时我身边就坐着新浪编辑唐晓芸,她是师大毕业的,学心理学,当时正快乐地从事着自己的工作。这个博友,她为了当网络编辑要去读研究生,这是不必要的。你知道这样的事情很多,花了心血,结果播种了龙种,得到了跳蚤,这个跳蚤是你要的吗,假如真的是你要的我就是跳蚤专业户,也是可以的,歌德有首歌,从前有个国王,他是喜欢养跳蚤。那没有办法。 主持人马骧:有一位网友说,大专毕业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很老,根据跟不上企业的发展,请问,我们大专生,怎么为自己的职业做规划? 徐小平:我有一篇文章,大专,职高,在职业里面,慢慢往上升,升到一个高级的职务,比如我从看门起,从护理做起,慢慢做到护士长,我从文秘做起,慢慢做到总经理助理的助理,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助理,最后把总经理理掉了,这是无数人成功的例子,从政界,商界都是这样的。大专也是,普遍在中国当成一个升本科的前提,大专就是培养也文化有技能的劳动者,做导演你可能需要电影学院毕业,但是世界最伟大的导演,斯皮尔伯格也没有学过电影导演,香港那些大导演也没有学过什么本科,李安算一个,但是成名道路不同,但是电影领域里面,服装啊,灯光啊,未必需要本科,有两种东西,一种是需要从学术中,你需要高学位,一种从实践中来,学历对你意义不大,这个问题提出,就意味着他依然把大专当作一种无奈,当作一种半成品。 主持人马骧:我们如果说为了得到更高的学位,我们需要这种跳蚤,我实话实说,我是一个本科生,我面对我们众多的博士的同学的时候,我自己内心真的没有心理障碍吗,我觉得人家挺棒的。 徐小平:我多年来认为自己是失败的音乐家,我是音乐学院毕业的,我没有拿到奥斯卡音乐奖,我很郁闷,有一天我看到报纸报道,有两各位大的美国历史,在民事诉讼上击败了西浦森,一个是学爵士乐的,一个是学戏剧的,两个人本科毕业只有,知道搞音乐没有饭吃,去了法学院,这一瞬间,我心里顿时奏起了欢乐颂。我为什么为自己学音乐,而没有从事音乐感到自卑呢,我的工作在这里就神圣了,我就是要跟这种愚蠢的观念作对,相除千万人,甚至亿万人心灵深处的,返祖现象的价值观,比如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为什么心里还有隐痛呢,假如你找我咨询的话,加入网络新浪是未来的话,毫无疑问它是未来,所以我已经解决你的问题了,我的使命在这里,就是要跟这种几千年遗传的,我们社会残存的价值观做斗争。 因为我坚信,这些观念,一两三年都会不断被淘汰的,最后我们是完成文化的转型,完成和谐社会的建构,完成每一个人价值的充分实现,尊严的充分实现,幸福的充分实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