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我们息息相关
是人人都应该学的一门学科
如果你也想成为一个懂心理学的人:林正光老师的80堂实用心理学课,将带你系统学习正宗心理学,帮你掌握一套心理学的方法,培养心理学思维,让你成为生活中的“心理学家”与“问题解决专家”。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世界观,也叫宇宙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观。也叫宇宙观。哲学是其理论表现形式。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人生观
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人生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
价值观是指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看法和根本观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 ,由于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构成了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财富蜕变显化高能量超级精彩分享
你觉得赚钱难,是因为你对有着太多的限制和恐惧,那些财富实相比你好的人都是限制比你少
你不缺乏赚钱的能力,但你缺少驾驭更多钱的能量,你缺少那份对进账的激情和状态;
清理可以让你不断剥落一个又一个的财富限制,让钱宝宝总是追着你跑;
让你得到财富的心,你和财富关系一好,财富四面八方来到你。
也许你认为领导力是天生的,依靠天赋,领导力是可以复制的!
普通人完全可以通过学习获得领导力。
讲课数百场,影响数万人,
华为、海尔、苏宁都在从中获益。
领导力是什么?怎么培养领导力?
好领导坏领导的区别在哪儿?
方法以及实操技巧和经验,深刻影响海尔、华为、苏宁、中国银行等领军企业,并被北大总裁班、清华大学MBA课程等进一步传播。
精 华 解 读
一、什么是可复制的领导力
二、领导和管理的区别
三、沟通视窗
四、管理者角色
五、领导力技术
一、什么是可复制的领导力
1.领导力是可以学会的
领导力可以学会吗?很多人会摇头。在东方,“领导力”被神化为一种“感觉”,似乎无法通过学习学会。
成千上万的创业者、企业老板通过学习,提升了领导力,带来了企业发展切切实实的改变。
为什么领导力可以学会?为什么领导力可以“复制”?
2.每个人都可以具备领导力
“复制”的关键在于工具化。掌握工具,人人可以具备领导力,领导的实际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这一点上,西方社会走在了我们的前面。例如可口可乐、宝洁这样的大企业,讲究的是工具化,把工作拆分成可以完成并检验的步骤,员工接受训练,按照步骤行事,有条不紊。
在这样的体系中,员工效率变高,领导的领导效果也有显著的提升。而这种“工具”是可以复制的,可以轻松传递给下一个人,实现领导力的永续发展。
进一步说,这也可以避免员工流失带来的巨大损失。掌握了领导力工具,实现了领导力的自我发展,就不必担心某一个高管离开导致业务停滞不前,因为会有新的员工及时补上,保证领导力的环节不断、不乱。
3.员工的执行力等于领导的领导力
还有一些领导者会陷入“执行力”的迷思,执着于提升员工的执行力,却不知道,员工的执行力等于领导的领导力,只有领导提升了领导力,才可能带来员工在执行层面的高效表现。
具体应该如何去做呢?日本企业的做法值得借鉴。在日本企业中,领导给员工交代工作任务,一般需要交代五遍。
第1遍,交代清楚事项;
第2遍,要求员工复述;
第3遍,和员工探讨此事项的目的;
第4遍,做应急预案;
第5遍,要求员工提出个人见解。
经过这样的复杂流程,可以确保员工充分理解做事的目的和方法,减少后续失误的可能,避免徒劳无功,防止“重做”的风险。而重做是企业最大的非必要成本。
和日本人的这种做法恰恰相反,许多中国管理者的口头禅是“不要让我说第二遍”,这样就会造成员工理解上的偏差,做出来的成果可能与你的期待南辕北辙。这就是领导力高低的区别。
二、领导和管理的区别
1.领导的核心驱动力
“领导”和“管理”是不同的。二者之间的区别之一就是核心驱动力不同。
管理的核心驱动力是“怕”。员工怕老板,担心做事情做不好,担心完不成KPI,这样带来的后果是,工作往往只是交差、应付,没有创造性,也没有责任感,长此以往,还会导致团队的不和谐。
和管理不同,“领导”的核心驱动力是尊敬和信任。员工对老板有着充分的尊敬和信任,相信跟着你能成大事,才会真正投入到工作之中,尽心尽力。
用怕来驱动团队,这个行为就叫做“管理”;而用尊敬和信任来驱动团队,就叫做“领导”,二者的性质有显著的区别,所带来的结果也完全不一样。
2.游戏改变领导力
如何打造团队中的尊敬和信任?可以参照游戏的四个维度进行领导力塑造。
特征一:共同目标
要给团队设置一个宏大的目标,使得大家集体向目标前进,形成凝聚力;
特征二:及时反馈
要对员工的行为作出灵活、准确的有效反馈,让员工有参与感,进而产生价值感;
特征三:清晰明确的规则
要为工作设置明确的规则,让所有人有规可循、有章可售,打造公平环境;
特征四:自愿参与
要尊重员工的意愿,培养员工参与工作的自觉意识,推动工作进程。
有了这四个特征,工作对于员工而言就不再是压力,而是能够乐在其中、创造价值的事业。
三、沟通视窗
1.什么是沟通视窗?
沟通视窗又叫“乔哈里视窗”(Johari Window),是一种分析模板,把人工作、生活中的事情分为四块,代表四个不同的种类,在一起构成了一个“视窗”。
沟通视窗中的四个象限代表了我们遇到的四种不同情况,需要分别处理,各有其特色。
2.公开象限
顾名思义,公开象限是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内容。
在所有人中,公开象限最大的是名人、明星等公众人物。他们频繁露面参加公开活动,发表演讲、出席仪式,也都是扩大自己公开象限的过程。
3.隐私象限
隐私象限是自己知道、他人不知道的部分。人人都有隐私。
隐私象限内部也有层次,共分为三层。其中最深处的是“Deep Dark Secrets”(DDS),即“又深又黑的秘密”,这是不可告人的部分。
在DDS之上,是程度较轻的秘密,比如你不好意思开口、但知道的事情,例如对同事的不满,这部分我们的选择往往是心照不宣。
再向上,还有一种秘密是我们忘了说的秘密。
忘了说的秘密就是“知识的诅咒”。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陷入这种困局。我们自己会觉得自己说的话、做的事没问题,但是会让他人迷惑不解。
在营销中,知识的诅咒也很严重。广告人霍普金斯为舒立兹啤酒撰写的广告就是针对这一点。舒立兹啤酒采用了纯氧吹制工艺,霍普金斯把这作为卖点,但是舒立兹的老板对此习以为常,没有敏锐地发现。
4.盲点象限
盲点象限是我们自我认识中的黑暗地带,指的是他人知道、但我们自己不知道的部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消除盲点象限,需要借助他人的帮助,由他人说出我们自己没有注意或者无法发现的盲点。
5.潜能象限
潜能象限是我们自己不知道、他人也不知道的部分,代表着我们的潜力。
潜能象限是这四个象限中最大的一部分,每个人的潜能都值得去努力挖掘。
6.象限间的互相转化
沟通视窗中的四个象限可以互相转化。
把隐私象限转化为公开象限,我们采用的方法是“自我揭示”。具体的操作方法是主动向他人袒露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想法,让别人多了解自己。
把盲点象限转化为公开象限,采用的方法是“恳求反馈”,请求他人指出自己的盲点。
无论如何,象限转化的目的都是尽量扩大我们的公开象限,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四、管理者角色
每个管理者身上都有三个角色:领导者、管理者、执行者。要分别发挥好这三个角色,才能带来领导力的提升。
三种角色的比重、三种职能发挥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管理者的三个层次。
1.领导者的角色
领导者是通过营造氛围来提升绩效的人。
管理团队时,团队的氛围非常重要。氛围好了,团队的凝聚力强,工作效果就好。反之,如果团队氛围不佳,工作产出也不会好。
电视剧《亮剑》中的李云龙就是一个善于营造氛围的领导者。他着力打造“亮剑精神”,同时领头维护这个精神,使得自己的部队上下齐心。
和李云龙相比,剧中的政委赵刚主要承担的就不是营造氛围的职能,他负责日常事务的管理,保证不出界,但无法营造氛围、提升战斗力。
2.管理者的角色
管理者是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的人,只有明确了这个定义,才能避免“事必亲躬”的错误做法。
凡事都要亲力亲为的领导者,不是优秀的领导者。凡事亲力亲为,员工的创造力和活力会被压制,领导者的精力也不足以承担,最后的结果是毁灭性的。
3.执行者的角色
执行的核心定义是给出结果。
在日常的工作中,有太多的执行者只是“执行”命令、完成既定的动作,却没有给出相应的结果、没有产出。这样的执行是无效的,而且会伤害团队。
优秀的执行者需要认真执行,给出结果,同时及时对工作内容本身进行反馈,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五、领导力技术
领导需要观念、需要技巧,也有着专门的技术。掌握了领导力技巧,管理团队事半功倍。
1.倾听和提问是一门学问
倾听他人是交流的开始,要保持专注、深呼吸,给对方安全感,让对方说出心中的想法。
提问时,要多提开放性问题,而不是封闭性问题。封闭性问题包括“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限制了对方的回答,往往会引起对方情绪上的抵触。
与之相反,开放性问题即不留预设的问题,没有引导的倾向性,如“你觉得怎么样?”“你有什么想法?”这种问题可以激发对方的谈话欲,让对方更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觉得自己受到尊重。
倾听的最高境界是要学会反映情感、学会反馈。反馈是塑造员工行为的最重要的工具。
2.反馈的分类
反馈分为很多种,不能一概而论。
反馈可以分为正面反馈和负面反馈。员工做对了事,我们给他反馈,这是正面反馈;员工出现了失误,我们给予批评和指正,这是负面反馈。
无论是正面反馈还是负面反馈,都还存在着层级的区分。大体说来,反馈可以分为三级:零级反馈、一级反馈和二级反馈。
零级反馈指的是没有能够及时反馈,给出的反馈为零。领导者看到员工的表现,把自己的评价和想法放在心里,没有及时告知员工,这是零级反馈。零级反馈往往会打击员工的积极性。
一级反馈比零级反馈略好,给出了反馈。领导者在看到员工的表现后,给出评价,如“小张,干得不错!”“这个想法好!”但是一级反馈还是不够的。
领导者真正需要掌握的是二级反馈。二级反馈是在一级反馈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不光要求领导者说出对员工的评价,而且要给出理由。
小张干得不错,到底是哪里不错?这个想法好,到底好在哪里?这些都需要向员工说明清楚。这样才能让员工获得最大的动力,让他(她)知道自己工作的意义。
学会反馈,员工更有干劲,团队也会更加和谐。
3.BIC工具
在反馈中,不只有夸赞员工的正面反馈,还不可避免地要有负面反馈。在做负面反馈时,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对事不对人”,但是这很难真正做到。
因此,掌握工具非常关键。BIC工具就是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工具。B代表Behavior(行为),I代表Impact(影响),C代表Consequence(后果)。
B:谈及对方行为的时候,要说事实而不是说观点。比如员工经常迟到,找对方谈话,不能说“你又迟到了吧”,而应该说“九点上班,你是九点十分才到吧”,这样就可以避免预设对方是不负责任的员工,构建谈话的基础,让对方更容易听进去。
I:这部分需要谈及影响,这种影响是短期的、局部的,比如员工没有按时完成任务,导致项目延期,整个团队受到了损失,要一起加班。谈及这一部分可以警醒员工之后注意。
C:后果指的是长期后果,比第二部分的影响更为深远。在这一部分里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只谈公司(团队)的深远影响,而要尽量和员工本人的长期发展挂钩,让对方清楚这些失误、错漏关系到他自身的核心利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引起对方的重视。
BIC工具需要反复练习,从一点一滴开始,持续进步。BIC工具也不只适用于团队管理,也可以用在家庭领域,用来教导孩子。使用好BIC工具,才能实现真正有效的反馈,真正提升领导力。
结 语
爱因斯坦说:什么是荒谬?持续不断地用同样的方法做同一件事情,但是期望获得不同的结果,这就是荒谬。
拒绝荒谬,真正进步,就要求我们从现在开始改变。学习领导力方法、掌握领导力精髓,就是改变的开始,它将造福我们每一个人
生命中最重要的旅行——自己跟自己的旅行
生命是一場旅行,生活中有很多難忘的事,一直陪伴你的只有自己。
小時候我們很容易開心,但隨著年齡增長,你會發現你的開心跟自己的關係越來越小,越多的是來自別人的認可和肯定。
結婚了有了家庭,老公(老婆)開心你就開心,孩子聽話你就開心,父母健康你才開心。
我們活著活著就迷失了自己,忘記了自己的想法,慢慢的在自己身上形成了厚厚的殼,學會了看別人的臉色,學會了見機行事。
因為我們從小就斷開了跟自己的連接,所以我們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流行什麼就穿什麼,而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
孩子哪方面比較薄弱就盯孩子哪方面,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夠好。
覺得自己足夠好的時候,是不需要證明自己的。
我們來地球就是為了玩一個迷失自己到找到自己的遊戲,是一段找到那個最完美最真實自己的旅程。
外面沒有別人,外面只有自己。當你把矛頭指向別人的時候,你就把力量交給了別人。這只會讓自己成為受害者,不會解決任何問題。
你就是生命的主人,只有你才能決定自己的生命。
就像投影儀一樣,你內在覺得自己不夠好不被愛,才會把那些不愛你的人吸引來。
當我們不能和自己連接,就不能和外面的任何人連接。
我們所謂的好看難看,只是集體意識的評判而已。
我們所有不好的感受,都是來自我們自己的評判。
真正的生命旅程,就是自己和自己的關係。
所有的父母都是無條件的愛孩子,但是由於很多人不知道如何表達,所以讓孩子不能接收到我們無條件的愛。
如果你自己不滿足,內在匱乏,那麼沒有人能滿足你。
其實孩子來到我們身邊,就是讓我們認識一個非常寶貴的品質——自由。
每一個人都以自己獨立的狀態存在著。我們都是獨一無二的。
來到世上,就是因為我們內在知道我們會在最短的時間內,遇到那個最真實最簡單的自己。我們那個內在充滿了愛、喜悅和自由的自己,已經等待我們很久了,我們只需要做的就是回到我們內在,因為生命就是自己和自己的旅程。
每時每刻只看到真實完美的自己。有兩點分享給大家:
第一個:善待我們自己,任何時刻給自己一個美好的心情,你是你世界的主人。
第二個:真實的面對自己的感受,敢於去真實的面對自己。
标签:
健康教育情感文化育儿杂谈 |
分类: 愛是一切的答案 |
你能以许多方式爱自己,而每一件发生在你身上的事,都是一个体验爱的机会。当我们以正确观点来看时,其实任何一件事都能提供一个爱你自己的机会。当事情似乎有违于你时,它们只是将你原可运用的力量受到阻挡的情况让你知道罢了。我确信如果我请你们列出一张表,写出那些你可以做的、对自己是充满爱的事,你一定可以想出很多。
也许有一部分的你会提醒你,你并没有实现那些事,于是一场斗争就开始上演。这个内在战争会耗损你的能量,而认为自己做错事,并非运用能量的正确方法。
爱你自己意指,全然地接受你现在的自己。
这协议没有例外,它是你自己同意要欣赏、确认、接受并支持此刻的你。它意指活在当下。
你们许多人抱着遗憾来回忆过去,想着你如何能以一种更高善的方式来处理那样的一个情况,并想象只要你能够做好这件事或那件事,那么事情一定会有更好的结局。有些人的着眼点在未来,而使得现在的自己似乎是并不适当的。
如果你能记得过去你成功的那些时候,那么你的过去就能在你创造正面记忆时帮助你,而未来可以是你的朋友,如果你在想象未来时,能勾勒出你正在创造的下一步的
爱自己,全然地接受你现在的自己
55
爱己及人,爱人及己
AIJIJIREN,AIRENJIJI
视象。不要因为你尚未达到而责怪自己。毫无保留地爱现在的自己是很重要的。爱自己是超越执着和不执着的。你们活在物质的身体里,而每个人都有一个你们称之为“我”的焦点。而你们正是因为被赋予了“我”,所以你们就能够从更大的整体分离出来,来体验存在的一个特殊部分。
直到现在为止,所有你们经验过的每件事,都是你此生要来学习的。不论你将这些事件标示为好的或坏的,它们都是组成你的存在、你的独特性及你的目的的一切。如果你们能够从我的观点来看自己,你看见的自己将会像是一块多面的水晶。
你们每一个人都是全然不同的,一个能量独一无二的组合。每一个人都是美丽、独特、世上唯一的,就如同每块水晶一样。你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反映光,因此你的灵光不同于你四周的那些人。如果你能欣赏自己的独特性,看出你已然选择的道路与任何其他的人不一样,你就能更容易超然于别人的看法,而遵循自己的指引而行。
爱你自己更多的另一个方法就是停止与别人相比。虽然你是整体的一部分,你当然也是独立的个体,有你自己的路。那些你接受为你自己的、关于群体和家庭的信仰系统的信念,可能会妨碍你爱自己。也许你听说“每个人都说静坐冥想是好的。”所以如果你没有那么做,你就会觉得自己挺糟的。爱自己的挑战就是从别人告诉你的每一件事情展开,问自己:“这适合我吗?这会
爱是一切的答案
56
爱己及人,爱人及己
AIJIJIREN,AIRENJIJI
给我带来喜悦吗?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我会觉得快乐吗?”最后,如果这些都成为你自己的体验,那才算数。
人有个倾向是,想把另一个人或某件事物——比如一本书——当作权威,而将对你有益的决策力置于身外。跟随老师学习有许多的益处,但只有当你能学习到如何为你自己取得信息并达到自己的成长时才能说是有益处。我的存在是要为你开一扇门;我不希望拿走你的力量,却是要带给你力量。当你与你的老师,与任何你在生活中将他当作是权威的人,或与你的朋友在一起时,小心地问询并聆听他说些什么。
也许你会接受他的话,而将这些话当作真理,你要记得问:他们说的只对他们是真的,还是对你也有好处呢?这很重要。
57
标签:
健康教育情感文化育儿杂谈 |
分类: 愛是一切的答案 |
什么是爱自己?爱自己,就是接纳自己的全部,允许自己的每一种感受流通;爱自己,就是安详在每一个当下,做真实的自己。
1.允许自己的每一种感受流通
爱自己,什么是爱自己?爱自己,是接纳自己的全部!
允许自己,允许自己的每一种感受流通:快乐的感受,痛苦的感受;允许生命的全部经由我们而流过,允许你的痛苦穿越你,允许你的生命流动起来。痛是流动的,乐也是流动的,所有情绪和身体上的,只要是感受,它就是会流动的。你要成为那个旁观者,看着这一切的流动,看住你的念头,尽量不要让它发展为一大串的思维,就是这思维阻碍了你生命的流动。
爱是一切的答案
58
当你接受自己的全部以后,你就接受了全世界。当你看到自己的自私,当你看到自己的嫉妒,当你看到自己的愤怒,当你看到自己的虚伪……当你看到它们,而不再谴责它们,不再逃避它们;你看着它们如何让你下到地狱,你使那些痛苦不愉悦仿佛要死掉一般的感受在你身体内发生,你允许它们流动起来,你接纳你的全部,你会开始对每一个众生升起真正的慈悲和爱心。因为他们也是如此地抗拒和逃避着自己的感受,他们的自我也一直在捍卫着自己的伤口。
我也在学习的过程中,比如十几天没上网,发现每天博客浏览量仍然很高,看访问记录有很多人在一些地方推荐我的博客,主要对象是抑郁症患者,我知道这里有很多痛苦的人在看着,有很多人给我信息,他们以为我现在好开心,好自信,好畅快……错了,我很痛苦,很难受、焦虑、抑郁、封闭;我的身体四处都痛。我的脐轮、心轮、吼轮、额轮,总是突然有一阵巨大的痛苦,都是阻塞生命的存在。我每天都做妖魔鬼怪的噩梦,一点都不想和人交流。唯一不同的是,我接纳了这些,我允许它们,好吧,痛就痛吧;好吧,难受就难受吧;好吧,不想交流就不交流吧。自卑就自卑吧,狂妄就狂妄吧,嫉妒就嫉妒吧,喜欢撒谎就喜欢撒谎吧……
好吧,好吧,那就这样吧。我倒要看看它们还能持续多久!
从出生开始,由于功能失调家庭积累的问题,身体
59
爱己及人,爱人及己
AIJIJIREN,AIRENJIJI
爱是一切的答案
60
严重阻塞。如果认为做点什么就能解决掉它,我想说,那是大大的幻想。我说这个也是针对自己。十几天前,我仍一直紧抱着这个幻想,这是一个大大的幻想。我在趋乐避苦,期待某样东西能让我从此安详自在,心无挂碍。这也是所有抗拒痛苦的人共同的幻想。然而现在,经由和痛苦越来越深的相处,我不是知识上的理解,而是内心也开始真的明白了:不用做什么,只要放松,放下所有多余的担心和恐惧,看着那内心深处的恐惧、愤怒、痛苦、阻塞……你会明白:哦,原来它们会过去,它们一下子是通畅的,一下子是阻塞的;哦,原来是这样的,它们是流动的,它们不是不变的。
2.爱自己,不是只期待光明,还要接纳黑暗
我们理智上都知道一切都是变化的,可是我们的潜意识不懂,所以这不是嘴巴上的工夫,而是要实地去考察的。从现在开始,把你的注意力时刻移动到你的身体感受上,注意你的呼吸,学习做你的心的主人,看着那些痛苦的感受,允许他们穿越你。如果一个人说了你一句,你的身体会产生某种感受。你会发现你的呼吸加速、身体紧绷,某个
爱己及人,爱人及己
AIJIJIREN,AIRENJIJI
地方发热、发烫、很堵。你会发现你的身体发生了很多变化,然后你的潜意识立刻会对这种感受有所反应。如果是愉悦的感受,它会起喜爱的心理;如果是不愉悦的感受,它会起厌恶的心理,这种感受可能你幼年时经历过。比如被父亲责骂,因为那时你是如此的脆弱,所以你以为你要死掉了,你以为父亲不要你了,你非常非常的恐惧,你也非常的愤怒,但是为了不被抛弃,你选择了压抑你的愤怒。而现在,别人的一句话唤醒了你曾经的感受,你的潜意识立刻辨别到这种感受是不好的,你立刻生起被抛弃的情绪。有些人是立刻对别人发怒,有些人是继续压抑自己,把愤怒丢向自己。
我们不是因为别人的某句话而受伤,而是因为别人的那些话触碰到曾经的伤口而受伤。因为那些感受而如此的痛苦。那些感受都会在身体上反映出来的,试着去观察它,你会发现,感受只是感受。是你曾经对那些感受的恐惧记忆,是你如此抗拒和逃避你的感受,使得你的痛苦成倍地扩张、缠绕,变得更加的复杂。去吧,体验你的感受,观察它,必要时带着大不了一死的决心,你会开始发现其实没什么好怕的。
这就是爱自己,体验自己的感受。那是你的感受,那是真实的你,那是你的一部分。逃避和压抑无济于事。学习吧,让我们一起学习吧,不再为了任何人而压
61
爱是一切的答案
抑我们的感受,不再为了任何理由而逃避我们的感受。为了我们自己而开始体会自己的感受,允许他们流动起来,允许全部的生命经由我们流动起来。
爱自己,不是只期待光明,还要接纳黑暗!只有经过全然的体验,重新认识你的情绪、你的感受,你才能真的超越你的情绪。不要因为经典告诉你不应该贪、嗔、痴,所以你一感觉到贪、嗔、痴就立刻压抑自己,告诉自己不能这样。这是不行的,也许你经由祈祷、观想赶走了它们,可是它们实际上只是被你压到了潜意识深处。唯一的超越之法就是彻底而全然地体验它,平静地观察它们,看着它们来来去去,你永远定在一个平静的点,看着自己因为某种感受而上天堂,看着自己如何因为某种感受而下地狱。
3.抑郁也是一种福气
很多抑郁症患者胸一闷就以为自己要死了,就会有莫名而巨大的恐惧。那恐惧是什么?你不曾靠近过。现在,试着去看看它!看着它,不要期盼它会过去,不要期盼痛苦一下子好起来;看着它,跟它在一起。只有当你能跟它在一起后,当你接纳了它,它自然会过去的。只要你不抗拒和逃避它,它自然会过去的,这是生命的法则。
感受只是感受,你如此害怕你的感受,是因为曾经你的父母,你的亲人如此压抑和抗拒你真实的感受。现在,学习接纳
62
爱己及人,爱人及己
AIJIJIREN,AIRENJIJI
它们,为了自己,为了真实的生命,接纳它们,了解它们,超越它们。
不要再为了你的抑郁症而伤头脑,也许所有你认识的人都急着想把你治好,他们都不喜欢你这样。他们会说你这样就没法读书、谈恋爱、赚钱,你这样太不正常了。因为别人都这样说,你也觉得自己不正常,想要和别人一样。想想,你是因为什么而觉得自己有病,你又是因为什么而想要变的正常?因为自己吗?还是因为别人?我想说,你是如此的真实。大部分人早已远离了真实,而你是如此真实的生命。你痛,是因为你是流动的,接纳它们吧,没有什么好怕的,你看看,不论多么的苦,你都已经活到了现在。
抑郁症的人是有福的,它们能快速引导你走上真实的道路。
63
爱是一切的答案
我遇到一大堆充满爱的心灵导师,他们都是经历过严重抑郁症的人。有那么多作者在经历抑郁症十几年后突然开悟,比如《一念之转》的作者,《当下的力量》的作者……他们开悟之前也会经历严重的抑郁症状。不同的是他们面对这一切,他们接受这一切,他们是真的知道一切都会过去的,他们抱着必死的信心往恐惧里面跳,结果他们反而全身而退,获得了真实的自由,他们的喜悦与安详是如此的真实。
4.生命不息,内观不止
也许你说你不想要什么真实的生命,只想要简单快乐的活着,能和别人好好聊天,能好好读书,能安心吃饭;又或是你想
安详地活在每一个当下,只做最真实的自己。
64
爱己及人,爱人及己
AIJIJIREN,AIRENJIJI
要赚大钱,你想要大成功……我想说,有渴望是好的,证明你还是有心有希望的。祝福你!恭喜你!既然你的感受自己找上门来了,你逃不了的,你必须亲自去了解你真实的感受和需要是什么,尤其在这里看到我这篇文章,你更逃不了了。因为你会开始观察到自己,你会开始试着去观察你的呼吸,观察你的焦虑、抑郁、恐惧,即使你以为你要死掉了。你也会开始看到自己以为自己要死掉了,你会看到的,你一定会看到的,即使每天只有那么一刹那,也许某天变成几秒,也许某天变成几分钟,你会进步的,你会开始明白的,没什么好怕的,不要介意,这些话也是我对自己说的。
生命的河流会带你走向你该去的地方,即使你现在身陷地狱,即使你满是怀疑与恐惧还有自闭,即使你说你都要死掉了,即使你说哪有那么容易,即使你根本看不下去,即使你看了想给我一拳,即使你说你现在就要去死了……你一直都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做着正确的事!
而我,也只是一个走在路上的人,路不好走,我仍在风暴里学习。但是知道路上有这么多人相伴,这是莫大的鼓励。我们不是孤独的,我们不是唯一痛苦的。相信自己,不再期待抑郁症能否好起来,不再为了任何人任何事而逼迫自己,只是安详在每一个当下,只是做真实的自己。即使内心和外境尽是狂风暴雨,而我们也能安住其中,安详自在,无所挂碍,愿与你们同行。
65
貴阳供电局2019年优秀团青骨干培訓
积极心理學,NLP教練式領導力圓滿結束
西藏是一个很美的淨土,非常適合旅游,給西藏中国移動上课是一个很特別的经歷,上的课題是生命量子領導力
标签:
健康教育情感文化育儿杂谈 |
分类: 愛是一切的答案 |
西哲认为,利己是人的本能,对之不应作道德的判断,只可因势利导。同时,人还有另一种本能,即同情。同情是以利己的本能为基础的,由之出发,推己及人,设身处地替别人想,就是同情了。自己觉得不利的事情,也不对别人做,这叫做正义,相当于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觉得有利的事情,也让别人享受到,这叫做仁慈,相当于孔子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在这里,利己和同情两者都不可或缺。没有利己,对自己的生命麻木,便如同石头,对别人的生命必冷漠。只知利己,不能推己及人,没有同情,便如同禽兽,对别人的生命必冷酷。
中国儒家也强调同情,但往往否定利己,使得推己及人失去了基础。在这方面,荀子比较正确,认为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区别在求利之道不同,可惜他的见解少被采纳。同时,儒家的推己及人也有毛病,“能近取譬”限于宗法关系,使得仁蜕变为父子关系的孝,进而蜕变为君臣关系的忠。于是,以同情为出发点的儒家伦理竟演化成了血淋淋的三纲,君命臣死,臣不得不死,在专制权力面前,一切生命的价值都等于零。
利己和同情
爱是一切的答案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