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终南山修行隐士时尚旅游 |
分类: 正安必修课 |
终南山
传说中,那里是太阳和月亮睡觉的地方,
自古至今,是隐士的天堂。
正安文化将在初夏 6月22日-26日组织终南山游学之旅,在终南山一起体验清风明月、身心静谧的自在日子。
【为什么选择终南山】
天下修道,终南为冠。自古以来,这里汇集了各地的隐士。目前也有来自世界各地上千名隐士选择隐居这里。
为何选择终南山?
1、终南山的地理位置与山林环境独特。
‘天之中,都之南,故名中南,亦称终南’,长江黄河分水岭,是我国地理气候的南北分界线,山大沟深,水源充沛,林木茂密,野果满山,而且四季分明,气候干燥,为山居生活提供了理想的客观环境。
2、终南山自古以来就有隐士传统。
中国历史上的不少名人都曾做过“终南隐士”。相传,西周的开国元勋姜子牙;晋时的王嘉、隋唐五代的新罗人金可记、药王孙思邈、仙家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金元时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明清时江本实等,都曾隐居终南山。终南的隐士规格很高,许多人“慕道”而来。
3、终南山“精气神”俱足,在这里修道易成。
终南山有一种‘气场’,能直通人心。另外,终南山有灵气,可以代表华夏文化之灵性。许多练过气功或站桩的人,来到这里习练都会感觉到效果比平时明显很多。
【为什么安排这次行修】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做过儿女,做过学生,做过妻子丈夫,做过下属,做过领导,做过父母,做过爷爷奶奶。我们“扮演”过很多很多的角色,而哪一个才是真正的自己?很多时候,我们在忙碌中迷失了,只是活在一个个角色里。然而,那不是真正的自己。实际上,只有当我们找到自己的时候,才是真正在活着。现在,是时候停下来,和自己好好相处,全然地感受自己的内心。
看似不断在改善的生活状态,有时候已经搞得我们身心俱疲。而身心能量的充沛,却是一切的基础。为身心充电有几个方向:一是跟大自然呆在一起;二是和高频率,正能量的人在一起沟通,能量交互;第三,是与我们人类神性的部分连接。这个假期,我们会开启一场在大自然中与智者交流的体验营,为身心充电。
这不是普通的旅行,这是一次融合了“开示”,“打坐止观”,“书法静心”,“画画观心”,“抄经明心”,“行脚止语”和“品茶论道”等多种形式的体验营,是一次带你走进内心,探索生命奥秘的旅程。
【行修老师介绍】
赵归元老师
正安文化《书道》课特邀讲师
赵泉连老师,号归元,早年皈依禅宗大德净慧长老,法号明梼。终南行者,多年不輟修行,得益于慧公长老生活禅启悟,书法与禅修结合,倡导“在习字中修行,在修行中习字”的新书学理念,因材施教,融古汇今,皈依自心,超然尘外。
当代杰出的书法教育家、《书法与静心》课程创始人,已开办书法教学课程90余期,致力于推广书法、静心、禅修相结合的个人身心成长体验。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儒教研究会理事、河北省当代书画院副院长、中国汉字书写推广中心主任。
让我们跟随赵归元老师一起,在终南山的怀抱里,对身体温柔以待,让心灵清明觉醒。
【营员招募人群】
l 想习练书画,从中静心的你。
l 想从慢生活中找回自我的你。
l 想探索终南山隐士,呼吸新鲜空气的你。
l 想获得自我成长、意识提升的你
l 探索人生、生命奥秘的人。
l 想获得情感关系、人际关系,家庭关系和谐的你。
【日程安排】
第一天(6月22日周三 ):
下午:13:00 在西安机场集合,统一乘大巴进终南山。举办开营仪式。
夜宿:终南山山溪边某草堂
第二天——四天(6月23日 周四——6月25日周六):
赵归元开示:笔墨静心。
白天:“开示”,“打坐止观”,“书法静心”,“画画观心”,“抄经明心”,“行脚止语”
晚上:品茶论道,赏月照心,继续宿终南山山溪边某草堂
第五天 (6月26日周日):
上午:与赵归元老师结缘作别下山。
中午:11:00 集体乘大巴去机场。
【友人分享】
某学员:
机缘巧合(也或许是愿力得偿),得以攀了趟终南山。终南古今之丰誉就此不谈,但在 山中的收获,却是无论如何都该给自己留下些笔墨的。草堂当真就是草屋一间,宇宙wifi倒是强大,但手机信号网络神马一概全无,只留下简易原始的生活。就是这样的原始简单,她感觉到了自在,有那么一瞬,她甚至觉得这是这几年最美好的时刻就在这草莽山间,好像太久没有这么畅快开心过了,尤其是聊天,可以聊得神智清明,聊天也有如此的魅力和功效。我们每天都吃饭,多少人还会仔仔细细品味单纯每粒米的滋味?我们每天都大解,又有多少人能仔细体会倡导运作污垢出离间的感受?我们周围的植物,阳光、甚至钢筋水泥都有它的气味,这些原本是生命的根本,但我们几乎视而不见,这些自然美好在我们的漫不经心的刷屏、执着的自以为是中悄然消散。在终南修行,一切都是从学习怎样吃饭、怎样运动、怎样关注自己开始。与禅师聊天,找到释放压力的不二法门,原来生活也可以有禅意,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某学员:
报名课程时,朋友问我去山里干吗,有什么目的。我也不知道。只是模模糊糊地觉得,该去山里呆呆,安安静静的,尤其听说山里没信号后,心中更是暗喜。耳根清净,甚妙。突然想起:有余既不足,有空灵的情致,就比“满”好。城市生活太满。大成若缺,在这发呆的空白时刻,在远山芬芳的草木香气中,心里空空如也,恍惚缥缈,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宁静,平和,欢喜。也许,这就是我此行的目的。
某学员:
原来安安静静的发会呆,也很欢喜。也开始体会到师傅所说:来终南行修,并不是让大家归隐山林。关键是以山居的生活态度过好城市的生活。
【温馨提示】
1. 进山行修,请确保身体无恙,能全程参与课程;
2. 山中幽静,宇宙WIFI强大、能量充沛。但无手机信号,请安排好个人事务,清静参与;
3. 山中清冷,同学需自带少许保温衣物。中巴车抵达山中,下车后仍需爬山路1个小时左右,携带必要少量行李,做好体力分配,轻装简从;
4. 山中住宿条件艰苦,全体学员统一安排在2-3间的通铺房间。原始厕所,不能洗浴,但每晚会有有热水可泡脚;
5.草堂一日两食,早餐九点半,午餐两点半,忌荤腥和自带零食,晚上适当准备茶歇;山上所有食品和物品皆为人工背上山,山中倡导节俭;
6. 请自带洗漱用品、水杯,塑料包装的物品和食品尽量少带或不带;
7. 学费不包含各地同学往返西安的机票及交通费。
【课程费用】
食宿费+机场往返终南山交通费:2000元
学费:5800元
优惠:1、正安书道老学员学费可享受八折优惠;2、正安老学员、正安医馆会员学费可享受98折优惠;3、早鸟价:五一前报名缴费,可享受优惠2基础上的九八折优惠;
【咨询电话】游学席位仅有15名,感兴趣的朋友们抓紧报名喽~~
报名链接:​http://zanedubj.mikecrm.com/eP74GX
联系人:高老师
联系电话:18510364262 010-64009772
标签:
健康中医教育 |
分类: 正安必修课 |
【缘起】
大家都多少了解JT叔叔的《伤寒论》和《庄子》课程,但是叔叔可是台大文学系的高材生,文学诗词才是他的老本行。又或者说《庄子》的解码和《伤寒论》的解构是依托于他文字符码的解码能力和不同版本的比较研究能力,才得以使这样两部古书的“真”被揭示,同时课程又被演绎的生动有趣。
我也和大家一样,之前也只有这样的认识和了解,直到听了那一次的讲座。讲座大约2小时,以富有寓意的诗词和歌曲作为文字符码的解码对象,寻找不同文化词曲符码背后所唤醒的共同记忆,那样的无用之美让我找到了久违的感动,那也许是我们中学时期才有的无时间感和无自我感。下面这段视频就是这次课的集锦,我想这样的课不需要太多的语言描述,当你我都被感动的同时,你知道这就是我们需要的东西。什么也不为,只为了那样清凉的夏夜,能聆听这样感人的诗词赏析……
【授课老师介绍】
谭杰中老师:
http://s1/mw690/001ZoGT7zy6JLYnwwzS60&690
谭杰中老师,笔名“JT叔叔”,在台湾主讲《中医基础理论》、《伤寒论》、《庄子》内七篇、表现与创作力培养等课程。授课风格生动平易、活泼自然,内容深入浅出、透辟精警。深受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文化程度受众之欢迎。
JT叔叔的课可谓雅俗共赏,不单受到零基础的爱好者喜爱,就连专业的中医人,亦对其课程予以高度的评价,谓其授课内容“每一堂课都如同一种即席的艺术创作,具有高度的精神水准与启发性,难解的古医理,往往在其不经意的谈笑之间,令人豁然贯通。”
【课程介绍】
语言是苍白的,这里没有太多介绍,详情请见视频:
【同学课后分享】
1、从中医的巫术攀爬到文学,又在文学中摸到灵魂,再从灵魂看到自我,这就是真正的老师。突然从这段视频中我发现了修行的真意、寺庙的语言、通灵的符码、柔软的触碰……JT叔叔温柔的讲解,每次都让我们离自己的灵魂更近,课堂上听得当场泪湿……
2、听着听着就哭了,真希望希望还有机会去听JT叔叔的课!
3、《伤寒论》也许是叔叔的兴趣,《庄子》也许是叔叔心灵成长的需要,而文学与诗词之美则是他内心最感动的部分,听得出来这是他最喜欢讲的东西,课上他也和我们一同喜乐一同触碰心灵中的柔软。
【招生对象】
想了解文字符码之美的所有人群,在这里我们一起放松、感动并快乐着。
【课程安排】
4个月,每月1次,均为周日的晚上10:00-12:00,14:00-16:00
预报名登记,根据具体人数而定。
2014年-2015年 |
|||
10月26日 |
11月23日 |
12月28日 |
2015年1月25日 |
【上课地点】
北京市东城区国子监大街40号 正安文化
【课程费用】
学费总计7800元。
*正安课程老学员、正安聚友会会员及正安医馆会员可享受98折优惠。JT叔叔《伤寒论》课及《庄子》课学员享受95折优惠。
【报名方式】
登录http://www.zanchina.com/edu/baoming/
详情请拨打咨询热线:15101132691 010-64009772 李老师
名额有限,欲报从速。名额按报名先后顺序确定。
标签:
文化中医伤寒论 |
分类: 微信平台 |
【编前语】
JT迷的大喜讯!
4月中下旬,JT叔叔即将在北京东城第一图书馆开讲啦!
《庄子》、《伤寒》轮番轰炸,快来听个过瘾吧!
详情及报名请点击http://15222.e.mosh.cn/#查看。
之前,JT叔叔带我们探索桂枝的“侵”力,一起在桂枝汤里探寻“藏起来”的芍药,那桂枝汤中其他几味药又有什么功力呢?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JT叔叔一起,从生姜开始学习《伤寒论》吧!
主讲人:JT叔叔
|“彊悍”的生姜
古时候的“强”字写做“彊”,姜,就是一种很“彊悍”的药,又被称为“御湿之菜”,可以“彊御水气”,把身体诸系统中多余的停湿停寒打掉。
所以有些体质寒的人吃白菜会没力气,炒白菜时放一点姜就没事。如果用得多,重大的“水毒”也能治。
http://s16/bmiddle/001ZoGT7zy6HOkeivL1af&690
不过,生姜的药性比较“散”,可以用在补药中,本身却不是补药。
李东垣就劝人“夜不食姜”,因为会散气。而治咳嗽也不用“生”姜,因为它会让人的气更冲上来,肺寒咳嗽用的是“干姜”。
它晒干之后,冲力就会转化成热力,可以从脾胃把肺烘暖,烤干寒饮。
|临门一脚看生姜
而在“桂枝汤”这个方子中,前面讲的生姜药性,只和脾胃受寒的“干呕”有一点关系,却还没有讲到真正的重点。
如果读者是心细如发的名侦探,就会发现前面治“太阳中风”讲到桂枝、芍药,感冒要如何好?似乎还欠临门一脚,而这一脚,就在“生姜”。
横生的姜
中国本草书常说:“孕妇食姜,令儿歧指”,你看姜这个块根生新分支的方式就知道,都是从趋近九十度的角度横岔出去,所以,如果这种能量人体摄入太多,就会害胎孩的手指分岔,五枝长成六枝。
http://s12/bmiddle/001ZoGT7zy6HOkg6g5Beb&690
生姜为你“扳道岔”
如果没有生姜,桂枝在动脉中的药性就一直沿着血管冲到底,离不开“营分”这血管之内的范畴:桂枝破风邪的“侵”之力再强,对嚣张于“卫分”的风邪来说,也像是过站不停的子弹列车,风邪站在月台笑着挥手说拜拜就好,打不到它哩。
必须有生姜“横开”的药性,才能把桂枝的力量通到分支微血管及脉管之外,到达风邪所在的“卫分”肌腠之间。
http://s6/bmiddle/001ZoGT7zy6HOkcRhTn45&690
所以,号称“通调营卫”的桂枝汤,其实“通营卫”的主力是在生姜和大枣。
有些人营卫不和,吃补药也会因为营卫不通而滞住药性,补不进去反而弹回来上火,很多补药都会叫人用“姜、枣煎”,就是在处理这个层面。当然,这种case,直接吃小建中汤也很好。
|如何用生姜做加减法?
在“桂枝汤基本结构”的处方中,生姜和大枣相互之间的加减,可以对该方“矫”出“偏入营分(血分)”,或是“偏入卫分(气分)”的效果。
生姜的加法
生姜加量的方,例如“新加汤”、“黄耆五物汤”……
其中新加汤,桂枝多载了人参(补气津)缓重的药性,又因为生姜加量清卫分凝滞之邪,二者皆分消了桂枝的冲力,所以“桂林古本”中要“去芍”,解除它对于桂枝的束缚,药力方足。
而治“血痹”的黄耆五物汤,生姜加倍,以“身体易麻”为由,多将桂枝的药性带进微细血管以充肌肉中的氧气。
原来也是要去一味药来解放桂枝的力道,可是通血的“芍药”于血痹有不可取代的功用,于是就去掉了使药性变缓的“甘草”。
生姜的减法
而偏入营分的桂枝系变方,最具代表性的,即是“当归四逆汤”。
因为它的主要病机是血不足、血滞、血寒,所以姜减量而枣加量(基本变化由十二枚加至十五枚,《桂林古本.厥阴篇》中,当归四逆加参附及加萸姜附二汤,则加至二十五枚。
刘力红《思考中医》另有“群阳会”、“群阴会”之说,可参。而〈妇人杂病〉中的“温经汤”一方,虽不用枣,但属血分药,生姜亦减量。
|生姜的妙用
《神农本草经》中说,生姜“久服去臭气,通神明”,生姜这味药,对于驱除日本人说的“水毒”所生的腐臭气是相当有用的。
基本的结构是“生姜、黄耆同用”可以去体臭。日本方面用“防己黄耆汤”(其中生姜比例相当大)治狐臭,据说大有效验。
【编后语】
看过之后,是不是觉得意犹未尽?
那就赶紧来试听下公开课吧!
如开头所讲四月中下旬,JT叔叔将在北京东城第一图书馆为您现场开讲。
再不下手,就等着后悔吧。
详情及报名请点击http://15222.e.mosh.cn/#查看。
标签:
文化庄子 |
分类: 正安必修课 |
【缘起】——遇见更好的自己
一次,一位中医到台湾给JT叔叔中医班的同学做分享,JT叔叔叮嘱他:“你教得再好,现场治疗到的学员疗效再高,也就只这么一次。我要的不只这样!我要你留给我的学生往后十年都能持续受益的东西”。
事实上,JT叔叔对他自己的期许亦是如此。他希望的课堂,不只是一团虚火,上课时大彻大悟、高屋建瓴那么一下,回归到现实的人生当中时,立刻被打回原形;他一直期待和努力实现的是,一同学习的同伴们能反馈给他:“听了JT叔叔的《庄子》以后,我的人生真的轻松、幸福很多!”
心灵的成长和进步不会是一朝一夕的功课,很多东西是要用一种“温柔”,慢慢地、精细地来拆解自己的固有信念和制约。JT叔叔希望通过这次《庄子》课,用一年的时间,留给同学们至少足够使用十年的东西,让这个课程的效能可以持续地发挥和积累。
不过,扮演一个“拯救者”对JT叔叔而言,太假。他认为,所有疗愈的主权和能量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是足够的,而大家需要的,只是在适当的时机有个适当的人来引导开启。道家的修为,不是去普渡众生,而是给予我们个人一些非常清晰有效的“科学技术”,让每一个人找回自己的钥匙,打开心灵之门,遇见更好的自己。
所以,既然是人人都能够做到的事,JT叔叔不愿去扮演一个治疗者或拯救者的角色,他真正想做的是与你分享个中方法,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地、温柔地拥抱生活,拥抱每个人独一无二的人生。
【授课老师】
谭杰中老师:
又名“JT叔叔”,在台湾主讲《中医基础理论》、《伤寒杂病论》、《庄子》内七篇等课程。授课风格生动平易、活泼自然,内容深入浅出、透辟精警。深受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文化程度的受众欢迎。
即使专业的中医人同样能从课程中收获良多,并对其课程予以高度的评价:“JT叔叔的每一堂课都如同一种即席的艺术创作,具有高度的精神水准与启发性,难解的古医理,往往在其不经意的谈笑之间,令人豁然贯通。”
【课程内容】
1、逐条讲解《庄子》内七篇中前四篇的内容:《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和《人间世》;概略性地讲解《庄子》内七篇的后三篇《德充符》、《大宗师》与《应帝王》——此七篇为《庄子》全书的核心。(一般认为内七篇为庄子所著,外篇和其他篇可能掺杂其他门人及后来道家的作品。)
2、通过对《庄子》的文学性解读,获得对古老道家学说的深入了解,进而开启对自己人生的醒觉和认知,从而探索和实践自己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解构和重建。老师提供方法,操作由你执行。
3、将看似高深晦涩的文字蕴含的玄之又玄的道理,字字句句落实到现实之中的点点滴滴。大道理人人都学过,真正践行又收获实效的古往今来有几人?我们不用成为圣人,我们只需要生活中多一点轻快的喜悦,少一点愤怒和忧伤。所以《庄子》,其实也是一门自我疗愈的身心灵工作坊课程。
【JT叔叔说】
◎ 如果你问我中医的教材哪一本编得最好最能学,我会说是《伤寒论》;那么,如果你问我,心灵方面的教材哪本编得最好最好学,我会说是《庄子》。
◎ 我觉得《庄子》课的章句讲解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凡是上过我《庄子》章句的学员(在台湾),在阅读中医的典籍的时候,都觉得好像在看白话文一样如履平地般的轻松。那么,大陆的同胞,如果真的想要处理祖国传统学术的话,这个古文阅读的基本功可以通过学习《庄子》来达成。
◎ 心灵方面的修炼和学习,其实是很容易走岔路的,我自认为我长期的《庄子》班,是一个比较安全的学习场域,至少同学每个月在练习上所遇到的疑问和反馈,我们都还有见面讨论解决的机会,有调整的空间。我希望能够把每位同学都呵护好,所以我选择这样的教材这样的教法。
◎ 如果你真的把庄子读通了,你很有可能会发现后世中国的道教里所谓的练气也好、学说也好,都是有屈解和误解的,我觉得对一个学派的研究和探寻,回归到它最原始的声音,从本体开始,才比较能够找到“真传”这个东西。
◎ 在现代社会里,很多人都追寻著某一种姑且说“逍遥”的状态,所以好像有一种感觉是读了庄子就能“逍遥”,但是,你真的知道“逍遥”是什么意思吗?
◎ “庄周梦蝶”,透过这个故事庄子要提示的是《齐物论》,《齐物论》起于“丧我终于物化”,“丧我”与“物化”构成了《齐物论》的主体框架,如何“丧我而物化”?“每下愈况”、“哀莫大于心死”、“朝三暮四”这些我们日常生活常用的成语词汇,我们真的用对了吗?心死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庄子这本符码书里的点点滴滴,我们用一年的时间来慢慢解码。
【招生对象】
◎ 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热爱道家学说,喜欢老庄学说的人。
◎ 希望更好的认知自己,希望可以观察到自己心的变化,并愿意为之改变的人。
◎ 为工作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问题如何处理而发愁的朋友。
◎ 想要了解庄子的“无为”到底说了什么,这些观点为何会代代流传?
◎ 中医爱好者,医来自于道,道如何实践于医中?
◎ 希望找寻自己内心的世界,获得心灵成长的人。
【课程安排】
JT叔叔说,由于初次到大陆讲课,所以对大陆学生的古文水平了解不深。像《庄子》这样的课,有些内容理解需要国学的底子,他担心同学接受程度不同。而《庄子》课的内容又是一环扣一环,必须把前面的问题解决好,才可以解决其他问题。所以本次他会先讲一年的《庄子》课,内容主要是内七篇中的前四篇逐条细细讲解,之后的三篇内容可在随后的课程中再做讲解,大概需要4~5次的课。
【上课时间】
周末班:每月最后一个周六,每次6小时,共计12次,72学时。
2014年 |
|||
5月31日 |
6月28日 |
7月26日 |
8月30日 |
9月27日 |
10月25日 |
11月29日 |
12月27日 |
2015年 |
|||
1月31日 |
3月28日 |
4月25日 |
5月30日 |
平日班: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二、周四下午13:00-16:00,每次3小时,共计24次。
2014年 |
|||
05月27日、29日 |
6月24日、26日 |
7月22日、24日 |
8月26日、28日 |
9月23日、25日 |
10月21日、23日 |
11月18日、20日 |
12月23日、25日 |
2015年 |
|||
1月27日、29日 |
3月24日、26日 |
4月21日、23日 |
5月26日、28日 |
【上课地点】
北京市东城区国子监大街40号 正安文化
【课程费用】
学费总计:18800元。
即日起,周末班、平日班同时接受报名!
正安课程老学员、正安医馆会员、正安聚友会会员可享受98折优惠。
【课程报名】
报名请点击http://t.cn/zOaWKbj
【咨询电话】
15101132691 010-64009772
联系人:何老师、李老师
【背景知识介绍】
1、逍遥游一词出自《庄子》,《逍遥游》乃是全本三十三篇之第一篇。其开篇语:“北冥有鱼,其名为鲲……”流传久远,妇孺皆知。《逍遥游》的想象奇特怪诞,洋溢着浪漫色彩,追求顺其自然无所依,最终获得无穷的自在自由。
2、《齐物论》是内七篇中重要的一篇,乃庄子悟道。“庄周梦蝶”即出自此篇,在其中,庄子运用浪漫的想象力和美妙的文笔,通过对梦中变化为蝴蝶和梦醒后蝴蝶复化为己的事件的描述与探讨,提出了人不可能确切的区分真实与虚幻和生死物化的观点。
3、《养生主》行文之巧,妙笔生花则非《养生主》莫属。字字散玉,句句游龙,文曰:“近观则迷不知返,远观则美不胜收。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接着就引用“庖丁解牛”的故事加以说明,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
4、《人间世》的中心是讨论处世之道,既表述了庄子所主张的处人与自处的人生态度,也揭示出庄子处世的哲学观点。《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也是对道的不同层面的探讨和解读。
分类: 节气养生 |
http://s14/mw690/001ZoGT7ty6GGwtt657bd&690
春晴书见
(明)居节
金羁芳草去翩翩,王谢儿郎美少年。
雨水已过正月后,莺花不隔短筇前。
春云拟黛山千叠,画阁笼烟柳半天。
燕子未来寒食远,谁家庭院试秋千。
雨水时节,气候开始转暖,积雪也逐渐化成了春天。
雨水虽然冰冷,却能滋润万物,引出温暖的春天。
【养生药膳】
《千金方》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雨水时节,养生在于调肝,调肝重在补脾。
饮食应少酸多甘,以养脾脏之气,同时宜少量食用辛温,以应春木升发之气。
|荠菜炒冬笋
http://s8/bmiddle/001ZoGT7ty6GGwxGjm7e7&690
做法:荠菜去根冲洗干净切成小段,冬笋外壳剥掉,冲洗干净后切片。
将冬笋放入水中煮10分钟左右,出水去涩,将冬笋和笋汤分别盛起待用。
另起油锅将冬笋放入煸炒少许。在笋汤中加入适量的淀粉搅拌匀,倒入锅中煸炒勾芡,加入盐和味精调味。
把切成小段的荠菜倒入锅中,煸炒至汤煮沸即可。
功效:主利肝气,清热明目。
|荠菜香菇鸡丝粥
http://s7/bmiddle/001ZoGT7ty6GGwzFTIG16&690
做法:鸡胸肉先下开水焯熟,水中倒少许料酒除腥,捞起冲凉,撕成丝待用;荠菜洗净下开水略烫,变色后捞起冲凉,挤干切细末;香菇洗净去蒂切丁。
浸泡过的白米下开水煮,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20分钟,等到粥还不是很稠的时候,下鸡丝和香菇丁继续熬2分钟左右,关火加荠菜末,加盐调味搅拌均匀即可。
功效:和中益气,利尿解热。
【正安医嘱】
作者:孙乃雄大夫
|絮语养生
有位朋友问我:来京工作后有什么感受?
乍一听到这个问题,脑中一片茫然,这段时间中我居然没什么感受!
人们对于身边的事物从来不缺乏感受,对不同事物更会有不同的感受,而我居然没有感受!
可是转念一想,不禁释然。
正如我们问鱼对水有什么感受一样,生活在水中的鱼,融入其内,哪里会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其感受充其量也就是自然,所谓自然,自然而然也!
进一步探究,出现“没有感受”这种状态应该有两种可能,一不在其间,二融合于其内。
不在其间,互相没有接触,自然不会有感触;融合于其内,和感受物振动频率基本同步,也不会存在感受。
也就是说只有存在差异才能使我们产生对比、拥有感受。
回想到我赴京以来,在大家的帮助下,很快的融入到工作学习中,与周围环境的频率近乎同步,也就没有感到很大不适应,自然也不会拥有感受了。
因此,略作迟疑后,我直接回答:“我没有感受。”——其实这“没有感受”才是我最大的感受。
传统的养生是在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我们在与天地同步的过程中,逐渐由“拥有感受”转为“没有感受”,这是一种和谐,一种同步于天地的频率,一种如鱼得水的境界!
http://s6/bmiddle/001ZoGT7ty6GGwC5Vo975&690
中国传统医学秉承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天地人之间会有相互的感应,人居于天地之间,自然受到天地之气的影响,我们的基频同天地的基频越接近,就与天地越和谐,也就越少生疾病。
所谓顺天者昌逆天者亡,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反之我们的基频越来越远离天地的基频,我们的身体就会出现各种不和谐,不合时宜,疾病就会产生。这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养生”。
养生就是跟随者季节的脚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以求与天地同步。
|雨水时节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2个节气,在2014年2月19日凌晨1点59分进入雨水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春木生发,惠及万物,雨水节气取东风解冻、云行雨施,而后水能生木之意。
http://s8/bmiddle/001ZoGT7ty6GGwDlybd87&690
我国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
第一候,水獭开始捕鱼,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
五天过后第二候雁回北方;
再过五天第三候,春雨“润物细无声”,草木随大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生发。
|雨水养生
春雨贵如油,这句话不独对植物而言。
《阴阳应象大论》言:“雨气通于肾”,春天的小雨飘飘洒洒,不是那么猛烈,但是却直通入肾,挟春之力激发生命元气。
当春风中牛毛细雨迎面扑来的时候,更有一番油然的生意在其中。
春季早晚温差较大,就需要注意冷暖适度,早晚天气冷适当多穿一点,中午天气热起来就适当减一点。
雨水节气需要注意的是倒春寒,我们度过了一个暖冬,2014年在春天刚来的时候气温下降,全国大部分地方都迎来了雨雪天气。
http://s16/bmiddle/001ZoGT7ty6GGwGw5Z5ff&690
客观的说这种倒春寒利弊参半,弊端显而易见,温暖的天气中万物生发长养,突然袭来的寒冷会损伤这些生生之意。同时,天气的骤然变化,也会造成一些疾病的发生。
但是倒春寒的益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我们度过的暖冬,由于天气不够寒冷,肾水收藏不足,来春木气生发,易于致病。
而这一场倒春寒恰好能放缓木气生发的节奏,同时加大冬令收藏的力度,正是“亡羊补牢时犹未晚”。
其次“瑞雪兆丰年”,冬小麦需要经过伏冬,恰如我们需要冬令收藏一样,冬季如果有一两场雪,来春小麦抽穗就会相对多一些,也就预示着一场丰收。
此外,春季是流行病多发季节,气温适当的下降可以减小流行病的发生。
|饮食调摄
雨水节气养生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顾护脾胃,二是舒达木气。
春天木气旺盛,土衰受制。
脾胃属土,脾胃不好的人在春天比较容易出现消化不良、泛酸嗳气、胃脘胀滞,严重的时候就会有恶心胃痛、腹痛而泻等情况,这些都是脾胃之气不足的表现。
而且每次过年,家人团聚,聚会的时候饭菜都比较丰盛,这也会使脾胃病发作几率增大。
因此在这段时间我们需要规律饮食,不宜太过油腻,也不宜过于饱食。
中国传统饮食讲究七分素三分荤,每餐都保持七八分饱,这才是合理饮食。
脾胃的压力减小了,也就减小了脾胃病发作几率。
舒达木气分生理和病理两方面。
从正常生理角度来看,春天木气生发,相火萌动,万物生长,这是一个正常的生命现象。
但是有一部分肝胆火旺的人会出现一些上火症状,比如咽干咽痒、口苦口干等。
这种情况下,我们稍微清透下过多的郁热即可,可以用菊花、桑叶、葛根、芦根、防风之类的泡水喝,或者喝些微苦芳香的绿茶也可以。
http://s14/bmiddle/001ZoGT7ty6GGwI1Zb7dd&690
另外春天木气生发的时候,骤然遇到寒气侵袭,在内的生命力发散不出来,于是形成外寒消散不去、内火发越不出的情况,这种情况下除了畏寒外也会有咽干口苦等症状。
对应的调整大法是清解郁热的同时解表散寒,单独食疗已经不足以解决问题,建议尽早进行诊治。
正月宜食粥,一方面可以长养胃气,一方面春节前后油腻颇多,宜清淡饮食,减少肠胃负担。
http://s12/bmiddle/001ZoGT7ty6GGwMPAa7eb&690
《千金月令》:“正月宜食粥,……一曰地黄粥,以补肾。二曰防风粥,用以祛四肢之风。取防风一份,煎汤去汁煮粥。三曰紫苏粥,取紫苏一份,炒至微黄,略有香气时,煎汁煮粥。”
有人建议用鲜地黄汁、防风煎汤取汁或者紫苏煎汤取汁加入熬好粥中,似乎不妥。
《老老恒言》言:“煮饭勿以水多而减,熬粥勿以水少而添,方得粥饭正味。”由此可见,取出汁后添点水用来熬粥比较合理。
《千金月令》中用地黄取补水生木之意,我们可以变通一二,比如需要调理脾胃的话可以换为黄精,煮粥时候也可以添加山药、莲子、枸杞等。
另外,煮粥用的米可以微微炒制然后煮粥,更易于消化,而且兼有开胃之功。
分类: 微信平台 |
作者:一刀
八部金刚功由于动作简单,心法透彻,而且初习者最容易感受到功法带给身体的冲击,往往病灶反应明显,成效卓越,所以深受大家的喜爱。
初期只求动作形似即可,依靠多练习,身体的排病反应就很明显,然后再练习几个月,也没多大的效果了,这是大部分人放弃继续练习的障碍点。
【坚持不懈是最好的礼品】
如果能继续练习,而且力求动作准确到位,心神专一,那么身体的变化会在某一天突然产生,如沸水泼雪的消融感和畅快感,就是坚持不懈的最好礼品。
http://s2/mw690/001ZoGT7ty6EbL1SoCZ11&690
我练习八部金刚功三年,愈发觉得此功法在平平无奇的动作中,慢慢神奇地调整着练习者的内在身体格局,特别是经络的通畅和气血的丰盈,是在长久专注练习后才能获得。
糖尿病、中风、高血压、痛风、高血脂、失眠等诸多杂症治疗中,患者练习八部金刚功配合治疗的,往往疗效显著,身体和精神明显改善,信心增强。犹如太极功夫,在每个练习者的不同阶段,体验是不同的。
随着身体能量水平慢慢提升后,八部金刚功的练习体会也慢慢深入,这是需要一辈子去深入的功法。
道家讲求“形神兼备”,百岁的张至顺道长几十载勤练金刚功不懈,日久见功,时值今日动作不衰,即是最好的见证。
http://s5/bmiddle/001ZoGT7ty6EbL2YnzK24&690
八部金刚功对奇经八脉进行调整,通过对能量分配储存的再调整,从而调节十二正经和络脉的能量水平,故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体体质,当然病症也会迅速消除。
【八部金刚功法简介】
八部金刚功历史悠久。
据师传,早在唐代已有雏形。
到宋代,许多宫观已在推广。
经元、明至清代早期,已普及到民间,有的历名为“八段锦”。随着各门派、各人之修炼,心法与动作有所变化。
我们现传的这部功法按内部师承称为八部金刚功(又称外八部),在心法、顺序、招式动作上,与八段锦都有很大的不同。现抄录比较如下:
http://s9/bmiddle/001ZoGT7ty6EbL4vaOI98&690
【金刚功法与中医】
八部金刚功功法的排列顺序,深含妙理。
首先从 “通利三焦”、发动全身的气机开始。
然后,逐个脏腑锻炼。
以哪一脏腑为先呢?
《黄帝内经》说:“肾为心之主,脾为肾之主,肝为脾之主,肺为肝之主,心为肺之主。”
按照《黄帝内经》的原理,先固肾腰。
“肾为先天之本”,是人生命的根基。
其顺用于外,可以生人;其逆用于己,可以自生。
根深叶茂,欲枝叶繁茂,必须先培根本。
http://s11/bmiddle/001ZoGT7ty6EbL5KtjIfa&690
脾为后天之本,故“固肾腰”之后,接之以“调理脾肤”(肤指皮肤与肌肉之间的膈膜细胞组织),继而是“左肝右肺”,然后对最主要的“君主之官”的心脏,用“回头望足去心疾”来调理。
这个顺序正是《黄帝内经》五脏所示的顺序,具有练了一脏、巩固一脏之功用。在此基础上,还要对一些潜伏的“五劳七伤”身疾,以“神光向后瞧”来扫除它。这样就可以祛病强身,使身体更加健壮。
又通过“凤凰展翅周身力”和“两足顿顿饮嗜消”的功法锻炼,使全身经络血脉畅通,消除饮食阻滞与不良嗜好,预防各种疾病,从而达到圆满之功效。
【小道消息】
http://s10/bmiddle/001ZoGT7ty6EbL6row189&690
百岁老人张至顺道长将于11月17日在广州举办封山论坛,为大家讲解道家经典与中医关系,现场学习《八部金刚功》功法。
http://s9/bmiddle/001ZoGT7ty6EbL74uSYf8&690
点击http://t.cn/zRKRR8K了解详情
标签:
罗大伦龙眼肉要是同源心脾劳累思虑偏方杂谈 |
分类: 推荐中医 |
龙眼肉大家都很熟悉,在商场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干的龙眼,也有一袋袋的龙眼肉,药店里面也有同样的龙眼肉在卖,这是我们非常喜欢吃的食物,甜甜的,味道甘美,同时,它也是我们调养身体的一个非常好的药食同源之品。
中医认为,龙眼味甘、性温。入心、脾经。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宁神、健脾止泻、利尿消肿等功效。适用于病后体虚、血虚萎黄、气血不足、神经衰弱、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等病症。
让我们先看看龙眼肉的养血的作用。
民国时期的名医张锡纯认为龙眼肉可以“滋生心血”、“滋补脾血”,所以在遇到心脾血虚的患者的时候,就会用到这个龙眼肉。
下面举个例子:
一少年心中怔忡,夜不能寐,这个怔忡,是中医的术语,实际上,这个怔忡是心悸的一个症状,心悸大家都知道,是心里面突然一阵发作性的猛跳,甚至不能自主,这叫心悸。
心悸分为惊悸和怔忡两种,惊悸多是因为惊恐、恼怒等暂时的原因引起的,身体一般没有什么大毛病,而怔忡则是自己觉得心悸不安,尤其是劳累后容易发作,全身 情况比较差,这个我们有的朋友会有体会,这种感觉就是心中一阵乱跳,这个怔忡分成虚实两种情况,虚证,往往是血虚引起的。
张锡纯给这个少年诊脉,“其脉弦硬微数”,于是,张锡纯明白了,这是“心脾血液短少”,于是,张锡纯给他出了一个小方子,大家可能都想不到,这居然是一个 食疗的方子,非常的简单,就是用龙眼肉,用饭锅给蒸熟了,然后随便当做点心,没事儿的时候就吃一点。结果,吃了一斤多龙眼肉的时候,“病遂除根”。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是,这个心脏失调的原因,就是血亏引起的,如果血不养心,那么心脏一定会出问题,这就好比是一个液压的机器,里面本来应该是有液体 的,可是,您现在给消耗的太多了,液体不够了,那么机器的运转一定会出现问题,怎么办呢?答案是:如果能够补足心血,则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心血消耗的原因有几种,其中的一种很普遍,那就是思虑过度。
中医认为,一个人,如果想问题想得太多了,这叫思虑过度,就会耗伤心血,这在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比如,最近如果一个工程特别的忙碌,每天都在思考问题, 殚精竭虑的,那么,心血耗伤的就很严重,其实这点我们是很好理解的,我们整天思考,一定是消耗营养物质嘛,尤其是参与相关思考活动的器官,在中医里面,我 们把它们划入心血的范围里面。
那么,怎么补心血呢?一个比较好的药物,就是龙眼肉。
我给大家举个我身边的例子。
有位大姐,她有一天找我,说他的丈夫最近心脏出了问题,很不舒服,检查就是严重的心率不齐,还在继续检查中。
后来,我们约了时间,他们家距离我们家不远,我们见面了,我给诊脉,当时发现他是同时还伴有肝气不舒的情况,于是,我就让他先疏理肝气,用柴胡类方,三 副,然后,我告诉他,因为同时他心血不足,三副药以后,等肝气疏理好了,需要养心血,就是用龙眼肉,配合一点西洋参,作为食疗。
这个配伍是清朝中医大家王孟英的方子,叫“玉灵膏”,王孟英认为龙眼肉微热,需要用西洋参配合,因为西洋参滋阴,是凉的,可以制住龙眼肉的温热,具体的比例可以是十份的龙眼肉,配一份的西洋参。
后来,这位大姐每次遇到我,都说,他丈夫恢复得非常的好,心脏一点问题都没有了,每次看到她的笑脸,我都会觉得非常的欣慰,其实,如果使用得当,食疗的方法也是非常有效的,更何况,像龙眼肉这种美味的食物,更是容易让人接受的。
这种情况,在白领、知识分子和参加考试的学子们中,非常的常见,因为都有心血损耗的问题。
同时,龙眼肉有补脾的作用,这个我们也来讲讲。
还是张锡纯的故事,当时,有一个六七岁的童子,大便下血,数月不愈,服药也没有任何的效果,最后找到了张锡纯,张锡纯认为,这是脾不统血的缘故,于是,告 诉家长给他服用蒸熟的龙眼肉,每天吃一两左右,这对孩子来说,简直太好了,于是很喜欢吃,结果,吃了十来天,这个病就痊愈了。
这里面,张锡纯说这个孩子是脾不统血,什么是脾不统血呢?这是中医的一个术语,在中医里面,脾除了吸收,运化食物精微,还有其他的作用,比如负责管理水, 和血,分别叫统水和统血。“脾不统血”,是指:脾气虚弱,不能摄血,则血不循经。多见于慢性出血的病证,如月经过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 血外,必兼见脾气虚弱的一些症状。治宜补脾摄血。
我给大家用个形象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就是你用绳子绑了一个沙袋,然后抡起来,让沙袋围着你的手,绕圈,这个时候,你的手要用力吧,要把绳子使劲地握在 手里,这样沙袋才不至于飞出去,这个手就好比是我们的脾,沙袋好比是我们的血液,脾需要有力气,才能统摄血液,让它在正常的轨道中运行,如果您松手了,好 比是脾气虚了,会怎么样呢?沙袋嗖地飞走了,这也就是,血液跑出经脉的正常轨道了,出血了。这就是脾不统血了。
有的妇女,月经淋漓不断,有的是因为有热,也有很多人,就是因为脾不统血了,无法控制血液了,无力固摄,所以才出现这个病症,用的也是补脾的思路来调理。
调理这种脾不统血的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子,就是中成药归脾丸,其中就有龙眼肉,这个方子同时养心补脾,配伍妙不可言,以后我会单独给大家讲解的。
下面是摘录的一些资料,大家可以看看,参考一下:
据现代研究,龙眼鲜食,味甜美爽口,且营养价值甚高,富含高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B、C、钙、磷、铁、酒石酸、腺膘呤等,其中尤以含维生素P量多,对中老年人而言,有保护血管、防止血管硬化和脆性的作用。
国外在研究龙眼时发现其含有一种活性成分有抗衰老的作用。这与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所言龙眼有轻身不老之说相吻合。故此有人认为龙眼是具有较好开发潜质的抗衰老食品。
龙眼所含糖分量很高,为易消化吸收的单糖,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故体弱贫血,年老体衰,久病体虚,经常吃些龙眼是很有补益作用;妇女产后,龙眼也是重要的调补食品。因含铁及维生素B2很丰富,可以减轻子宫收缩及宫体下垂感。对于妇女产后、体虚乏力、贫血等,则可用龙眼肉加入当归、枸杞、红枣(去核)数颗炖鸡。或每日食用龙眼肉煮鸡蛋,可活血调经,促进体力恢复。
但是,脾胃有痰火及湿滞停饮、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者忌服。孕妇,尤其妊娠早期,则不宜服用龙眼肉,以防胎动及早产等。此外,因其葡萄糖含量较高,故糖尿病患者不宜多服。
新鲜的龙眼,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进食时要注意切不可吃未熟透的龙眼,因容易引起哮喘病。龙眼肉作为食疗品每次食用量以干品 6克为宜。
小偏方
脾虚泄泻:龙眼干14粒,生姜3片,煎汤服(《泉州本草》)。
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虚烦不眠:龙眼干15克,粳米60克,莲子10克,芡实15克,加水煮粥,并加白糖少许(《食疗粥谱》)。
贫血、神经衰弱、心悸怔忡、自汗盗汗:龙眼肉4至6枚和莲子、芡实等,加水炖汤于睡前服(《食物中药与便方》)。
补气血:以剥好龙眼肉,盛竹筒式瓷碗内,每次一两,素体多火者,再加入西洋参片一钱(3克),碗口罩以丝绵一层,日日于饭锅上蒸之(王孟英《随息居饮食谱》玉灵膏)。
温补脾胃,助精神:龙眼肉不拘多少,上好烧酒内浸百日,常饮数杯(《万氏家抄方》龙眼酒)。
若内有痰火及食滞停饮者忌服,以免引起淤痰堵塞在胸口而引起哮喘。
——摘自罗大伦博士的博客
标签:
生命资产管理梁冬王东岳杂谈 |
王东岳老师是中国当代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学者。他独立于任何党派和学术机构之外,曾隐居终南山下,潜心修学20年。
王老师精通中国古文化、现代文明冲突、中西方医学及哲学。擅长从诸子百家论人文初期的独特思想方法;从刻画在甲骨上的文字透视中国式思维方式;尤其精通纵论现代文明下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与冲突。
目前,王东岳先生被聘为西北大学哲学系客座教授,开设了《人文现象的自然位置》、《知识创新的逻辑路径与背景》和《系统科学与系统自然观》等课程。并著有《物演通论》、《知鱼之乐》、《人类的没落》等书。
王老师作为“递弱代偿原理”的提出者,擅长从哲学家的高度、以史学家的角度、用文学家丰富生动的语言,透过对人类文明的原初解析,洞察各种焦虑及冲突背后的文化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