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杂谈

作者:叶开

《三国演义》,流淌在中国人血液里的故事。

经典故事如“桃园三结义”、“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等,读过书的知道,没读过的也知道。

《三国演义》影响巨大,在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也深受欢迎,已经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动漫、游戏等。而撬动这部近百万字大作品的支点,是“赤壁之战”。从第四十回“诸葛亮火烧新野”到第五十回“关云长义释曹操”,用了整整十回,工笔描画了南北三方,三大军事集团会战长江“赤壁战场”,最终孙刘联盟以少胜多,智取曹操百万大军的恢宏画面。

“赤壁之战”时三霸主:孙权二十六岁,刘备四十七岁,曹操五十三岁。

而决定“赤壁之战”胜败,奠定“三分天下”局面者,却是刘备集团和孙吴集团两大青年俊才:诸葛亮,二十七岁;周瑜,三十三岁。

诸葛亮占据篇幅最丰,因此他是《三国演义》里最重要的人物。全书一百二十回,诸葛亮占了四十六回,超过三分之一。诸葛亮之下,占全书篇幅多寡的依次

标签:

文化

教育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

作者:叶开

惊蛰,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古人以为这个时候风雷激荡,气温变暖,蛰伏在地下的昆虫被雷声激发苏醒了。于是,万物复苏。

惊蛰时,那些蛰伏一个冬天而被惊动的,是虫子,还是树芽?这是我一直以来的疑问之一。

节气顺序上,接着是春分,然后就是清明了。

有人朋友圈在推销“明前茶”。嫩绿的茶芽,淡黄的茶叶,澄澈的茶汤,看着清新,不由得神清气爽。

很多人爱花,冬末春初,梅花、樱花、海棠、桃花,相继而发。

在江南,春天尤其是花开最美时节。看着河边、湖旁的花树争先恐后地开放,是最令人感到赏心悦目的。我对花卉没有什么研究,也没有盆栽的经验,更谈不上爱花、赏花。相较而言,我喜欢的是花树,而不是花草。可见,我是喜欢壮硕的树,而不是柔弱的草。树花中,又喜欢高大威猛,庞然无数的品种如木棉,而不是柔弱如樱花、如海棠,冷漠如梅花,热情如桃花,妖冶如白玉兰。不知道为何,我对自小熟悉的紫荆花一直不太喜欢,觉得有一种奇怪的姿态。既独立,又孤独,既热闹,又冷漠,心态十分复杂。紫荆花算是树花,但是先天不足,太柔弱了。不像木棉那样挺拔雄伟,令人震慑。

 

标签:

杂谈

​【叶开】

下这个题目,我忽然感到一阵混乱。

很多人觉得我在教育上很淡定,不太焦虑。其实这只是一种“外塑造”,就像很多人在朋友圈中自我美化一样。

我本来想起个文艺范的题目:“教育可以选择,人生不能设定”。

说到“选择”,国内可选择教育模式不多,不丰富,且因不断发生的一些事,给人的感觉是选择教育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少了。这种“可选择性越来越少”的判断让家长更加不安。

人是很奇怪的,没得选时反而坦然;选择可能性大时却焦虑起来了,会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总以为更好的选择在后面会遭到自己的漏掉了。

在重视教育选择权的一些家长心中,教育选择可能性的缩减,正是给我们带来深刻焦虑的最主要原因。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iaX9vUBJqkxgxR6Maj4Rg2nBIibhicV5ZstcB55iaY8rVrRlyTKg7UzLery0zAExYiagm3SOcfyicPib9c7uu13puNl6A/640?wx_fmt=jpeg&tp=webp&wx

标签:

杂谈

叶开按:搜狐教育约请我女儿廖小乔写今年的上海同题作文。她现在读IB国际课程,住校,很忙,周二有一天的课,因此下午无法写。到下午的课结束,匆匆吃晚饭之后,在晚自修前,花了一个多小时写完了这篇幻想小说。

一位同学评价说,这篇作品很犀利:国人在微信微博上只能发表鸡毛蒜皮的小事,围观者也只能就这些毫无意义的琐事指指点点,因而“无意义的评价”正是追现今微博微信圈的准确的定义。高中生眼光独到,成人们恐怕早已迷失,醒不过来了。

我被记者和家长反复问起,平时是怎么教女儿写作的,有没有坚持写日记?

实际上我从来没有教过她写作。写作分为两种:“学校作文”和“真正的写作”。“学校作文”我从来不管,甚至跟女儿说,只要写出你的真实感受就好,老师怎么评价、给多少分不要管。我只好吹牛说,爸爸才是权威!

我只在“真正的写作”方面,与她偶尔谈一谈。

但我不谈写作,我只跟她聊读过的书。

为了

标签:

转载

分类: 散文随笔
这个可以关注一下。

 

标签:

杂谈

【叶开批评】:许地山先生的散文《落花生》是一篇小文章,清新可人,情感真挚,谈不上多了不起,但有自然的生活场景,浓淡适宜的亲情。许地山先生的语言风格特别,原文也带有民国时代气息,但并不难懂,不知为何人教版的编辑大人竟然会逐字改动,似乎在修改小学生许地山童鞋的作文,而且毫不客气。
许地山先生是近百年前文学家,用语自然不合现在“语言标准”,这是谁规定要把前辈作家作品改成现在用语的?
编辑大人这么能干,你行你上,自己写一篇“落花生”啊,何必摧残先贤?
后面附录北师大版,是许地山先生原文,各位对比一下。
标签:

杂谈

冯小刚

老泡儿

老流氓

分类: 文学评论
最近流行一部电影,讲的是一个老流氓和一群老流氓。他们本来是年轻流氓,后来老了,就变成了老流氓。因为时代变化,他们这些从街头斗殴,在四合院里称大王的上代流氓,已经被遗忘,被抛弃了。他们躲在阴暗的角落,舔着自己的冰棍,在回忆和自吹中过日子。

有一天,他们碰上了新时代的新流氓。这些新流氓的最大不同是,他们依仗了父辈的官权,因此被打上了更坏的标贴。如果你们有心,会很快就能联想到《水浒传》里的高俅和他的养子“高衙内”。而我们的男主角、老炮儿们,其实是原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这就注定了“民间/官府”的二元对立,从宋代延续到了现在。

 

标签:

杂谈

 
一个孩子长大后成为作家可能是偶然的。

这跟他的少年经验,跟他的人生际遇,跟他对少年时代的记忆是否深刻,跟他表达的意愿是否强烈,都很有关系。

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变成一名作家的,只记得小时候,每当吃完晚饭,我们几个孩子就搬来小板凳,坐在枝繁叶茂的番石榴树下,静候父亲端着水烟筒过来给我们讲故事。他先用稻草编一根大腿粗的草棒,点燃,用来驱蚊,接着往水烟筒烟嘴上敷一撮熟烟丝,从稻草棒上抽一根燃着的草梗点着烟

(2015-08-24 13:49)
标签:

杂谈

 

带上她的眼睛

【刘慈欣】

 

标签:

杂谈

 

 【作者:叶开】

  • 在网上买了一台二手电脑,拿到后开机上网,装应用软件,用了两天,感觉很好。过去四万元大屏幕高清专业笔记本电脑,现只需两千多。我另花钱请店家加大内存,更换大容量硬盘,上网、文档处理、看高清视频、打三维游戏,都很不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