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游佛教名山——峨眉山  七律
文  寻吟子

峨眉本是峨眉扬,峻岭滔滔云海茫


一线天中观枯井


万年殿里点高香


峨眉山王牌景观——金顶

峨眉山   七律
峨眉本是峨眉扬,峻岭滔滔云海茫。
一线天中观枯井,万年殿里点高香。
清音阁下清涛卷,古道崖边古木长。
生态风光无限处,缘逢十万美猴王。


清音阁下清涛卷


古道崖边古木长


生态风光无限处,缘逢十万美猴王


作者在峨眉山金顶留影纪念

阅读    收藏 
名士名句选读  重阳之三 枫桥夜泊
文  寻吟子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这首脍炙人口七言绝句作于唐时苏州城外运河枫桥下客船舱中,作者张继进士功名,却只被朝廷授于盐铁判官、检校祠部员外郎职务。一生郁郁不得志,客旅江南名城苏州,孤舟夜泊水岸,不胜寂寞中,从寒山寺庙传来悠扬钟声,让客中张继灵感忽来,挑灯研墨,一气呵成《枫桥夜泊》。诗中月落、乌啼、霜满天、层次分明地描绘出水乡秋夜先后产生幽静过程和诗人孤寂感受。二句又让诗人看到运河中星星点点渔火和水乡渔民的辛苦勤劳,骤添七言绝句诗情画意。后二句虽然诗意疏朗,却将运河景色和诗人心情交融揉合,产生出千古流传《枫桥夜泊》。张继也因此28字诗歌名传千秋、名传中外。寒山寺也因此“钟声已渡海云东”(康有为诗),很多中外游客为一撞寒山寺古钟慕名而来。

一诗成名,千秋美谈。《枫桥夜泊》作者雕像

阅读    收藏 
名士名句选读   重阳之二(伟人墨宝)
文  寻吟子


红四军福建汀州战场遗址

采桑子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红四军福建战场攻占汀州古城遗址

    毛泽东主席这首重阳词写于1929年公历10月10日,发表于1962年《人民文学》5月号。1929年秋天,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福建汀江一带歼灭当地土著军阀,攻克上杭,所以词中豪情满怀,壮志冲霄,“战地黄花分外香”。黄花指菊花,中国古代菊花品种单一,多为黄色。


战地黄花分外香

    毛泽东主席不但是高曕远瞩的政治家,也是胸怀韬略的军事家,还是驰骋诗坛的大诗家、纵横墨苑的书法家。从上面这首“马背上哼出”小诗,读者可以看出当年硝烟弥漫战场上,人民领袖何等雄视千古,字里行间,丝毫不见秋风肃杀景象,而是革命家、诗书家豪迈气魄,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大将风度;睥睨反动军阀猖狂愚蠢,彰显军事家胸怀丘壑、智慧勇毅,以分外香的黄菊为吟诗填词题材,纪念红军重大的战斗胜利。


毛泽东主席采桑子重阳词书法作品

阅读    收藏 
名士名句选读  重阳之一(杜甫)
文  寻吟子

月夜忆舍弟  杜甫(上节)


安史之乱起,戍鼓断人行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字子美,历代尊称为“诗圣”,与号称“诗仙”李白齐名并肩。诗歌内容广泛深刻,被后代誉为“诗史”。此诗写于唐乾元二年九月(公元759年)安史战乱中,首联“戍鼓”、“雁声”呈现出战争状态下一派凄凉惨景。颔联点明景象中时令,令人顿生寒意,月光下作者更加思念远方亲人和故土。全诗在诗人深厚文学功底下情景交融,避开平庸俗套事件和语言,表现手法上匠心独运,使作品呈现出高尚艺术价值和诗群体少有大家风范。

千秋敬诗圣,诗史辑流年

阅读    收藏 
忆江南  浔阳秋光  二首
文  寻吟子


日出枫林红万点

江边好,玉露送微寒。
日出枫林红万点,秋来白鹭戏江滩。
浪里黑豚欢。


秋来白鹭戏江滩

忽见长空孤雁过,一声一叫剌心肝

江边好,晨炼早风寒。
忽见长空孤雁过,一声一叫剌心肝。
万里越波澜。


长空孤雁过,万里越波澜


作者去岁在九江长江文化公园西段巨石小憇,怅望长空孤雁一声一叫

阅读    收藏 
(2025-10-11 06:26)
贵州二十四拐
文  寻吟子


雄奇险峻的贵州二十四道拐山道

  天降龙首拐,巨蟒上山巅。
  拐道何雄峻,军民抗日关。


巨蟒上山,左盘右旋


拐道何雄峻,军民抗日关

    贵州二十四拐位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城南郊1公里处,全长约4公里,路宽约6米。公路依山盘旋犹如巨龙腾空,又如巨蟒上山,无比雄峻壮观。抗战期间,无数国际友好团体、爱国华侨捐赠战略物资经此崇山峻岭、羊肠险道运送抗日战场。因此24拐被誉为抗战公路、抗战生命线。(可参考阅读新浪网博客近期连载《陈嘉庚先生和南洋华侨机工》系列文章,增强了解此地历史、地理知识。)



阅读    收藏 
秦楼月 中秋节 组诗 六首 (二)
文  寻吟子


九江旅游名片——甘棠湖中烟水亭
江西九江旅游名片——甘棠湖中烟水亭

浔阳明珠,甘棠晨曦
离人两地相思切,(作者2024年拍摄九江甘棠湖上空十五的月亮)
《秦楼月》词牌与《忆秦娥》词牌相通,出自李白词句“秦娥梦断秦楼月”

中秋节,离人两地相思切。
相思切,柔肠如断,断肠三截。

十五的月亮
千年守候团圆月(作者2024年在李公堤拍摄甘棠湖水天一月自然美景)

桂花红酒吴刚血,千年守候团圆月。
团圆月,太阳公转,岂无圆缺?

长相思浔阳怀古
周郎借得东风烈,(作者拍摄甘棠湖中烟水亭正厅内周瑜金身塑像)
甘棠湖中烟水亭,相传曾为东吴都督周瑜操练水军点将台

十五的月亮
烟水亭内正厅周瑜塑像左侧,有当年周瑜指挥作战楼船模型、船锚
(作者去岁秋日拍摄)

中秋节,周郎借得东风烈。
东风烈,柴桑城外,战船云列。

秦楼月中秋组诗六首(下)
点将台上多英杰,小乔击鼓周郎别

点将台上多英杰,小乔击鼓周郎别。
周郎别,北军樯橹,灰飞烟灭。

长相思浔阳怀古
作者拍摄烟水亭前上世纪末扩建点将台,台前竖立斗大“周”字帅旗

中秋节,大江北望伤心绝。
伤心绝,龙蛇飞笔,寄情诗页。

秦楼月中秋组诗六首(下)
万年海上生明月

万千言语痴情结,万年海上生明月。
生明月,此时天地,家家佳节。

十五的月亮
2023年农历腊月二十四小年日,九江罕见瑞雪纷飞。作者顶风冒雪
行走甘棠湖畔,拍摄玉宇琼楼之烟水亭。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致九江烟水亭
小年日家家围炉品茗,室内娱乐,少有外出,只有稀少拍摄者辛勤脚步

浔阳楼与烟水亭七律
作者撰书:浔阳楼上笙歌舞,烟水亭边战马闲。

浔阳楼与烟水亭七律
烟水亭是作者每天早5——6时晨练行走甘棠水岸必经之地,走步赏
景亦为人生一大快事,去岁秋日入亭重游时,特在亭口留影纪念。

阅读    收藏 
秦楼月   中秋节    组诗 六首 (一)
文  寻吟子

浔阳明珠,甘棠晨曦
月华似水霜花结,作者去岁拍摄九江甘棠湖上空十五的月亮
《秦楼月》词牌系宋人取自李白《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词句

中秋节,月华似水霜花结。
霜花结,怒放如菊,晶莹如雪。

古城门外红莲月,千年殿阁琉璃缺

古城门外红莲月,千年殿阁琉璃缺。
琉璃缺,燕声莺语,子云诗曰。

莲宗祖庭——庐山东林寺上
东晋高僧慧远大师建于九江城南、庐山西麓净土宗发源地——东林寺
东林寺首创“南无阿弥陀佛”佛号流传至今(作者拍摄东林寺神运殿)

佛教净土宗祖师慧远——九江南山公园浮雕铜像之一
得地利之便,作者数度游览、釆风东林寺。身后楼阁为白居易捐赠
《白氏文集》60卷之藏经楼,山上白色建筑为东晋诗人谢灵运之译经台。

苏学士题诗庐山西林寺(匡庐集锦之八)
与东林寺一墙之隔的西林寺千古盛名,北宋诗文书画全才苏轼
游庐山曾夜宿西林寺,于西林寺挥毫泼墨:横看成岭侧成峰——
(图为西林寺地标古建千佛塔)

中秋节,江南寺庙连天阙
连天阙,缠绵烟雨,楼台重叠。

九江城廓长江阔,波涛滚滚奔雷迭。(九江锁江楼、长江一桥景色)



作者去岁秋日摄于九江长江国家公园锁江楼景区,身后宝塔为明代古建

浔阳楼与烟水亭七律
上世纪八十年代重建浔阳楼耸立长江浔阳江畔,最早见于记载为曾
任江州剌史诗人韦应物文字,后又有同僚江州司马白居易诗歌佐证。

浔阳楼与烟水亭七律
浔阳楼建于唐而盛于宋,美名千年不衰原因得益于经典历史小说中
“梁山好汉”不远千里义劫法场、宋江浔阳楼醉酒白璧题反诗精彩描述
文化传播。作者多次游览、采风,去岁秋日重游浔阳楼于门前留影纪念

九江城廓长江阔,波涛滚滚奔雷迭。
奔雷迭,啸声千里,岸崖如裂。

十五的月亮
茫茫月夜刘郎缺,作者去岁拍摄九江烟水亭边水天一月十五的月亮
(湖中黑色楼阁为烟水亭建筑群)

中秋节,茫茫月夜刘郎缺。
刘郎缺,甘棠湖栁,栁条枝折。

忆王孙水乡(组诗八首)上
甘棠湖柳,柳条枝折(九江甘棠湖岸景色)


梧桐树上多红叶,题诗故事千秋结。(九江甘棠湖中李公堤梧桐秋色)


今秋9月12日清晨5时走步于甘棠水岸梧桐树下,走友刘明先生在后
“偷拍”作者一张“不雅”晨炼照片,不能登大雅之堂照片借中秋节
令博文刊出,搏网友一笑。

 梧桐树上多红叶,题诗故事千秋结。
千秋结,桂花黄了,举杯邀月。

如梦令怀秋(组诗八首)
桂花黄了,举杯邀月

阅读    收藏 
名士名句选读  中秋之三(王维)
文  寻吟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王维,字摩诘。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山水景物诗歌,艳丽脱俗,清新自然,让人读后感觉一幅幅情景交融的生活画面跃然纸上。苏轼赞誉王维山水诗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以苏轼诗文书画全才之盛名和恃才傲物之习性,如此赞美前代号称“诗佛”之诗学前辈,绝非空穴来风,而是从内心佩服得五体投地。

一生茹素礼佛,腹有诗书气自华

   此六言诗首联说明秋雨洗刷青山后,空旷山野一扫夏日闷热暑气。颔联引出皎洁月光从松树枝叶间透穿照射到山涧溪流,溪流又从光洁石崖上流过。尾联则推出竹林喧闹中走出了一群嘻嘻哈哈的快乐乡村少女,莲荷摇动下叶叶渔舟唱晚、田园生活优美画面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阅读    收藏 
名士名句选读  中秋之二(李白)
文  寻吟子
李白  静夜思


明月当空照,诗人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因出生时其母梦见长庚星,由此以白为名、太白为号。青年时壮游黄河、长江流域名山大川,受方士推荐,入京都长安,玄宗授其翰林供奉。傲岸习气不久即受朝中权贵排挤,再次出京云游全国。“安史之乱”中,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诗人,就近投效永王李麟帐下报国勤王,却受来自朝廷新皇报复高压,流放夜郎,中途遇赦回归。李白是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内容丰富,形式自由。同时代另一伟大诗人杜甫称赞李白诗歌“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此诗诗人以秋霜白色形象为秋月之光,抬头凝望秋月之时,不禁低头思念故乡长期离别的父母妻儿。从“疑”视床前之“秋霜”,到“举头”望天上明月,又“低头”思念千里之外的故乡,三个简单词组动作,勾勒出一幅生动鲜明的千年之前的“月夜思乡”图。




阅读    收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