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廉思——《蚁族Ⅱ——谁的时代》新书发布会
标签:
杂谈 |
《新闻周报》邀我以老朋友的身份谈谈与“新周”的共同记忆,不知怎的,心头蓦地涌出一股暖流,思绪悠然荡起,飘向了母校,飘回了我在人大校园近10年的岁月。
1998年,我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注册会计师专业。进校后没多久,我就被教一楼(现为求是楼)南侧宣传栏内的一个黑板报所深深吸引——那就是当时的《
标签:
杂谈 |
怎样才能做到脱颖而出?书中的大学生已经通过自己的感悟给出了很好的回答,我毋需多言。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我们应当如何去理解“脱颖而出”的真正涵义?
标签:
小美蚁族慌慌蚂蚁北京杂谈 |
很高兴看到小美笔下的“慌慌”出版了。去年我第一次听到“慌慌”这个名字,是我的课题组成员向我介绍:“师兄,你知道‘慌慌’么,这个‘蚁族’女孩特别可爱。”我上网搜索,在天涯网贴图专区我看到了这个憨态可掬的小女孩“慌慌”。可能是我研究“蚁族”的缘故,一看到她,我就情不自禁地喜欢上了“慌慌”。在之后的日子里,“慌慌”这只小蚂蚁一直牵动着我的心。每隔一段时间,我都要上网看看她过得怎么样,有什么新的经历和感悟。每当“慌慌”找到新工作,我都从心底为她高兴,每当她伤心失意,我又替她担心难过。不知怎地,惦记“慌慌”成为我“蚁族”研究之余的一部分,让我的研究工作有了一丝乐趣与宽慰。
标签:
蚁族奋斗廉思唐家岭80后杂谈 |
这几日,随着北京唐家岭白领公寓构想浮出水面,唐家岭的“蚁族”已经开始陆续搬走,去往下一个青春驿站。这一切牵动着一个同龄人的心,他就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廉思。是他,第一个“把蚁族从动物学概念变成了
民生议题”。从2007年到2009年,廉思带领着他的团队在无数次走访和调研后,编写成了《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一书。随着图书的火爆,“蚁族”成了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代称。之所以这样称呼他们,是因为在廉思眼里,他们是那样弱小,却这般坚强。
2007年,还是北京大学博士后的廉思看到了一篇名为《
标签:
蚁族华语传媒年度图书杂谈 |
从心底为蚁族鼓掌
——“华语传媒年度图书”获奖感言
标签:
就业蚁族缘起中国新闻周刊唐家岭聚居村杂谈 |
标签:
就业蚁族80后群体唐家岭中国杂谈 |
去年9月,总结了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与蚂蚁的三个共同点后,对外经贸大学副教授廉思新造了“蚁族”这个崭新的汉语单词。短短3个月,这个沉重、形象而饱含感情色彩的词汇,一跃成为年度十大热词,一个庞大的、难以统计的城市沉默群体,由此浮出水面——他们远低于城市普通人群的月收入、窘迫的生存环境、无处安放的青春,让无数父母揪心不已。
孔子曰,三十而立。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当2010年的新年钟声敲响后,这些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将陆续面对人生的一个重大问题:能否立?如何立?
专访同为“80后”的学者廉思,仔细探究这一网络热词的诞生过程,或可发现,“80后”远比我们
亲爱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