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鹏哥有要求:随便画。哈哈,这个好,我糊涂乱画!http://s1/mw690/56315877hcf725d3aff10&690
66*33 (定)
http://s13/mw690/56315877h7b3182941d5c&690
66*33吉祥一家 (定)
标签:
转载 |
○老
梦,到底可信不可信,先不去讨论它。但,它对中国人强烈的心理暗示,恐怕是深入骨髓,说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遗传基因也不为过。
《牛飞》里的三老,当然是汪曾祺虚构出来的人物,他们三人对待梦的态度,其实也就是人做了梦,特别是奇怪的梦以后,下意识的心理反应过程:初而不信,继而嘀咕,最后是在现实中寻找对应信息。
因为有了强烈的心理暗示,指导着牛二挣对自家的牛,作出了违反常理的处置,结果牛卖了,钱也丢了——牛飞蛋打。三老对此的态度,也仍然是人对事件与梦信息是否对称的三个心理变化过程:——不该信梦!——梦都梦见了,这是命!——唉,无所谓,无所谓(不是达观,是自我安慰)。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唉,梦在文学中,优美逸伦,妙不可言,但在现实世界中,实在是窥觑中国人精神世界的一个小小的密码。
标签:
转载 |
○老
五/涂 墨
车厢小社会,社会大车厢。丰子恺的妙喻:没座的号召造反,有座的呼吁秩序。流沙河想得就更远了:地球列车,承载万物,包括人类,奔跑在时间的轨道上,从浑浑沌沌中来,到苍苍茫茫中去。何处是起点?哪里是终点?天天有人下车,一去不返,我在哪一站下?非徒涵蕴哲理,抑且充满感伤和惆怅。
汪曾祺的这篇《囚犯》,虽是写了汽车上半小时的车程,却教人看见了人之一生尴尬无处不在——押解兵的丘八遇到秀才的尴尬,囚犯手不能攀肩不能触只能任由汽车颠簸的尴尬,女人躲避囚犯与生理反应的尴尬,而“我”的尴尬则更甚:有虱子、疥疮的侵扰,有囚犯的困扰和期援,有女人的逼迫与竣拒,还有自己内心牺牲与保全之间摆簸不定的斗争。
世间还有笔啊,我把你藏起来吧。——相信汪曾祺和废名的人生感受,并尽不相同。而无奈,则一。
这篇小说,显著的带有汪氏早期小说的特点,善于捕捉感觉,善于体味感觉,善于描写感觉。父子间眼神的交流、身体语言的默契,副班长的欲仰承、欲俯就的处世尴尬,兵与囚犯的不同精神面貌、心理状态,科头兵的纠纠昂昂、落落不偶,汽车上生存尴尬的众生相,“我”一路心路历程的变化和递进,在在如闻如见,如琢如磨,无不栩然生动。善感物态,善阐物志,让人感叹汪曾祺体察物理人情的敏感精微和他状物传神的精妙。张充和说汪曾祺是下笔如有神,信不诬也。
标签:
杂谈 |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