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孔令谦
孔令谦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038
  • 关注人气:21,45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2021-01-28 20:55)
标签:

北平国医学院

孔医堂

孔伯华中医世家

孔令谦

古人说:道行之而成。由此可见道必是与人之行为相联系的,且道本该有个明确的目标和理想。本人自幼虽受家庭影响,对中医略知皮毛,尽管也曾侍诊先辈们左右,但至今从不诊病,何以如是,因本人志向并不在此,更未能学透先辈之临证经验,是以不敢妄为。

先师陈大启曾说:学医未必行医,人各有志,亦各有道。是以能将祖父孔伯华之教育精神薪火传承,亦能将其传人乃至京城各家名医汇聚一堂,为中医传承做点理所当然,我想,这是长辈传授给我的最最真实的东西,也是我选择的中医之路吧。
十余年来,在众师伯大力支持及医界同仁共同努力下,先后成功申报了市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北京市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项目,创办了孔医堂中医连锁机构和民非组织北京伯华国医传承发展中心,编辑出版了《孔伯华中医世家医学传习录》以及《孔少华临证经验纂要》等十余部医学著作。同时,积极参加和开展广泛社会活动,推动儒学文化与中医的结合,以期为丰富祖国传统中医药文化,尽绵薄之力。

当下,正在考虑在适当时建一所中医学院,以承祖父当年创办北平国医学院之精神。

标签:

北平国医学院

孔伯华传记

孔医堂

孔伯华中医世家

分类: 历史资料

第三章  小试牛刀  斩除八年恶疾

 

    堂妹馨玥从小聪明伶俐,活泼好动,一次不慎从高处摔下,跌扑伤后竟一病不起。几年下来,说不清请过多少大夫,喝下多少苦药,她的病况非但未见好转,反而愈加严重,手腕部的痈疽延展至腋下,双手多处关节都严重变形,腿脚肿至无法正常行走。

    十里八乡的大夫都已请遍,已经不再有人肯接手了,毕竟谁也不愿被“烫手的热山芋”砸了牌子。好容易碰上一个声称“包治百病”的游医,来家看过后却断言:“已伤及命脉,这病没得治了”。

    正值豆蔻年华,本应在阳光下尽享嬉戏的欢快,可怜的馨玥却只能缠绵于病榻,在彻骨疼痛的折磨下,终日寝食难安,坐卧不宁,痛苦不堪,还被判了“死缓”。

    一想到她的境况,伯华的心头就涌起浓重的怜惜,并催生出一个大胆的设想——学以致用,用自己掌握的知识为馨玥解除病痛。

    下决心要啃这块“硬骨头”后,他没有贸然行事,先找出清代医家王洪绪的《外科证治全生集》,把相关章节重新仔细研读了一遍,心里有了底才去找三婶:“三婶,我有个想法,不

标签:

北平国医学院

阮劲平

张绍才

孔医堂

孔伯华中医世家

分类: 中医辩证

胃痛证治

孔医堂阮劲平 张绍才

孔老认为胃以和降为顺,脾以健运为常,无论何种原因导致胃失和降、脾失运化,最易形成湿邪困阻中焦之症,继而更加重胃脾气机升降失常,而出现胃痛、胃胀等症状。故治疗首重运脾化湿与和降胃气,常以温胆汤运加理气和降之品治疗,使脾气得运,湿阻得化,胃气和降,胃之痞痛即除。一般轻症者,数剂可愈,若有兼挟脾虚、肝郁、阴虚、寒凝、血瘀等证者再随证加减治疗,疗效甚佳。

【基本方】

生赭石12g  旋覆花12g(布包) 橘子络核各15g  法半夏10g 

云茯苓30g  香附米10g         紫苏梗5g       炒枳壳10g 

莱菔子10g  全瓜蒌30g         六神曲10g      白蔻5g(打)

霍石斛10~30g

此方为二陈汤、温胆汤、旋覆代赭汤、香苏散等方化裁而成。方以理气化痰、和胃降浊为主。方中橘子络核理气化痰,生赭石、旋覆花降肝胃之气,香附米理气止痛,紫苏梗、白蔻化浊和胃,炒枳壳、莱菔子、全瓜蒌理气降气化痰,

标签:

孔伯华传记

北平国医学院

孔伯华中医世家

孔医堂

分类: 历史资料

第二章  幼承庭训  熟谙君臣佐使

 

    孔宪高博学多才,不仅精通文史,《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伤寒》等医学书籍也烂熟于心。自古医儒相通,有“秀才学医,笼内捉鸡”之说,更何况进士了,虽然既非家传亦无师授,他却掌握了应对自如的岐黄之术。

  为官之余,不仅家人宗亲有病无需请大夫,遇有乡邻或下属生病,他也总能出手不凡地为其解疾祛患。其宅心仁厚,诊病开方从来分文不取,对贫寒者还会资助银两用以购药。

    伯华是长房长孙,又生得眉清目秀,聪敏颖悟,从小就甚得祖父祖母的欢心,被视为掌上明珠,常年带在身旁。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这两位老人。

    祖父是光风霁月的坦荡君子,祖母也并非胸无点墨的小家碧玉,乃是内阁大学士徐桐之女,知书达理,温婉贤淑。

    伯华三四岁时,祖父就以《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亲自为其开蒙,六岁入私塾,熟读四书五经,领悟孔孟之学。祖父费心思诠释诗书礼仪,祖母把着手传授琴棋书画,小孙子天资聪颖,博闻强记,各类知识和技能都是一学就会,一点即通,

标签:

北平国医学院

孔伯华中医世家

张绍才

阮劲平

孔医堂

分类: 中医辩证

孔医堂 张绍才 阮劲平整理

中风是以突然昏倒、不醒人事,伴发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为主要特征。现代西医指的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塞、脑血栓、短暂性缺血发作等均属中风范畴。因该病起病迅速、来势凶猛,与自然界的“风”的特点相似,故称为“中风”。

孔老认为今人因养生不慎,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精神紧张等原因,常导致阴虚肝热脾湿的体质。阴虚主要是指肾阴虚,故《内经》有“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之说。乙癸同源,肝肾一体,肾水不足,水不涵木肝热肝风,风阳升腾而上,挟气血痰湿上冲于脑,横窜经络,蒙蔽清窍而突然偏瘫失语、口眼歪斜之症。

临床也可见到年老体弱,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不能畅达于脑,致使脑脉瘀阻而发病者。

孔老认为中风的病因可归纳为肝肾阴虚、肝热、血瘀、痰阻,气虚等原因,故治疗上应当以滋阴潜阳、平肝熄风、活血通络、化痰开窍、益气固脱等法为主。

临床上中风可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种类型,中经络可分为虚证实证,中脏腑可分为闭证和脱证,分述如下。

1.中经络

   中经络为中风证之较轻者,一般为脑血管痉挛或脑血栓。病势较缓,多在

标签:

北平国医学院

孔伯华

孔伯华诞辰

孔伯华中医世家

非遗

分类: 谦和动态

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项目名单公示,孔伯华中医世家医术入选

转自首都中医微信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的公示》,经过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评审委员会审议,提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项目337项,其中,新列入198项,扩展139项。扩展项目中包含传统医药11项,涉及46个地区或单位的申报内容。北京市“孔伯华中医世家医术”入选。

孔伯华中医世家医术于2007年6月30日被认定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孔伯华,是我国著名中医学家和中医教育家,学术思想以“伤寒温病融会贯通,河间易水兼收并蓄”为其突出的学术特色,是燕京医学流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张“治病必求其本”,反对脱离实际的“虚学”,强调躬亲实践的“实学”。1929年,孔伯华先生联合同道在北京创办了北京历史上第一所中医高等教育学府北平国医学院,培养学生700余人,为中医药及其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使孔伯华中医世家医术的精髓也得到了传承。

孔伯华中医世家医术以其学术传人的临床诊疗为主要实践方式,并以其独特

标签:

孔伯华诞辰

北平国医学院

孔伯华

中医教育

分类: 历史资料

一九八五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卫生部在全国政协礼堂联合举办孔伯华诞辰100周年,逝世三十周年纪念活动。活动由北京市副市长白介夫主持,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汉生,全国政协副主席杨静仁,卫生部副部长胡熙明,社会知名人士卓琳、于若木、朱仲丽、薛明、齐  心、梁伯琦及首都中医界人士、孔伯华家属两百余人参加。





标签:

北平国医学院

孔伯华诞辰

孔伯华

曲薄泉

分类: 历史资料




孔伯华弟子曲薄泉当时写给安保华的信函
标签:

北平国医学院

阮劲平

张绍才

孔医堂

分类: 中医辩证

孔医堂 张绍才 阮劲平

眩晕为病,现代医学常见于高血压、美尼尔氏综合征、低血压,其中以高血压为最常见。中医对眩晕早有论述,《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素问·海论》有“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 《灵枢·卫气》有“上虚则眩”。 金·刘完素主张眩晕的病因病机从“火”立论,元·朱丹溪力倡“无痰不作眩”,张景岳认为“无虚不能作眩”,“眩晕一证,虚者十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综合诸家论述,眩晕的原因主要为风火痰虚四因,各执一隅,临床应用,有效有不效。孔老认为临床所见眩晕往往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常常是风火痰虚兼而有之,今人体质以阴虚肝热脾湿为常见,阴虚多以肝肾阴虚为主,诸阴以肾阴为本,肾阴不足,髓海不足,不能荣养于脑,是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肾阴不足则水不涵木,肝经生热,肝热升腾无制,热极生风,风火相煽,风阳上扰,而生眩晕,是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或脾失健运,痰湿内蕴,水湿不行,阻于上窍则为眩晕,阻于中焦则为呕逆,常见于现代医学所说的美尼尔氏综合征。鉴于临床所见眩晕常为风火痰虚合而为病,孔老合滋阴、清肝、熄风、化痰、利湿于

标签:

北平国医学院

孔伯华诞辰

分类: 历史资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