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像一阵旋风,搅动了整个大汉王朝,风雨飘摇的东汉政权摇摇欲坠,接着,群雄并起,纷纷割据一方,人民生活随即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当时曹操的诗中说,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惨不忍睹。

        刘备出身卑微,在乱世中,想做一番大事,不甘人下,他和关羽、张飞拉起了一支队伍,先从镇压黄巾起义开始,到与群雄逐鹿,经过多次兵败挫折,在“三顾茅庐”之后,终于迎来了希望。

       刘备请来了诸葛亮,这位二十七岁的年轻人,志存高远,才华横溢,洞若观火,一出山,就给刘备指明了奋斗目标和具体的实施计划,“隆中对”策略,犹如一道闪电,照亮了刘

标签:

历史

杂谈

文化

       关羽是汉末三国名将,勇武绝伦,为刘备建立蜀汉事业,立下汗马功劳,关羽一生的辉煌点是襄樊战役,威震华夏,而一生的败亡也是襄樊战役,败走麦城。关羽在襄樊前线和曹操打的正激烈的时候,孙权大将吕蒙白衣渡江,偷袭了荆州,关羽因此被擒而死。关羽兵败之后,为何不化装逃走?然后再卷土重来?为何不像廖化那样,用计脱身?

http://p1.pstatp.com/large/31ee0001567e3348a3a9

 

(2017-06-18 13:10)
标签:

情感

杂谈

     每次送孩子上学,路过那条高架桥,我总是在想,从这里开车上桥,就可以上高速公路,中间再转五次高速公路,只要五个多小时,我就能到家,就能看到父亲......

     我从到湖北上大学那天起,就离开家 ,到现在已经整整十七年了,这十七年之间,沧海桑田,从学生时代到结婚生子,我在家陪父母的日子少之又少,虽然我也经常回去,但每次都是来去匆匆,除了上大学时的寒暑假,我可以在家美美地呆上一个多月,但毕业后到现在就再也没有这么久了。

     因为一直从事写作,我时间相对比较自由,以前一个人,无拘无束,可以随时回去,但最近几年,因为要照顾孩子,从孩子出生,到上幼儿园,再到上小学,我一天没有懈怠,时刻陪伴,九年三千两百多天,我一刻没有离开孩子。这其中的辛苦,过来人才能理解体会,绝非一日之功。

     从孩子上学那天起到现在读小学三年级,每天要接送,我时间不那么自由了。每次我想回去看看父母,也是忙里偷闲,挤一点点时间,这并非我所愿,但是,孩子上学又不能耽误。
标签:

杂谈

​​

         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是魏国的奠基者,曹操一生雄才大略,征战天下,统一了北方,功盖天下。但是,曹操也有凶残的一面,喜欢屠城,非常残暴。正史中,曹操屠过几次城呢?分别是哪几次呢?

http://p3.pstatp.com/large/19ec0003b2ed6fd3b4e0

         在正史中,曹操至少有五次大规模屠城的行为,简直是杀人魔王。

        第一次屠城,是曹操亲自干的,发生在兴平元年(公元194年) ,因为曹操的父亲曹嵩被陶谦的部将加害,曹操率军征讨陶谦,曹操率军攻下了五座城,抢地盘到了东海,后来,曹操又攻下襄贲,开始屠城。《三国志 武帝纪》记载:太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

        第二次屠城,是曹操大将夏侯渊干的,虽然不是曹操亲自干的,但是,至少是经过了曹操的允许或者默认,如果没有曹操的允许或默认,夏侯渊是不敢屠城的。

http://p3.pstatp

标签:

杂谈

​​

         关羽围攻樊城,打的曹操损兵折将,大将曹仁顶不住了,曹操派于禁和庞德救援,结果也遭到惨败,于禁被擒,庞德被杀,曹操吓得要迁都,这时,司马懿劝曹操勾结孙权,以利益为条件,让孙权趁机偷袭关羽后路,结果,孙权得手,关羽败亡。那么,曹操给了孙权哪些承诺?后来都兑现了吗?

http://p1.pstatp.com/large/19f300029453d24d1574

        先看史书的记载,襄樊战役前期,关羽军事上强大到了顶峰,曹操非常惧怕。《三国志 关羽传》记载: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原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曹公从之。

        司马懿出的主意是,许诺,割江南以封权。也就是说,成功之后,把江南的地方给孙权,另外加封孙权官职。曹操听从了司马懿的建议。

        果然,孙权得到曹操的拉拢,趁机下了黑手,在关羽背后狠狠地捅了一刀,阴了关羽一把,致使关羽兵败被杀。《三国志 吴主传》记载:关羽还当阳

标签:

杂谈

​​

​        孙权偷袭荆州,杀了关羽,将关羽首级送给曹操,刘备非常生气,率兵伐吴,攻打孙权,孙权非常害怕,赶紧派人遣书求和,刘备盛怒不许,铁了心打孙权。试想,如果孙权派她的妹妹,也就是刘备的老婆,向刘备求和,刘备还会打吗?

http://p1.pstatp.com/large/19260002d0577a02ec3b

         先看史书的记载,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也做了精心的准备,长达两年之久,关羽公元220年被杀,刘备公元222年率兵伐吴。孙权看刘备大军压境,来势汹汹,非常害怕,赶紧派人向刘备求和,刘备正在气头上,怒气冲冲,没有同意,战争随即开打。

        《三国志 先主传》记载: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秋七月,遂帅诸军伐吴。孙权遣书请和,先主盛怒不许,吴将陆议、李异、刘阿等屯巫、秭归;将军吴班、冯习自巫攻破异等,军次秭归,武陵五谿蛮夷遣使请兵。

        战争的结果,刘备因为战法上的失误,给孙权可乘之机,孙权派大将陆逊击败了刘备,史称夷陵之战,刘

标签:

杂谈

​​

        张飞和张郃都是三国名将,张飞是万人敌,张郃是河北名将,著名的河北四庭柱之一,投降曹操以后,张郃屡建战功,武艺在曹操诸将中,也名列前茅。张飞曾在宕渠击败张郃,张郃武艺相比张飞差,但智谋不在张飞之下,那么,张郃究竟比张飞差了多少呢?

http://p1.pstatp.com/large/19ed0002b05e2519ef73

         张郃(?-231年),字儁乂,河间鄚人。早年参加黄巾起义,后来成为冀州牧韩馥部下,再后来投奔袁绍,成为河北四庭柱之一,官渡之战时,张郃投降了曹操,此后,跟随曹操征战四方,屡立功勋,帮助曹操攻乌桓、破马超、降张鲁,然后与夏侯渊守汉中。215年,张郃率军进攻巴西宕渠,被张飞击败。

        史书 《三国志 张郃传》的记载很简单,只有一句话:进军宕渠,为备将张飞所拒,引还南郑。

http://p3.pstatp.com/large/19ed0002b0783cf94cd6

        而在《三国志 张飞传》中

标签:

杂谈

​​

        刘备依附公孙瓒的时候,遇到了同在公孙瓒那里的赵云,两个人接触了以后,赵云重情重义,是个英雄,刘备很看重赵云,两个人结下很深的情义,最终赵云投奔了刘备,为刘备建立蜀汉立下汗马功劳。而刘备和太史慈也有过接触,太史慈同样重情重义,也是英雄,为什么刘备却错过了太史慈呢?

http://p3.pstatp.com/large/191c000439fe80683e1c

        刘备和赵云相识的经过,在《三国志》注引《云别传》里有明确记载:时先主亦依讬瓚,每接纳云,云得深自结讬。云以兄丧,辞瓚暂归,先主知其不反,捉手而别,云辞曰:“终不背德也。”先主就袁绍,云见於鄴。先主与云同床眠卧,密遣云合募得数百人,皆称刘左将军部曲,绍不能知。遂随先主至荆州。

       赵云依附公孙瓒的时候,公孙瓒对赵云说,听说冀州的人都想依附袁绍,怎么唯独你能迷途知返,到我这里来呢?”赵云说:“天下大乱,不知道谁是明主,百姓有倒悬的危险,鄙州经过商议讨论,要追随仁义的人,并不是因为我们个人疏远袁绍而偏向于将军您

标签:

杂谈

​​

        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执意率军伐吴,后来,被东吴陆逊击败,史称“夷陵之战”,刘备惨败,狼狈逃回白帝城,此后不久,就病死了。刘备和东吴大战时,赵云和魏延都在做什么?

http://p3.pstatp.com/large/191d0004390e7cc4a8fd

         刘备伐吴时,没有带赵云和魏延,这时,魏延被任命为汉中太守,镇守汉中,脱不开身。而赵云在做什么呢?

         赵云曾劝阻刘备,不要率军伐吴,赵云说,敌人是曹魏,要先灭掉曹魏,然后,东吴自然就臣服了,那时,还怕不能报仇吗?再说,国仇是公,兄弟之仇是私,应该以国家大事为重,但是,刘备没有听进去。

         《三国志》注引《云别传》记载:孙权袭荆州,先主大怒,欲讨权。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

标签:

杂谈

​​

        司马懿打仗打不过诸葛亮,与诸葛亮在渭水对峙的时候,诸葛亮数次挑战,司马懿都不敢出来,如果司马懿能打赢诸葛亮,他能不出来吗?虽然说司马懿打不过诸葛亮,但是,他比诸葛亮高明,究竟高明在什么地方?

http://p3.pstatp.com/large/192100050a48f2ff9034

        先说,司马懿打仗能不能打过诸葛亮?有人说,司马懿比诸葛亮厉害,诸葛亮不是司马懿的对手,证据是,在五丈原,司马懿把诸葛亮拖死了。我们看看史书记载,究竟谁厉害?

        《三国志》注引《汉晋春秋》记载:亮自至,数挑战。宣王亦表固请战。使卫尉辛毗持节以制之。姜维谓亮曰:“辛佐治仗节而到,贼不复出矣。”亮曰:“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於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

        这里说的很清楚,诸葛亮多次向司马懿挑战,司马懿就上表魏国皇帝,要出战。魏国皇帝派辛毗持节制止,姜维对诸葛亮说,辛毗持节到了,这下贼人不敢再出来了。诸葛亮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