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久光百货,喝咖啡
文:余光之瞳(江苏)
认识史春波
认识简·赫斯菲尔德
认识一个骄阳似火的旺墩路
一杯拿铁
兑一杯冰柠檬水
只想保持一份饥饿
我只要少许,我想要的*
一把茶匙,一勺搅动着冰
一勺搅动一个下午
注:*引自简·赫斯菲尔德《我只要少许》(史春波译)
保持饥饿感,让饥饿变成了我的一个部分
——读简·赫斯菲尔德的《我的饥饿》
文:余光之瞳(江苏)
保持饥饿,是一种精神上的准备,诗论家木朵认为有点像孟子所说的空乏其身,让自己处于一种匮乏状态之中。保持饥饿感,让饥饿变成了我的一个部分,饥饿和痛苦并存,清醒和忍耐兼备。
饥饿,埋藏着某种欲望。可是,它又没有继续往下走,而是被人推搡,人生就此倾斜。如同高空走钢丝的人/必须手持一根长杆/加长她的臂膀《我的饥饿》。
诗人写作就像高空作业,有时是一个平衡动作,在充满危险的同时,保持平衡,也是保持饥饿,保持思想上对痛苦或欲求的双重承受。
这就是我看到的一切/转身时又饿又孤独/从窗向内望,寻找财富/我不能期许它们属于自己(狄金森《《我一直饥饿,常年累月》)。
在探测着一个地方,那里我可以/将你弄醒过来/这明亮的嘴里饥饿的烛火(策兰《被这不曾梦到的》)。
以平凡的心态,拒绝背负任何光环
———读沃尔科特的《才华舍弃我》
文:余光之瞳(江苏)
沃尔科特的《白鹭》,应该可以算得上是沃尔科特向世界的谢幕之作了。对于一生的写作而言,就像一个完满的句号, 《才华舍弃我》
是其中第35号作品,我以为它是对抗装甲车的紫罗兰/我以为它是一匹母马的湿皮革味,见证了一位强力诗人即使到了晚年,依然有着强悍的生命力。
德里克·沃尔科特的诗作《才华舍弃我》以独特的隐喻和私人化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才华流逝的焦虑与生命迟暮的沉思,沃尔科特将才华拟人化为一位决然离去的女性,将个体的艺术感知与身体衰老交织。“我的才华舍弃我就像一个女人使我太老”一句,既透露出对创造力衰退的无奈,也暗示了时光对人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摧残。
诗人沃尔科特长期在圣卢西亚、格林纳达、牙买加等地中学任教。他穷困潦倒,到处漂泊,无家可归,他曾呼天吁地:天哪!哪里是我歇息的地方?哪里是我的海港?越是漂泊,这个世界就越是开阔。诗人最终还是迫切期望叶落归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