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能够改变命运,装载着知识的书籍至少能够改变人类一个恶习——《这书能让你戒烟》(英文名:《The Easy Way To Stop
Smoking》)做到了,它让我成功戒烟。
正确的阐述戒烟的知识,包括成功的经验理论(作者本人曾经33年烟龄,每天100支烟,后成功戒烟,并帮助世界各地的人们戒烟)、选择恰当的方式(赞同读者在读这本书的同时,不要提前戒烟。)以及从心理学的角度(心理疾病是戒烟最大的敌人)点悟吸烟者,是本书作者的最为成功之处。
吸烟对于健康的危害很大,但仅仅是向吸烟者反复强调和说明这一点,并不能产生很好的效果。其原因并非是尼古丁造成的烟瘾,而在于吸烟者的心理。事实上,作者通过经验说明,以及我们吸烟者自己的感受,尼古丁的戒断症状要远远轻于毒品海洛因,真正让我们戒烟失败的,是吸烟造成的心理疾病。
你可以认为这本书是在给吸烟者进行“洗脑”,但只要能给你一个健康、快乐的生活,“洗脑”又有什么可怕的呢?而这种看似“洗脑”的说教,其实是非常合理的心理医疗,只不过在书里用通俗的语言和方式表达出来罢了。
我是一边抽烟一边阅读这本书的,当我读到1/3的时候,就自觉地停止了吸烟
有效的管理者能用其同事之所长、用其上级之所长和用其本身之所长。充分发挥人之长处,才是组织存在的唯一目的。我们可以设法使的缺点和短处不发生作用。这些就是管理者的任务。
要用人所长
管理者要运用人的长处,面临的第一关即在于择人。用人决策不在于如何克服人的短处,而在于如何发挥人的长处。
一位管理者如果仅能见人之短而不能识人之长,因而刻意避其所短,而非着眼于发挥其所长,则这位管理者本身就是一位弱者。他会觉得别人的才干可能构成对他本身的威胁。但是,世界上从来没有发生过下属的才干反而害了主管的事。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之所以用人,是用人来做事,而不是用人来投主管之所好。他们从来不问:“他能跟我合得来吗?”他们问的是:“他贡献了什么?”他们从来不问:“他不能做什么?”他们问的是:“他能做些什么?”。
一个管理者如果不能发掘人的长处,并设法使其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