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2015-06-28 23:47)


在将近三十年的音乐创作生涯中,参与最多的就是电影配乐,其次就是广告音乐。 这两种创作中音乐都扮演了一个有目标性地放大情感和解读画面的角色,将音乐艺术降至一个完全功能性的位置,音乐创意受到来自客户一定的限制。很多人都问,在这种抹杀创作自由的环境下,我是怎样去平衡心理的?其实作为一个现代创作人,此刻仍被这问题困扰的话,你可能未完全理解在现今在一个商业运作下艺术创作的本质和挑战。 

刚开始做广告音乐的时候,会遇上一些不太懂音乐,却又对音乐有很多高见的客户,他们说不出要的是什么,只能说他们不要的是什么。 一个30秒的广告音乐,往往因为大家对一些字眼和概念上的误解,而需要多次修改,浪费不少时间。 音乐人亦往

(2015-06-22 12:52)

上世90年代初,从美国回到香港,当没太多人看上自己作的歌曲,但

(2015-06-16 10:20)


在微博上常会收到一些不是我关注的人来的私信,我的音乐创作表一番,然后告我他很喜作的某部影的音,在网上“找不到”,叫我发给他。就是这样简单,直接 理所当然。求不会来太多的困,但可以看到中国的版依然非常

(2015-06-08 11:03)

从writers block说起

我在1995年开始创作电影音乐至今20年间, 已为70部电影配乐。平均每年3部, 最忙试过一年6-7部, 这种多产的状态,在很多人看来都觉得疯狂, 甚至痛苦。音乐创作本来就已是一件很孤独的事, 但一部90分钟电影需要60-70分钟配乐, 要4-6周才能完成, 令创作人在这种单打独斗的创作里更加吃力。过程中还要配合导演的意见和各种剪接上的改动,当然还有那逐天逼近的死亡线。所以我认为每个电影音乐人在他的职业生涯里都

2. 自以为是

从事创作的人,往往都会有点自以为事,有点自大主观,其实这是很正常的。没有主观的视点和坚持,作品很自然会缺少个人风格,更莫论能有突破性的创意。所以我说创作是独裁的,不能常常用大会投票方式来决定。

 

在訪問中常遇到的一條很難回答的問題:年輕人怎樣才能進入音樂創作行業?

大部份音樂創作人都是自由工作者(Freelance), 我和我認識的音樂人都有很不一樣的入行經歷,很難找出一套確保成功的入行“正確”做法。但做人做事,態度決定一切。世上沒有確保成功的途勁,卻有確保失敗的態度。其中有兩種最常見的就是“不以為然、自以為事”

  

(2015-05-17 20:11)


自從Twitter和微博的出現,我們都有了自己發表偉論的平台。140字雖

(2015-05-09 07:24)


每年在电影金像奖颁奖礼上,常会听到这样的颁奖嘉宾稿:

 

(2015-04-28 12:15)
标签:

杂谈


  

在網絡世界裡,我們通常以個人職業來界別自己的身份:音樂人, 建築師, 會計師, 學生, .....等等。但自從社交媒體慢慢走向以發表個人感想為核心後,我們每個人都多了一個身份:評論專家。無論是政治,文化,社會,尤其是藝術,每個人都一下子變了專業樂評和影評。

18世紀初的英國畫家 Jonathan Richardson 在他的短文 「評論的藝術」嘗試“客觀地”將繪畫工藝分成七種類別(構圖,創意,用色…等等),各自評分,最後總和代表了作品的藝術級數。這猶如歌唱比賽評分的系統沒流傳開來, 但'藝術評論' (art criticism) 卻成了一個新的關鍵名詞,以文字來描寫,演譯

(2015-04-22 14:08)

跟朋友讨论电影和流行音乐时,总会提到一些不予置评的作品,直觉地想强烈批评一番,但因自己也是从事创作而略留口德, 把恶评改成:「或许是我和创作人的审美不太相同吧」。 这句话有点虚伪,但也有其真实性。每个人的艺术审美的确不同,你眼中的鲜花可能是别人眼里的黄瓜,你认为不好的,总有人喜欢,大家各自精采。但如果艺术只是这样,那就没有讨论的必要了,乐评,影评,剧评都可以收工,或者索性转行做艺术家也未尚不可。 电影票房,和歌曲在流行榜上的表现常被视为作品「好」与「坏」的指标,但往往市场上的表现和作品质量不一定成正比。 我们始终需要一个独立的思维来讨论作品的基本质素。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