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新年修行烦恼 |
分类: 修行诀窍 |
标签:
佛学 |
分类: 修行诀窍 |
修定的不同方法
打坐时所用的方法,我们由修定法和观法中禅修,<清净道论>中有提到40种的修定方法,而从其它的资料中有介绍49种的修定方法,更有的资料呈现了75种的修定方法。
现在我们要介绍<清净道论>中40种修定的方法:
一、十遍处(kasinas)
二、十不净(asubha)-尸体的十种相
三、十随念(anssati)
四、四无量、四梵住(brahmavihara)
标签:
修行四念处对象无常果报 |
分类: 闻思精华 |
77.玻璃杯与不锈钢杯
世俗的禅定,就像玻璃杯,非常脆弱。直观、道与果则像不锈钢杯,非常坚固。
78.透视无常
直观是一种直接透视的认知活动,在无常、苦、无我现象的三法印底光照下,去觉知任何生起的对象,热的感受就观照为『刺痛』,刺痛的出现就是无常,刺痛出现之后又消失,就是无常相,刺痛经过观照消失之后,体会到无常,就是随无常观。如果透视了无常,就能够透视到苦、无我,这就是三法印。
79.自我的探索
修习直观活动,就是探索(自我)的本来面目,并且是亲身去探索。
80.正念是一名警卫
标签:
佛学 |
分类: 闻思精华 |
标签:
转载 |
标签:
佛学修行 |
很多人以为修持是另外去修一个什么东西,而与自心分开,例如慈悲的修持,认为另外要生出一个慈悲,而没有自心与慈悲合一,自心成为慈悲的体会。我们以为,我“生出”了一个慈悲了,好像把旁边的一个什么东西拿到手了,因此,没有思维菩提心时,菩提心也就不见了。因此,无论做任何修持,例如慈悲心等,重点是要去体会这一切即是自心本质的一部份,与自心合为一体。要不然,任何修持都将无法降伏烦恼。
《佛子行三十七颂》教授
教授:第十七世大宝法王邬金钦列多杰
时间:200
标签:
佛学 |
真心被埋没,真心给失落,真心被迷失,真心被六尘所覆盖,主要由于我们没有认知它、肯定它、珍惜它,其错误原因如下:
(一)心为形役
人的一生忙忙碌碌,就是为这个肉体服务,我们所有的念头、动机,都是根据肉体产生,古人说这叫‘躯壳起念’。明明它是不永恒、不可贵、死了不多久就发臭的臭皮囊,但是我们却一生都在为它服务,做了它的奴隶。绝大多数人,以大部分时间来侍奉这个肉体;给它吃、给它穿,它不美,想法子要它更好看。所有患得患失,功利追求,都是为了这具肉体。心既然做了肉体的奴隶,原本的本心就会因为被忽视而渐渐地遗忘、迷失、沉没在虚幻里了。
(二)与世浮沉
人,大多没
标签:
转载 |
标签:
佛法修行觉知 |
「正念」是否真如文题所说的具有力量呢?就我们日常生活的活动来看,似乎并非如此。比起许多看来更重要、为了达成各个愿望所需要的种种心理机能,「念」或「专注」是处于较谦卑的地位。此处所说的「正念」,只是意谓着「小心足下」,这样才不会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跌跌撞撞或错失良机。人们只有在某些特别的工作与技艺上,才比较会刻意地培养「正念」,但尽管如此,仍将它视为只有辅助的功能,「正念」更广大的范畴与可能性并未受到认同。
即使我们来看佛教的教义,仅浏览「正念」在各种心所分类表里所显现的情况,我们也会认为「正念」这能力不过是
标签:
佛法心修行 |
禅修,就仅是给自己时间去「做自己」,除此之外﹐别无其它。它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允许自己放松,然后做本然的自己,不去想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也不去担忧未来会发生的事情。你所要做的﹐只是单纯地放松,然后安住於自身的本然状态,让自己有这样的一个机会。//第十七世噶玛巴
真正要修行,要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解决人生的迷惑与烦恼,解决人生的种种不安定,一定要从安住当下着手。安住当下有什么要求?就是要放下,放松。//净慧法师
在无有改造的清明状态中,恒
标签:
觉知大手印 |
分类: 修行诀窍 |
佐钦本洛仁波切是宁玛派佐钦寺的三大活佛之一,此生主要弘扬噶举派,是第十六世噶玛巴的重要弟子。
'直指俱生心为法身' 这个口诀教授指出,俱生心或本然心(coemergent mind)即是法身,也就是无生的根本虚空或自由解脱的境界。在根大手印的脉络中,我们说万物的本质即是无生的法身,这个说法与道大手印相同;此中含意是,从无始以来自心本性与法身便是无二无别的,心与法身一直都是双融合一的,并没有一个有别于法身的「心」存在,而这便是「俱生心」的意义。细察这个众生视为「我」的心时,我们会发觉它是无生的,再者,如果去观照烦恼妄念——我们的执着之根基,我们也会发觉它们的本质是无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