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9月5日
雅加达给我的印象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古老的民居,风光独特,古迹众多,多数建筑物都有着典型的欧洲古典风格和古老的文化氛围。几百年以前,这里就已经是输出胡椒和香料的著名海港,称为巽达加拉巴,意思是“椰林密布之地”,或“椰子林的世界”。1527年,穆斯林首领领导印尼人民打败了葡萄牙殖民者的舰队,收复了龚达加拉巴,把这里改名为查雅加尔达,意思是“胜利之城”,“光荣的堡垒”,雅加达的名称
标签:
杂谈 |
2006年——2007年,著名探险家金飞豹历时18个月零24天,完成了攀登七大洲最高峰并徒步到达南北两极极点的壮举,创造了世界上最短时间完成“7
2”探险的世界吉尼斯纪录,至今无人能破。
今天,我们就来重温一下金飞豹在经历“7 2”探险时跌宕起伏的心路历程!
亚洲最高峰——珠峰(Mt.Everest):世界屋脊的桂冠
海拔:8844.43米
时间:2006年5月14日
金飞豹感言:珠峰不愧是世界第一高峰!
标签:
杂谈 |
8月28日
28日凌晨4点,我和另外15名队友踏上登顶征途。一同出发的共有十支队伍,队员们的头灯在黑夜中连成了一条长长的光线,缓缓向前移动,在茫茫的雪域上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由于厄尔布鲁士峰处在黑海和里海暖湿气流交汇处,天气变化无常,我们出发不到两小时就开始下雪,并伴有冰雹和雷电,我的心里开始忐忑,冰雹和雷电是登山者最畏惧的一件事了,如果雷电强度大的话就意味着可能会有雪崩。此刻所有人都小心翼翼,时刻留意脚下的路面以及前方的雪岩。
雪雾漫天
.雪
标签:
杂谈 |
飞豹感言
2007年8月
“高加索”这个词对于孩提时的我,似乎有着一种特别的魔力。当这三个字被念出来时,眼前仿佛就站立着一位独眼、披发,有着魁梧身躯的上古神祇,他应该是伟岸的巨人,如同北欧神话中的泰坦;他应该暴烈、威严,如印度传说中的湿婆。
可实际上,它就是它,独一无二的高加索,独一无二的厄尔布鲁士!我此次的目的地,攀登欧洲大陆上最耀眼、最威严的山峰——厄尔布鲁士峰!
火山之子厄尔布鲁士
...
2007年8月25日
标签:
杂谈 |
6月12日 飞跃三万英尺的距离
麦金利之行,我一直比较迫切,所以提前三天到北京,一是为了接受旅游卫视和《新旅行》杂志的专访,二是留出时间做好充足的准备。6月11日正式踏上了去麦金利的征程,12日,经过14个小时的飞行,在旧金山转机后我终于抵达了美国阿拉斯加州南部的港口城市——安克雷奇。
安克雷奇是阿拉斯加最大的城市,整个阿拉斯加有61万人口,其中40%的人就住在这里。安克雷奇在英语中match的意思是“古代锚地”,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安克雷奇位于狭长的库克海湾顶端,最初这里是躲避北太平洋风暴的最方便的抛锚休息的港口,小城由此而得名。这里先后留下了俄国人、英国人和美国人的足迹,尽管所有来过这里的人无不喜欢这块宝地,但没有人(即便是当地的土著人也没有)在此永久地定居。直到1914年,为了便于开采菲尔班克斯的
标签:
杂谈 |
4月23日 | 体验“如履薄冰”
今天云淡风轻,阳光也不强烈,在这种好天气里我们取得了9小时14公里的好成绩。
这天的强度比前两天要大,而且难度也越来越大,我们除了要艰难地跨越一个接一个的大大小小的冰裂缝外,还会碰到一些很薄的浮冰,这些薄冰只要轻轻用雪杖都能捅破掉,碰到这样的薄冰,所有队员都战战兢兢的,因为一个不小心可能就会掉进浩瀚的北冰洋里。向导一路上指导我们如何识别薄冰,他一直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只要一发现稍透明的冰面,他就会先用雪杖试探,如果安全就招手让后面的队员跟上跨越过去。向导身上还备有救生绳,随时警惕着,以防万一有人落水。这次到北极后,我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如履薄冰”!
体验“如履薄冰”
.
标签:
杂谈 |
从朗伊尔城到巴尼欧,我们乘坐俄罗斯“RA-74035”运输机,飞机前部载人,后部则载着行李物品。经过两个小时的飞行,于北京时间4月21日凌晨3点,抵达位于北纬89°的俄罗斯科研营地巴尼欧。
我们准备乘机到北纬89°的巴尼欧了
.
同机的大约有30人,其中大部分是到巴尼欧体验北极风光的游客。巴尼欧是1993年由前苏联和法国两国共同建造的科研营地,设施比较简陋。由于资金短缺,目前主要用于接待游客并作为北极探险的中途站,所以我们会看到营地用推土机修建的供飞机使用的跑道。近几年开始实施商业运作,每年巴尼欧会接待200人左右的来
标签:
杂谈 |
2007年1月19日金飞豹成功徒步到达南极点
1月14日.必须继续行走
-41℃,今天的气温恐怕是到这里后遭遇到的最低气温了。从早上一直就笼罩着的大雾,在无边无际的冰雪地上,让人感到天地一片混沌,视线只能保持10米左右的能见度。考虑再三,我们还是决定继续行走,昨天的大风已经影响了一天的行程,但队员之间必须紧跟,并靠着GPS定位寻找方向往前迈进。
徒步中,队员还是有新
标签:
杂谈 |
2007年1月19日金飞豹成功徒步到达南极点
1月4日
吃晚饭时,营地指挥夏普推门进来,表情严肃地传达了一个不好的消息:今天彭塔飞往爱国者山营地的运输机起飞时发生故障,维修需要5天时间。
这是个无奈的消息,在南极真的需要耐心来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等待。
每天的菜肴必有的一道是三文鱼,生三文鱼片,煎三文鱼块,煮三文鱼,奶汁浇三文鱼,多味汁浇三文鱼……吃到我现在在餐桌上都远远地躲着三文鱼!真怀念家乡的饭菜。
标签:
杂谈 |
2006年12月23日金飞豹登顶南极洲最高峰文森峰
12月20日化雪品普洱
南极的冰雪是最为纯净的,我们每天用水都是就近取帐篷外的雪来化水,没有任何异味也无杂质。用南极的水冲泡我从家乡带来的普洱茶别有一番滋味。我算不上是普洱专家,但为了体会一种完美的品位意境,我拿冰镐专门敲了一块晶莹剔透幽蓝色的玄冰,回到营地后拿锅慢慢化掉,也许是冰冻得太久,足足等了20分钟才终于沸腾。静静啜饮泛着家乡气息的陈年普洱茶,岁月的沉淀酝酿出醇厚甘甜的味道,我沉浸其中。
化雪品普洱
中午吃过午饭,领队要求每个队员整理装备,除了要背自己的个人装备还需要分担公用的物资,如燃油、食品、帐篷等。领队给每人配发了一个塑料船型雪橇,行走时用两支手杖助力,行走起来较为吃力。早期南极探险曾使用过马匹和雪橇犬来拉雪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