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今天的大学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哲学的启蒙

——叶秀山纪念讲座

(2018-09-15 11:16)

论意志与法则[1]

——卢梭与康德在道德领域的突破

 

                              黄裕生

 

提 要:自从奥古斯丁提出自由意志概念并以之为归责的根据之后,意志与行为法则之间的关系就一直是一个问题。在卢梭这前,外在关系说主导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但是,不管是把法则视为来自意志之上的神,还是来自意志之外的理性或情感,都使自由意志成为一个自相矛盾的概念而一直未能得到确立与论证。卢梭对“普遍意志”及其与法则的关系的发现,使意志成了万法之源而与法则内地关联了起来。这一突破性工作为康德进一步完成道德领域的三大突破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自由意志 理性 普遍性意志 法则

                    &n

为什么需要权利形而上学?

——论证权利的两个路径

分类: 评论与对话

              阅读经典的三个境界——序《论语易解》

 

      

   论亚里士多德的“自愿理论”及其困境

                      ——康德哲学视野下的一个审视

       

标签:

怀疑

真实存在

在场形而上学

分类: 自由问题与纯粹哲学研究

论笛卡尔的“普遍怀疑”与存在论的重新奠基

                         黄裕生

   要:作为普遍怀疑的剩余物,“我思”不仅成了真实可靠的“第一存在”,而且成为一切真实存在的合法性源泉;而就超感性的理智活动是“我思”的核心行为而言,存在论被笛卡尔奠定在在场性的概念行为之上。因此,笛卡尔通过普遍怀疑而确立的,是一

标签:

孤单

闲散

自由

发现他人

分类: 政治哲学-法哲学与时评

论卢梭的“自然状态”及其向社会过渡的环节

——或论孤单者及其对他人的发现 

                                          黄裕生

   要:在卢梭所描述的自然状态里,孤单与闲散是初人最本质的生活方式,前者被用以表明人

标签:

意向性情感

秩序

伦理学基础

分类: 自由问题与纯粹哲学研究

           情感何以是有序的?1
      ——续论马克斯·舍勒的“质料的价值伦理学”基础   
                                                            黄裕生

  在康德伦理学里,由于把先验的东西(das Apriorische)等同于形式的东西(das  Formale),因此,质料也就被归入在后的经验性领域;与此同时,所有的情感活动都被定位在感性领域,并多与质料客体的作用相关,因此,情感与质料一样,也都属于经验领域而可以以因果性关系加以说明,因而都被排除在了伦理法则的基础之外,否则伦理法则就是经验性的,并且只是自然法则的延伸。
   但是,在《质料何以是先验的?》一文里,我们已经表明,在马克斯·舍勒看来,康德的这种等同是其哲学的一个根本错误。因为在胡塞尔与舍勒这里,作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