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0 19:24)
和谷:雷锋与蕉萍
和谷 文學陝軍 昨天
编者按:
1958年,在陕西铜川矿务局焦坪煤矿简陋的工棚里,诞生了一首情真意切的小诗,之后被广为传诵,并被作曲家朱践耳谱曲,唱遍大江南北。在建党百年之际,《延河》杂志社即将刊发和谷长篇报告文学《寻找雷锋的蕉萍》,为建党百年献礼。今天我们跟随和谷,走近这本书创作背后的故事。
我的家乡陕西铜川有一座焦坪煤矿,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兴建的,之所以被世人广为知晓,源于亿万人耳熟能详的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歌从诞生起,唱遍祖国大地,至今传唱几十年,成为新中国文艺舞台上不朽的经典。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主席的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上海实验歌剧院作曲家朱践耳,看到雷锋日记中摘抄的《唱支山歌给党听》的诗,谱写了具有山歌风格的曲子,并注明歌词是摘自雷锋日记。之后发现,雷锋日记摘抄自《陕西文艺》“诗传单”蕉萍的小诗,从此词作者便署名蕉萍。
寻找电影《雷锋》插曲《唱支山歌给党听》词作者蕉萍
原来他是一位陕西煤矿工人
2021-04-09 10:21 来源:西安发布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看到上面的词句,大概很多人的脑海里会立刻回荡起熟悉的旋律。几十年来,这首歌唱遍了祖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激荡过几代人的心扉。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首歌的词作者蕉萍(真名姚筱舟)却是陕西铜川煤矿的一名职工,虽然他于2019年与世长辞,然而这首歌却成为经典。近日,陕西著名作家和谷以蕉萍生平写就长篇报告文学《寻找雷锋的蕉萍》即将于今年5月号《延河》杂志头条刊发,以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和谷和焦萍(右)合影
一首传唱的经典和一本轰动全国的《雷锋日记》
和谷告诉记者,他小时候在唐宋耀州陶瓷窑神庙的遗址黄堡高小读书,就学唱《唱支山歌给党听》,点燃了一颗蓬勃向上的少年心。而他不知道的是,在他相距不远的焦坪煤矿里,一位正在下井劳动的矿工就是这首歌的词作者,真名姚筱舟的蕉萍。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开始从事
《唱支山歌给党听》: 人民心声的大合唱
记者 李向红 黄堡书院 前天
图片
图片
图片
《唱支山歌给党听》:人民心声的大合唱
来源:陕西日报 记者 李向红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4月5日,铜川市王益区黄堡书院里传来阵阵嘹亮的歌声。这一天,由陕西省作家协会、《延河》杂志社、黄堡书院主办的“《唱支山歌给党听》词作者蕉萍纪念会”活动在这里举行。
百年回望守初心,赓续辉煌开新局。省作协副主席阎安表示,举办此次活动是为了引导和激励广大作家站稳人民立场,用笔墨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通过追忆《唱支山歌给党听》词作者、铜川焦坪煤矿职工蕉萍创作成长经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及中国文学艺术发展史讲座,增强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意识,更好地为新时代创作出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群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
当天,活动一开场,著名作家和谷就讲述起蕉萍和《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故事。
图片
(2021-03-26 11:03)
标签:
和谷文集14卷
和谷《柳公权传》
春归库布其
黄堡书院
照金往事
|
分类:
图片
|
(2021-03-21 17:02)
标签:
和谷文集14卷
和谷《柳公权传》
春归库布其
黄堡书院
照金往事
|
分类:
文学艺术
|

范超微信,淘得一册1982年《绿原》,上刊有我写的报告文学《盲人和一千双眼睛》。当年采访的后宰门小学教师魏永清,至今与我微信联系。
她的先生韦昕是省作协健在的最年长的老作家,今年九十高寿。年初采访搜集《唱支山歌给党》的词作者蕉萍,与韦昕老先生电话聊了一个钟头,详述了五六十年代省作协的往事和《陕西文艺》发表这首诗的前因后果,受益匪浅。
曾去我
(2021-03-18 11:27)
标签:
和谷文集14卷
和谷《柳公权传》
春归库布其
黄堡书院
照金往事
|
分类:
文学艺术
|
(2021-03-17 16:26)
标签:
和谷《柳公权传》
和谷文集14卷
黄堡书院
照金往事
春归库布其
|
分类:
书法
|
(2021-03-17 00:34)
标签:
春归库布其
和谷《柳公权传》
和谷文集14卷
黄堡书院
照金往事
|
分类:
文学艺术
|
友人发送来许还山八十年代末写给宋部长平的信札原件照片。
鹏钊写老友李禾发送来家人提供的和谷与之通信的手迹照片。
(2021-03-11 11:55)
标签:
和谷文集14卷
黄堡书院
照金往事
和谷《柳公权传》
春归库布其
|
分类:
图片
|
雷锋摘抄蕉萍《唱支山歌给党听》践耳曲才旦卓玛唱红全国
1友人微信 百度百科有误
是唐达成不是邹志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