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历史文化杂谈青岛 |
分类: 经济学习 |
前段时间人民币跌破7的关口,这应该是这么多年来国家一直坚守的一条线,之前每次出现波动的时候,专家们都会出来说,中国的外汇储备多么利害,然后又分析人民币的“一篮子计划”,最终的结论都是显而易见的“人民币是最坚挺的货币”。
所以在此,我们聊一下货币的问题,对于货币的起源,估计大部分人都熟悉,源于生产力提高之后,社会有剩剩余物资,需要进行交换,所以出现了货币,就是所谓的“一般等价物”,至于这一般等价物的选择方面,各个国家、地区在古代时候的差异很大,有选择牛羊这类活物的,也有选择贝壳、丝绸之类,最终因为金属的便利性,以及资源的稀缺性,世界各
标签:
历史杂谈财经文化 |
分类: 经济学习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马克思对社会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也是人类发展的历史规律,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就是一直围绕着获得更好地生活而努力,所谓更好地生活也就是物质文化的需求能够得到更好地满足,这就是经济,往简单里说,经济就是对物资的分配,包括了生产、分配、交易、储蓄等等活动。
如果把经济的概念微缩到一个家庭里,那就是怎么让全家人过上好日子,当然这个好日子的内容很丰富,包括吃穿住行,也包括学习、娱乐等等,总结一句话就是“富裕生活”。
标签:
杂谈时评历史青岛 |
分类: 胡言乱语 |
标签:
杂谈 |
尊敬的公正的法官大人,亲爱的天下百姓:
首先我要坦白,我没有大名,p2p只是我的外号,这个外号还是舶来品,peer to peer的简写,说白了就是民间零散私人借款,这其实是从货币出现就开始的,跟私人之间借马、借车,小朋友之间借橡皮、借铅笔一样,只是后来大家看到钱的好处,就出现了贪财鬼,本来互帮互助的事,成了他贪财的工具,古代乡间的财主连乡里乡亲借粮食、借种子都要收点利息,所以我没有什么大名。不过我的子孙们,混的很好,开始给自己起名,叫银行、票号、钱庄、典当行......就是现在的信托、基金、证券,其实都是一些贪财鬼变出来的花样。
其次,我之所以突然出名了,就是科学技术发展了,有心人给我穿了件外套,希望我也能狗抛头露面,好好教育教育我的那帮子孙们,让他们不要变成吸血鬼,吃完肉也要给百姓们留点骨头、留点汤,我一看这事实际上挺好,所以就大大方方地拿着这个假洋鬼子的外号出来混了。谁知道这个社会的坏人比较多,我还是别人利用了。
第三,我着急出来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现在的人都跑到城市里来了,看到了挥金
标签:
佛学教育历史时评文化 |
分类: 古籍阅读 |
【01】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这一段是评说尧帝的伟大,开篇就是“大哉尧之为君也”,尧帝作为一个君主真的十分伟大呀,接着孔子列举了尧帝之所以伟大的四个方面:
“则”的本意是将法律条文记录在钟鼎上,《尔雅》中解释为“则,法也”,所以朱熹解释说“法,准也”,就是效法天地,以天地的无为而治为治理天下的准
标签:
佛学教育历史时评文化 |
分类: 古籍阅读 |
【01】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巍”的本意是“形容词,山岩高耸欲坠、山形怪异诡秘,令人畏惧”,这里形容舜禹形象与地位的高大。“与”的本意是用食勺为别人添食,《正字通》中解释说“赐也,通作与”。
对于“与”的理解,我们可以看一下,尧舜禹禅让天下的大体情况,尧帝在位的时
标签:
佛学教育历史时评文化 |
分类: 古籍阅读 |
【01】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这句话应该是接着上边的“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就跟现在的社会一样,大家都在忙着赚钱,人们早已把学问和道德忘到九霄云外了,针对于这种社会状态,孔子提出了“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习的时候总是好像赶不及,更害怕把已经学到的知识给忘记了。
这句话应该是对所有“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的学子们说的,在春秋时期那种文化道德体系混乱的社会中,一个有志于道德学问的读书人,应该像前边孔子说的以
标签:
佛学教育历史时评文化 |
分类: 古籍阅读 |
【16】 子曰:「狂而不直,侗(dòng)而不愿,悾(kng)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这里孔子的话锋突然一转,对于三种人提出了批评:
第一是,“狂而不直”,我们看当形容一个人用“狂”字的时候,一般上都这个人有
标签:
佛学教育历史时评文化 |
分类: 古籍阅读 |
【15】 子曰:「师挚之始,关睢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论语集注》解释说“师挚,鲁乐师名挚也。乱,乐之卒章也”,不过其中的“乱”,不应该只是音乐结束这么简单,而是音乐结束之后,余音未消、萦绕于耳的那种感觉,就像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不过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解释说孔子这里的“乱”应该含有“乱”的反面意义在内,就是“治”的意思,不知道他的这个解释源自何处,在此不敢苟同,也不敢反驳,暂且当做一家之言听听。
标签:
佛学教育历史时评文化 |
分类: 古籍阅读 |
【14】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这句话在很多场合时候都会被引用,有时候会用于批评那些站着看笑话的人,有时候是为了不想发表意见而变相拒绝,这也是中国文字有意思的地方,同样一句话,在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的意思。
那么这句话被安排在这一篇里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每个人都有好为人师的习惯吧,特别是读书人,忧国忧民忧天下,所以对于朝局时政总愿意发发牢骚,提出批评,就像老舍《茶馆》里的客人们,在茶余饭后,总愿意讨论一下革命党的对错,